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民事訴訟法學2009年度核心論文排行分析
發布日期:2010-05-17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依據我部近日發布的“民事訴訟法學·2009年度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www.kuxuegou.com/html/fxpd/2601.html),民事訴訟法學在15種主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59篇,僅占總數1406篇中的4.08%,在所列的13門學科中,僅高于國際法、國家私法、國際經濟法。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刊物上的論文12篇,占總數173篇的6.93%。

應當說,與民事訴訟法作為傳統六法之一、民事訴訟和調解手段解決占全年絕大多數的民事案件、民事訴訟法學為三大訴訟法學的基礎學科、民事訴訟法學大家云集等相比,這樣的研究成果狀況差強人意(但愿2009年只是民事訴訟法學的小年而已)。這固然與我國長期以來重實體輕程序、而民事訴訟法學又長期依附于刑事訴訟法學即所謂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關(直至2005年,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才從刑事訴訟法學占壓倒力量的訴訟法學研究會中獨立出來),但中青代(45歲左右)、青年一代(40歲左右)、最新一代(35歲左右)民事訴訟法學者應當負起時代的責任,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在作者中,鮮見民事訴訟法學大家,只有李浩、張衛平、王亞新、趙鋼等四位中年法學家,其論文總數為9篇,占了總數59篇的14%。而民事訴訟法學界素來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之說,可謂大家薈萃。這樣的成果數量自然與大家數量不成比例。可見,民事訴訟法學的未來,還要看這些大家如何帶好隊伍。

可以說,大家越活躍,中青代、青年一代、最新一代的成長就越困難。反之亦然。因此,民事訴訟法學在大家缺席的情況下,青年一代就有了廣闊的舞臺,不像有些專業如民法學被中年法學家所擠壓。王福華、邵明、肖建國、廖中洪、葉自強、陳剛、廖永安、唐力、傅郁林、吳英姿、許少波等中青年、青年一代各有收獲。其中,王福華、邵明都以發表4篇,獨占鰲頭。在最新一代中,吳澤勇、陳福勇、陳杭平等已經浮出水面,假以時日,必成大器,但整體上數量不足。

(三)法學院排名分析

59篇論文的作者共來自30家法學科研機構。發表總數在2篇以上的單位依次排名為:

名次

總數

三大期刊

1

人大法學院

7

0

4)、肖建國2)、龍翼飛

2

清華法學院

6

3

張衛平3)、陳福勇2)、王亞新

3

南師大法學院

4

1

4

3

上海交大法學院

4

1

王福華4

3

西南政法大學

4

0

廖中洪、 、郭美松、包冰峰

6

中國政法大學

3

0

邱星美羅智敏、楊曉玲

6

武大法學院

3

1

、占善剛、趙耀斌

6

河南大學法學院

3

0

吳澤勇2)、鄭金玉

9

華東政法大學

2

1

洪冬英

9

西北政法大學

2

1

董少謀、郭小冬

9

廈大法學院

2

0

徐國棟、

上述11家單位發表了40篇論文,占了全部論文67.8%。從上表可見:

1.整體表現平平。

名列第一只需7篇,發表2篇以上的單位就能進入前11強,說明各校民事訴訟法學科研成果都屈指可數,有待于加強。這也說明,某一法學院想在民事訴訟法學有所作為是可以實現的。

2.名列前茅者往往比較倚重個人的突出表現。

人大法學院7篇,主要是邵明、肖建國兩位青年才俊的成績,兩人就發表了6篇;清華法學院6篇,其中,張衛平、陳福勇各發3篇和2篇;南師大法學院、上海交大法學院之所以進入前三強,完全是李浩、王福華的個人之功;吳澤勇帶領名不經傳的河南大學法學院拿走了前11強的一個名額。

3.人大法學院、清華法學院、南師大法學院、武大法學院等綜合性大學實力雄厚。

人大法學院、清華法學院可謂雙雄并立。目前,人大法學院在民事訴訟法學上擁有江偉、陳桂明、湯維建、肖建國、邵明、許尚豪等6人,人數不多,但實力強勁,而且梯隊合理,后勁十足。清華法學院6篇中有3篇發表在三大刊物上,質和量統一而言似乎還略勝人大法學院一籌,其教師只有張衛平、王亞新兩人,可以說以一頂十,但從整體隊伍建設和未來發展看,似應加入新生力量,增加得分點。南師大法學院擁有一級法學博士點,民事訴訟法學是其強項,李浩教授帶領劉敏、陳愛武兩位教授和汪漢斌副教授,其實力不容忽視。只是,李浩、劉敏兩位教授“學而優則仕”,勢必影響全力投入。武大法學院,大腕有趙鋼教授,中青年有占善剛,青年有劉學在,也是結構合理,尤其是后兩位年富力強,必然會繼續為武大法學院沖鋒陷陣。

4.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五所政法院校少有亮點。

西南政法大學可以說擁有豪華陣容:第一代法學家有常怡,第二代有田平安,第三代有李祖軍、廖中洪,第四代有唐力、徐昕、李龍等,從事民事訴訟法學教學科研的人數達到21人。因此2009年產4篇,難說可觀。

中國政法大學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所的教研人員為21人,再加上訴訟法研究院的楊榮新教授、肖建華、譚秋桂等,達24人之多。但是,在2009年總共3篇論文中只有1篇屬于上述研究人員所寫(另外2篇的作者分別來自該校比較法研究院和法學院),人均0.04。看來,該校民訴法學的教師是到了要為名譽而戰的時候了。

與法大相似的是西北政法大學。它們在民事訴訟法學上擁有15位教師,但似乎也把精力主要貢獻給了他們親愛的同學。這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西北政法大學的振興前路漫漫。與這兩所大學相比,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因為教師有限,其成果稀少也就成了有情可原的事了。

可見,五所原來隸屬于司法部的政法大學至少在民事訴訟法學上沒有一路走好。面對今天民事訴訟法學的成果在所有學科中處于下游的狀況,占有大量民訴法學師資力量的五所政法院校,真是應當好好反思、自責和前行。究其原因:一是教學任務繁重;二是歷史包袱沉重,待遇較差,教師無心戀戰;三是教師眾多,容易產生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的心理。

5.一些傳統強校幾乎銷聲匿跡。

北大法學院、中國社科院法學所都只有發表了1篇。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整理分析,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