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經濟法學2009年核心期刊論文排行分析
發布日期:2010-05-28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一)學科總體評價

依據我部近日發布的“經濟法學·2009年度各科研單位發表論文數統計”(www.kuxuegou.com/html/fxpd/2755.html),經濟法學在15種主要期刊上發表論文數153篇,占總數1406篇中的10.88%,在所列的13門學科中,僅次于民法學、法理學、刑法學,排在第四位。其中,發表在三大權威刊物上的論文10篇,占總數173篇中的5.78%。在所有經濟法學論文中,經濟法基礎理論21篇,金融法33篇,競爭法21篇,財稅預算法12篇,勞動法19篇,環境與自然資源法26篇,食品安全法2篇,國有資產法2篇,土地房地產管理法6篇,廣告法2篇,消費者保護法2篇,其他論文較為分散,基本上是每一個法律部門有一篇。

從經濟法學科科研成果總體情況來看,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1)經濟法中的主干部門法成果占多數。經濟法基礎理論、金融法、競爭法、財稅法、勞動法、環境與自然資源法等學科是經濟法中的主干學科,與經濟法其他部門法相比,從事此方面研究的學者人數眾多,因此成果也較多,而一些“小法”,如會計法、預算法等,則由于研究者寥寥,成果自然也是少得可憐。

2)熱點法律部門成果日漸增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法律部門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隨著《反壟斷法》的出臺,競爭法研究成果輩出,已經穩穩占據經濟法學科第一集團的位置。

3)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邊緣部門和需要專門知識的部門法成果一直較少。經濟法中的一些部門法,如會計法、預算法等,由于需要掌握經濟學、會計學等學科的知識,因此對于大多數法律學者來說難以駕馭,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只能是一些擁有專門知識背景學者們“自娛自樂”的領域。

2009年經濟法學科整體研究狀況基本符合其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與經濟法學科科研實力相當,可以說是“穩穩當當”的一年。

(二)研究隊伍總體評價

在學者中,老一輩法學家漆多俊教授仍有成果面世,堪稱我輩之楷模。成名中青年法學家(45歲及以上)中徐曉松、甘培忠、盛杰民、劉燕、蔡守秋、余勁松、趙紅梅、董保華、單飛躍、許明月、黎建飛、鄭尚元、呂忠梅、周友蘇等仍然筆耕不輟。成名青年法學家中張守文、馮果、羅培新、高富平、王明遠、魯籬也一直保持著對學術的不懈追求。而更多的成果則是由一些剛剛嶄露頭角,或者已經成為新秀明星的青年人所完成的。在此衷心希望經濟法同仁能夠再接再厲,多出好成果。

下表是發表兩篇以上文章的作者統計:

姓名

篇數

作者所屬年齡段

1

余勁松

2

60歲以下

1

徐陽光

2

40歲以下

1

馮果

2

50歲以下

1

崔威

2

40歲以下

1

趙紅梅

2

50歲以下

1

許明月

2

50歲以下

1

黎建飛

2

60歲以下

1

胡立峰

2

不詳

1

朱謙

2

50歲以下

1

邢會強

2

40歲以下

1

李劍

2

40歲以下

1

馬洪

2

不詳

上表中,胡立峰系廈門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年齡不詳,馬洪系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年齡不詳。除此之外,60歲以下的高產作者2人,50歲以下的高產作者4人,40歲以下的高產作者4人。

(三)法學院排名分析

153篇論文的作者來自55家法學科研機構,以下是排名前10位的單位:

