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理學2009年度核心論文排行分析
發布日期:2010-05-19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2009年度,法理學在15種主要法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共205篇,占所有論文(1406篇)的14.6%,在所有的13個學科中,僅次于民法學(237篇)。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刊物上的論文13篇,占總數173篇的7.51%。單從文章數量來看,法理學仍然是法學研究的熱點。

從這205篇法理學論文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法理學研究的一些動向:

1注重與中國法治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從理論角度對我國法治進程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評析。有34篇文章明確以熱點法治事件為切入點,占文章總數的16.6%,以當前的現實問題為問題指向的論文數量更多,大約占論文總數的80%以上。能動司法、許霆案等法治熱點問題都有多篇文章涉及。

2法理學與部門法學深度融合。許多著名學者如顧培東、龍衛球、孫新強、胡云騰、謝鵬程、向澤選、龔刃韌、徐昕在傳統的學科建制上都不屬于法理學,在2009年他們都發表了法理學論文。從總體來看,很多作品已經兼具法理學和部門法的屬性。

3法理學研究呈多樣化態勢,法治理論、司法制度研究是熱點。主要研究的領域為法哲學研究(包括法律方法)(約31篇)、法治理論研究(包括人權研究,約40篇)、司法制度研究(約49篇)、社會問題研究(約36篇)。其中司法制度研究、法治理論研究共計89篇,占論文總數的43.4%,是比較集中的研究熱點。

二、研究者群體構成分析

由于法理學文章總體數量大,這決定了青年一代法學者在法理學領域有更大的機會嶄露頭角。從法理學作者群整體來看,中年一代法學家雖然占據了一定的比例,但大多數作者仍然是青年一代的作者。在2009年的“高產作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青年學者在其中的比例非常可觀。下表是發表兩篇以上的作者統計:

姓名

篇數

作者所屬年齡段

1

支振鋒

4

40歲以下

2

謝暉

3

50歲以下

3

許章潤

3

50歲以下

4

張文顯

3

60歲以下

5

郭曉飛

2

40歲以下

6

黃文藝

2

40歲以下

7

范愉

2

60歲以下

8

彭小龍

2

40歲以下

9

楊春福

2

50歲以下

10

周安平

2

50歲以下

11

高鴻鈞

2

60歲以下

12

高其才、左炬

2

50歲以下/40歲以下

13

公丕祥

2

60歲以下

14

廖奕

2

40歲以下

15

柯嵐

2

40歲以下

16

凌斌

2

40歲以下

17

孫笑俠

2

50歲以下

18

楊曉敏

2

40歲以下

19

程燎原

2

60歲以下

20

周永坤

2

60歲以上

21

張雪純

2

40歲以下

22

劉風景

2

50歲以下

23

龍衛球

2

50歲以下

24

李擁軍

2

40歲以下

25

戚淵

2

50歲以下

從上表我們看到,40歲以下的高產作者為11人,占總數的42.3%50歲以下的高產作者為9人,占總數的34.6%。這兩個年齡段總計占總數的76.9%

三、法學院校排名分析

下表是排名前10位的科研單位:

名次

單位名稱

文章數

三大權威期刊篇數

備注

1

中國政法大學

16

2

郭曉飛(2)、鄭永流、曹義孫—劉坤輪、陳景輝、范立波、蔣立山、蕭瀚、雷磊、李翰陽、林林、羅智敏、王民、吳洪淇、俞飛、張清

2

吉林大學法學院

15

2

張文顯(3)、黃文藝(2)、李擁軍(2)、宋顯忠、鄭智航—王剛義、何志鵬、錢大軍—張新、王家國、朱振、苗 炎、杜健榮

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3

2

范愉(2)、張志銘、朱景文、陳恩澤—肖啟明、葉傳星、丁相順、王貴松、張元元、謝冬慧、江興景、楊知文、朱虎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11

3

支振鋒(4)、胡水君、余少祥、蘇亦工、郭云忠、賀海仁、曲廣娣、鄒利琴

5

南京大學法學院

10

2

楊春福(2)、周安平(2)、吳建斌、吳英姿、宋曉、宋亞輝、張珍芳、朱娟

6

清華大學法學院

9

1

許章潤(3)、高鴻鈞(2)、高其才—左炬(2)、王亞新—鄧軼、陳新宇

7

武漢大學法學院

8

0

廖奕(2)、李龍—羅麗華、楊澤偉、陳少林、項焱—鄭耿揚—李沉、王琪璟、李蕾—占紅灃

7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8

1

公丕祥(2)、夏錦文—莫良元、劉俊、方 樂、胡長兵、姜濤、倪斐

9

西北政法大學

7

0

柯嵐(2)、王健、諶洪果、宋海彬、楊建軍、趙旭東

10

北京大學法學院

6

0

凌斌(2)、蘇力、龔刃韌、徐愛國、張騏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

1)法理學之外的學科對中國政法大學的第一名貢獻頗多。

中國政法大學本年度共發表16篇法理學論文,名列各科研單位之首。但要看到,其中6篇論文為法理學之外的學者所貢獻,這些作者分別來自憲法學、訴訟法學等學科。假如只計算法理學專業本身的貢獻,其排名將會下降。

2)吉林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清華大學法學院贏得了豐收的一年。

吉林大學法學院共發表論文15篇,排名第二。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社會科學院法學分別發表13篇和11篇,位列第三、第四。這三個單位不僅名列前茅,其研究領域較為集中,形成了研究上的比較優勢。清華大學發表論文9篇,雖未躋身前五,但考慮到其法理學教師人數較其他高校少,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值得驕傲了。

3)南京大學法學院異軍突起。

南京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專業經過長期的積累,在今年已經開始收到良好的效果。2009年,南大法學院共發表法理學論文10篇,名列第五。其中楊春福、周安平兩位均有兩篇論文發表,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學術貢獻點。這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假如考慮到這15種刊物中并沒有南京大學主辦的,名列第五的成績更始難能可貴。

4)北京大學法學院2009年的成績差強人意。

2009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共計發表法理學論文6篇,排名第十。相對于北京大學往年法理學論文碩果累累,2009年北大的法理學貢獻確實較為單薄。假如考慮到外專業的學者還貢獻了1篇論文,那么,北大法理學的貢獻更要大打折扣。

如有疏漏、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整理分析,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