“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是為繁榮中國的法律文化研究,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中國法律史學會、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設立的全國性法律文化研究獎項。本屆評獎由澳麥爾基因技術公司參加提供資助,F將獎勵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獎勵等級
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設一等獎3項,每項獎金3萬元;二等獎6項,每項獎金1萬元;三等獎10項,每項獎金5千元;優秀成果獎(青年)10項,每項獎金3千元。
二、申報范圍
(一)申報者范圍
普通高等學校教師,法學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立法、司法機關中從事法律文化研究工作者均可申報。每人限報1項。合作研究成果由第一署名人申報。
青年獎單獨申報,申報時年齡應在35歲(含)以下。
(二)申報成果范圍
1.成果內容:限于中外法律史,比較法律文化等相關研究成果。
2.成果類型:
(1)學術著作(不包括工具書、譯著、論文集和個人文集);
(2)學術論文(不包括譯文)。
3.時間范圍:
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國內外公開出版或發表的學術著作和論文(以版權頁為準)。
4.申報成果的要求:
(1)多卷本學術專著以整體形式申報;
(2)叢書只能以其中獨立完整的專著單獨申報;
(3)論文必須發表在正式學術刊物上及公開出版的論文集上。
5.下列成果不予受理:
(1)著作權存在爭議的;
(2)違反學術規范的。
三、申報辦法
(一)申報者請登陸中華法律文化網(http://www.ruclcc.com/)下載《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申報表》,按要求填寫后,由所在單位并加蓋公章后寄給聯系人,同時報送電子版至:ruclcc@163.com。
(二)報送材料
1.《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申報表》3份;
2. 著作一式3本,每冊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膠貼紙標明申請人姓名和單位;
3. 論文一式3份,包括刊物封面、目錄、全文、版權頁。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膠貼紙標明申請人姓名和單位;
*申報成果無論獲獎與否,不再退還。
四、報送時間和地點、聯系方式
(一)受理申報時間和地點
郵寄方式申報時間和地點: 2010年1月15日至2010年5月31日(以郵戳日期為準)。
請掛號寄至: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辦公室 曹愛蓮收,請在郵件明顯處注明“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申報”。
郵編:100872。
(二)聯系方式
聯系人:
曹愛蓮:(010-82509233);
馮 勇:(010-62517859),13910696918;
傳 真:010-62514365;
專用郵箱:ruclcc@163.com。
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
中國法律史學會
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
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
201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