名次

單位

總數

三大期刊

作者

1

北京大學

16

0

甘培忠(雷馳)、盛杰民(焦海濤)、劉燕、徐陽光(2)、郭靂、洪艷蓉、黃韜、李曉玲、樓建波(劉燕)、彭冰、肖江平

2

中國政法大學

11

1

徐曉松、趙紅梅(2)、崔威(2)、劉繼峰、李響、曹明德、戴龍、丁敏、薛克鵬

2

武漢大學法學院

11

0

蔡守秋、馮果(2)、胡芬、孫晉、王歡歡、王樹義、熊偉、張榮芳、朱嵬、劉國濤

4

華東政法大學

8

1

董保華、樊榮、高富平、劉寧元、羅培新、楊柏國、楊忠孝、鄭彧

5

西南政法大學

7

0

金勵、李永成、李玉虎、徐以祥、丁林洋、王煜宇、肖順武

5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7

1

李劍(2)、崔香梅、潘志成、趙繪宇、王曦、王彬、

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7

1

余勁松(2)、黎建飛(2)、楊東、王宗玉、宋彪

8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6

2

馬洪(2)、單飛躍、周仲飛、宋曉燕、王土如

8

重慶大學法學院

6

0

許明月(2)、陳晴、胡光志、李潔(丁道勤)、孫義剛(鄭閾)

10

廈門大學法學院

5

0

陳安、胡立峰(2)、金海統、林秀琴

上述10家單位發表了84篇論文,占全部論文的54.9%。從上表可見:

1.經濟法學研究整體表現較好。

上述表格中發表最多文章的是北京大學,達到了16篇,前10名至少發表了5篇,發表3篇以上的有17家單位,2篇以上的有24家單位。基本上是“多點開花,全面豐收”,一片欣欣向榮之勢。希望今后經濟法學科能夠繼續保持這種態勢,并趕超法理和民法學科成為“老大”。

2.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武漢大學與其他學校相比,成果數量擁有顯著優勢。

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武漢大學發表的論文數都超過了10篇,而其他科研單位最多則只有7篇,與之差距明顯。北京大學法學院在2009年發表了15篇經濟法學論文,加上一篇署名單位為北京大學學報的文章,成果總共達到了16篇,位居全國科研單位之首。應該說,這一科研成果狀況無愧于國家經濟法重點學科的金字招牌。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擁有悠久和光輝的歷史,曾經在全國最早批準設立博士點,徐杰教授堪稱經濟法學界的“泰山北斗”。但隨著徐杰教授的退休以及諸多其他原因,中國政法大學的經濟法專業在近些年來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在這種情況下,2009年的成果能夠達成11篇,值得祝賀,相信這必將預示著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的涅槃和再次崛起。武漢大學能夠躋身并列第二名讓人感到“驚艷”,但顯然其中的含金量略顯不足,11篇論文中有9篇發表在自己學校的《法學評論》之上,頗喑肥水不流外人田之道。

3.西南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傳統經濟法學強校“底氣不足”。

西南政法大學擁有經濟法全國重點學科,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研室、房地產法教研室、金融財稅法教研室、企業法與競爭法教研室、經濟法基礎理論教研室、資源與環境法教研室等六個教研室,共有教師48人,科研力量在全國經濟法學科中遙遙領先于其他單位。2004年,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完成的《200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中將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評價為A++,位居全國第一。但是,顯然這個昔日“老大”在2009年經濟法成果排名中“底氣不足”,僅僅發表了7篇文章,而且有6篇發表在自己學校的《現代法學》之上。希望西南政法大學能夠化壓力為動力,在今后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科在全國一直赫赫有名,經濟法專業擁有專職教師14人,環境資源法學專業擁有教師5人。老一輩的劉文華教授是經濟法學界的元老級人物,中年學者史際春、徐孟洲、王欣新、朱大旗、劉俊海等莫不是大名鼎鼎,這幾年更是冒著“得罪”中國政法大學的風險從該校挖來多位年輕學者壯大自身的力量,但是2009年的成果狀況難以令人信服。

4.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重慶大學法學院等正在迎頭趕上,對傳統強校帶來極大壓力。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重慶大學法學院的經濟法學科都比較年輕,匯聚了一批富有朝氣的中青年學者,近些年來的實力一直在穩步提高,從成果數量上來看已經對一些傳統強校構成了威脅。

5.一些傳統強校銷聲匿跡。

2009年經濟法學研究成果統計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只有1篇,西北政法大學則銷聲匿跡,讓我們不得不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感嘆。

由于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很多領域存在交叉,我們在做統計分析時難免會依自身主觀判斷來進行分類,因此存在一些同一學者發表的不同論文中有些被分到商法學分類之中,有些被分到經濟法學分類之中,不準確之處敬請各位賢達批評指正。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