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第3期
“走進凱原法學院”
第3號公告
組委會舉行專家匿名評審,確定論壇報告論文
第3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評審委員會名單如下:
主 任:
鄭成良(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
委 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顧功耘(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
羅培新(華東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院院長、科研處處長、教授)
孫笑俠(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
童之偉(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王先林(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王福華(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葉必豐(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鄭少華(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紹謙(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朱 芒(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秘書長:
李仕春(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主任,兼《中國法學》副總編、教授)
評審委員會嚴格堅持公平、公正原則進行評審和投票,組委會最終根據得票多少遴選出12篇作為論壇報告論文。
論文及其作者簡介如下(按論文作者拼音排序):
1.董淳鍔:契約治理、風險規避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問題研究——以建筑工程分包市場為例
董淳鍔,男,1981年5月生,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商法與法律經濟學。中山大學法學學士(2004年),法學碩士(2006年),法學博士(2010年)。海外訪學經歷:2007年臺灣高雄大學法學院交換生項目、2008-2009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校區法學院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聯合培
2.傅蔚岡:合規行為的賠償機制——基于風險社會的視角
傅蔚岡,男,1977年12月生,浙江磐安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副院長。2000年在西安理工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分別在2003年和2009年在浙江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從2003年起,在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任職,現為上海市社聯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風險規制、侵權法和土地制度。主要作品有:《同名不同價中的法和理》,載《法學》2006年第9期;《農地征收中的財產和福利》,在《浙江學刊》2008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12期轉載),同時主編《規制研究》(格致出版社)。
3.胡 凌:風險、認知與規制:一項基于網絡輿情的研究
胡凌,男,1982年生,香港大學法學院博士候選人,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曾任《北大法律評論》主編。研究方向為互聯網治理與電信法,是北京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法律中心的《互聯網法律通訊》的專欄作者。
4.黃 韜: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國證券市場國家管理行為的分析
黃韜,男,1980年6月生,上海市人。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先后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和北京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法和中國金融法。在《中外法學》、《清華法學》、《國際金融研究》、《制度經濟學研究》、《日本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曾經先后在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印度加德維普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開南大學等學術機構進行訪問研究或學術交流。獲得主要學術榮譽包括: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杰”、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
5.勞東燕:公共政策與風險社會的刑法
勞東燕,女,1974年出生,浙江紹興人。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曾先后到德國慕尼黑大學(2002-2003)、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與耶魯大學(2006—2007)訪學或做訪問學者。著有《刑法基礎的理論展開》(論文集),并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與《刑事法評論》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6.李 劍:雙邊市場中的反壟斷法相關市場界定
李劍,男,1976年3月生,重慶人。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999)、經濟法碩士(2002)、經濟法博士(2005),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2008年出站)。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亞洲競爭法論壇成員(ACF),亞洲競爭法協會會員(ACA),上海市經濟法研究會理事、學術秘書,《東方法學》經濟法特聘編輯。主要研究領域為競爭法、法與經濟學。在《現代法學》、(臺灣)《月旦法學》、《法學》、《環球法律評論》、《政治與法律》、《北大法律評論》等專業期刊上發表相關專業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經濟法精粹》、《經濟法學家》等轉載、收錄。出版專著《搭售的經濟效果與法律規制》等。
7.梅 宏:預防生態損害:環境立法的進路
梅宏,男,1973年生,陜西人。先后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法律系講師,在廈門大學國際法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研究。發表《生態損害:生態文明視野下環境法研究不容忽視的問題》、Studies on Marine Oil Spill and its Ecological Damages等論文,主持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山東省人民檢察院2009年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項目等課題研究。
8.戚建剛:風險概念的兩種模式及對行政法制之意蘊
戚建剛,男,1976年3月生,祖籍浙江。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9年5月,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1年5月,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獲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學位;2005年5月,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2008年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風險行政法、應急行政法、行政法基礎理論。近年來已經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歐洲研究》、《中外法學》、《中國行政管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2010年入選法學新秀“
9.宋華琳:風險規制中的專家咨詢——以藥品審評為例證
宋華琳,男,1977年5月生,河北邯鄲人。現為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06年3月于浙江大學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行政法、政府規制、醫藥衛生法。已在《中國法學》、《管理世界》、《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環球法律評論》、《比較法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在其他刊物和連續出版物發表論文和譯文約30篇。出版譯著《打破惡性循環:政府如何有效規制風險》、《規制及其改革》、《偏頗的憲法》三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司法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課題多項。
10.王貴松:食品安全風險公告的界限與責任
王貴松,男,1977生,安徽無為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原中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專著:《日本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行政信賴保護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近期的學術興趣集中于行政裁量、風險規制(食品安全法)、生育法制等領域。曾在《法學家》、《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制與社會發展》、《行政法學研究》、《學習與探索》、《法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其中有多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轉載。
11.許多奇:次貸危機法律根源探究——美國金融監管制度及思想先進性質疑及啟示
許多奇,女,1974年生,湖南臨湘人。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2008-2009年度美國紐約大學Hauser Global項目訪問學者。2003年6月畢業于武漢大學法學院。主要社會兼職為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學術秘書。在《中國法學》(英文版)、《法律科學》、《法學》、《法學評論》、《經濟法論叢》、《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等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相當數量的論文被《中國法學精粹》、《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在“Tax Notes International”, “Frontiers of Chinese Law”,《月旦財經法學》(臺)等境外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獨撰出版專著一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課題《商業銀行法律制度研究——信貸資產證券化之現實沖突與法律整合》。
12.朱 巖:風險社會與現代侵權責任法體系的基本結構
朱巖,男,1972年11月生,江蘇連云港人。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歐私法比較研究所所長,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和德國不來梅大學法律系。研究方向:中歐私法比較研究。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多部。
組委會現將以上結果予以公告,有異議者請與論壇秘書處聯系。聯系人:馮家亮,聯系電話:010-66513508。
論壇秘書處將與論文作者聯系,敦促報告人對論文進行修改,撰寫詳細的發言稿,制作PPT。
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組委會
關于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簡介、規則及前兩期論壇圖文實錄,請登陸中國法學創新網。
網址:/Defaul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