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總體評價
依據我部近日發布的“憲法學·2009年度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html/fxpd/2693.html),憲法學在15種主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111篇,占總數1406篇中的7.89%,在所列的13門學科中,所發論文總數居于第5位,僅低于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刊物上的論文8篇,占總數173篇的4.6%。
憲法學與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這些或者是基礎理論學科或者是與實際社會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比較,由于違憲審查實踐的缺位等因素而導致的憲法與社會實踐脫節的現實,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和母法的特性及其規范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實現,憲法學研究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束縛。因此,憲法學論文數量低于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等學科,居于第5位,這樣的研究狀況也可以理解。
近年來,憲法學者加強憲法學基本權利理論的研究,聚焦于憲法解釋學、規范憲法學及憲法文本的研究,并著力拉近憲法學與社會的距離,努力發揮出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作用,其研究風格明顯改變,學科地位逐步彰顯。從《法學》所發表的兩組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廢止齊案“批復”的論文和關于受教育權的平等保障方面的系列論文可以看出憲法學界有識之士為此所作的努力。
繼刑法、民法、經濟法等先后成為顯學后,憲法時代即將來臨。憲法學老一輩(50歲以上)、中青代(45歲左右)、青年一代(40歲左右)、最新一代(35歲左右)學術梯隊已經形成,以韓大元、周葉中、童之偉、林來梵等為中堅力量的憲法學者精誠團結,必能負起時代的重任,抓住機遇,推進憲政建設進程和憲法學科的迅速發展。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111篇論文的作者共來自48家法學科研機構。其中,發表2篇以上的單位24家,發表4篇以上的單位9家。可以說,憲法學研究隊伍呈現出相對均衡、全面開花、重點突出的局面。
從作者構成看,憲法學大家依然寶刀不老,青年一代緊隨其后,最新一代漸漸浮出水面,學術梯隊較為合理。德高望重的
(三)法學院排名分析
發表總數在4篇以上的單位依次排名為:
名次 |
單 位 |
總數 |
三大期刊 |
作 者 |
1 |
人大法學院 |
9 |
1 |
許崇德(1)、韓大元(3)、胡錦光(1)、曲相霏(2)、鄭磊(1)、王書成(1) |
2 |
北大法學院 |
7 |
0 |
張千帆(3)、強世功(1)、翟小波(1)、李忠夏(1)、楊世建(1) |
3 |
武大法學院 |
6 |
0 |
周葉中(2)、秦前紅(2)、程關松(1)、莊漢(1) |
4 |
廈門大學法學院 |
5 |
0 |
朱福惠(1)、劉連泰(2)、宋方青(1)、鐘付和(1) |
4 |
清華大學法學院 |
5 |
1 |
王振民(1)、程潔(2)、何海波(1)、聶鑫(1) |
4 |
四川大學法學院 |
5 |
1 |
周偉(1)、謝維雁(3)、喻中(1) |
4 |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
5 |
2 |
莫紀宏、陳欣新、劉小妹、翟國強、趙建文 |
4 |
西南政法大學 |
5 |
0 |
王恒、溫澤彬、張 力、唐忠民、徐以祥 |
9 |
華東政法大學 |
4 |
2 |
童之偉(2)、 |
上述9家單位發表了51篇論文,占了全部論文的近一半。從上表可見:
1.整體表現尚可。
名列第一的有9篇,發表4篇以上有9家,發表2篇以上的單位就有24家,說明各校憲法學科均有較好發展。與刑法、民法、經濟法等顯學相比,憲法學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2.人大、北大、武大等傳統優勢學科實力雄厚,穩居前三甲。
人大、北大、武大這三所高校屬于老牌強校,三校分別以9篇、7篇和6篇穩居前三甲。人大有許崇德、韓大元、胡錦光、李元起、劉育喆(1973)、張翔(1976)、王貴松(1977);北大有張千帆、王磊、甘超英、沈巋(1970)、陳端宏、翟小波(1977);武大有周葉中、秦前紅、江國華、伍華軍(1977)、祝捷(1981),可以說,三校教師積累深厚、結構合理、成果豐碩,優勢地位較為明顯。
三校的許崇德、何華輝、肖蔚云等老一代憲法學者奠定了憲法學的發展基礎,他們所培養的后輩也基本占據憲法學的半壁江山,其為中國的憲法學教育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尤其是人大和武大,所培養的憲法學者遍布全國主要法學院校。就拿2010年的作者構成看,有這兩校血統的學者出自人大的有:許崇德、韓大元、胡錦光、王振民、苗連營、劉松山、
一般來說,衡量一個學科水平的主要指標是其教師的科研成果,同時,在校博士生、博士后的科研表現也是一個主要參考指標。就以上三校看,其在校博士生、博士后等也表現突出,如人大的博士后曲相霏、鄭磊,博士生王書成,北大的博士生李忠夏、楊世建(根據署名,可能是張千帆教授在北航法學院帶的博士生) ,
3.廈大、社科院、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穩步發展。
廈門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屬于憲法學的傳統強校,依然穩步發展,各以總數5篇并列第4位。廈門大學有朱福惠、劉連泰、徐振東、周剛志等學者,社科院既有中青代的莫紀宏,又有最新代的翟國強,年齡結構合理。
華東政法大學有
相對來說,廈大、社科院、西南政法大學的梯隊更合理一些。華東政法大學在最新一代的培養上,還需多下功夫。
4.清華、川大異軍突起,北航、上海交大的強勢崛起指日可待。
清華法學院以總數5篇居于第四位,其中權威期刊就有2篇。作為院長的王振民身先士卒,還挖到大腕
川大這幾年不露聲色、勵精圖治,悄然形成周偉、謝維雁、喻中等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隊伍。比如謝維雁(1968)一人就發表3篇,其中權威期刊1篇。
在最新一代中,北航有黃卉、王鍇,上海交大有林彥,這是院校領導高度重視的結果,其憲法學科的強勢崛起也指日可待。
5.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優勢不再。
中國政法大學、鄭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的憲法學均憑自身實力獲得二級學科博士點,在國內同行中實力長期不容小視。可惜的是,從2009年所發論文看,三家均退居前10名開外,尤其是中國政法大學僅發表2篇論文。但愿兩校2010年有所改觀。
6.浙大、山大憲法學科漸漸沉寂。
隨著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整理分析,轉載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