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第2期
“走進軍都山”
第4號公告
組委會舉行專家匿名評審,確定論壇報告論文
截止至2010年3月20日,組委會共收到論文80余篇,其中符合要求的論文77篇。
3月21日下午,第2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論文評審會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學院路校區)新1號公寓C0104 會議室舉行。本次論文評審會采取匿名評審的方式進行,組委會辦公室事先對全部參評論文作了隱名處理。評審會由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教授主持。參加評審會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如下:
主 任:
黃 進(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委 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澤憲(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范 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錦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強世功(北京大學社科部副部長、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柳經緯(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守安(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副主任)
張 生(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秘書長:
李仕春(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負責人、《中國法學》副總編、教授、博士生導師)
評審委員會嚴格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將與會專家分為3個小組,分別對“法律移植”、“法律傳統”和“法治現代化”三個部分的論文從問題意識、創新性、論證的充分程度、實用性、邏輯性和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通過評審”、“建議修改”或“不予通過”的總體評價,并對建議修改的論文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最后,論文評審委員會再對分組討論的結果進行集中合議,確定了12篇參加論壇主報告的論文。
論文及其作者簡介如下:(按論文作者拼音排序)
1.范雪飛: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之學的民法學在清末繼受初探
范雪飛,男,1977年10月生,四川南部縣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2001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師從梁慧星、李開國教授攻讀民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2004年7月進入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工作,從事民法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2.郭 靂:證券集團訴訟法律制度的功用與借鑒
郭 靂,男,1975年8月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博士)和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國際金融),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客座)。現為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國際經濟法研究會、北京市經濟法學會理事。出版有《美國證券私募發行法律問題研究》、《中國銀行業創新與發展的法律思考》、Chinese Business Law等專著,在《中國法學》、Banking Law Journa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
3.韓春暉:從“行政國家”到“法治政府”?——我國行政法治中的國家形象研究
韓春暉,男,1975年10月生,法學博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學研究所副教授。2004年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憲法與行政法專業),2007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行政法專業)。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救濟法、教育行政法和公法基礎理論,產生了比較豐碩的學術成果。已于《法學研究》發表論文2篇,在其他法學核心刊物發表法學論文20余篇。出版個人專著1部,參與撰寫的著作10余部。其參與提出并大力倡導的“統一公法學”理論在法學界產生了廣泛爭論和重大影響。
4.李懷勝:法律輸出:第三條道路與中國法治現代化——以當代刑事法為范本的分析
李懷勝,男,1983年4月生,河南新鄉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學法學學士(2006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09年)。主要科研成果有:專著《共同犯罪的網絡異化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發表論文有:1.《論持有的性質》,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2.《網絡犯罪危害性的公眾認知異化及其反思》(合作),載《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3.《自首的司法適用疑難問題研究》,載《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6期。4.《論著作權犯罪中“發行”與“銷售”的區別——兼論《刑法》第217條與第218條的關系》,載《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6期。5.《網絡傳授黑客技術的刑法學思索》,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年第10期。(本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轉載。
5.雷安軍:試論功能主義原則在比較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兼論法律文化的先進與落后及法律移植諸問題
雷安軍,男,1978年12月生,宜賓學院法學系講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2007級法律史博士生。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法理學碩士。主要科研成果:(1)《大歷史視野下的法學研究》,載《薊門學術》2009年第1期。(2)《美國司法審查的根基——自然法與制衡分權理論》,載《湘江法律評論》第七卷,2008年出版。
6.馬劍銀:走出法律移植的困境——從“古-今”、“中-西”兩對范疇談起
馬劍銀,男,1978年1月生,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2009),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法學、法社會理論、公民社會與NGO立法。主要科研成果:《哈貝馬斯的基本權利觀——商談論視角的基本權利體系重構》,《北大法律評論》,2010(1);《法律移植的困境:現代性、全球化與中國語境》,《政法論壇》,2008(2)。(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錄,刊于2008年第3期);《現代法治、官僚制與理性鐵籠——從韋伯的社會理論之法出發》,《清華法學》,2008(2);《中國法律文化的“常”與“變”——法律移植研究的一個立場》,載《混合的法律文化》(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第20屆年會文集),法律出版社,2008;《法律文化的“常”與“變”—— 兼評黃源盛先生<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法制史研究》(臺灣中國法制史學會會刊),第11期,2007;《中國語境的法律認同——移植法正當性重構的一項社會-文化考察》,《清華法學》(CSSCI來源集刊),第10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等。
邱昭繼,男,1978生,湖南瀏陽人,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8.王建學:地方自治觀念在近代中國的嬗變——從政治意義上的自治到法律意義上的自治
王建學,男,漢族,1978年11月生,河北承德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講師。廈門大學法學院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博士(憲法學與行政法學)。主要科研成果有:《作為基本權利的地方自治》,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廈門大學公法文庫系列;王建學編:《近代中國地方自治法重述》,法律出版社2010年即出,韓大元、林峰教授總主編,中國憲法學說史系列;發表論文有:《從“憲法委員會”到“憲法法院”——法國合憲性先決程序改革述評》,載《法學》2010年第3期;《論法國公法上的地方公共團體的概念》,載《東南學術》2010年第1期;《論現代憲法的地方自治原則》,載《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10期;等。
9.王莉君:論法律發展的自主性
王莉君,女,1974年1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方向:法理學、比較法學、西方法哲學。著有:《權力與權利的思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比較法學基礎》,群眾出版社2009年版。《法學基礎范疇的重構:對權利和權力的新思考》,載《法學家》2005(4);《社會主義法治背景下的和諧社會建設》,載《甘肅社會科學》2006(2);《文化認同與普遍人權》,載《政法論壇》2009(4)。
10.魏磊杰:后蘇聯時代的法律輸送:行為邏輯、問題及最新動向
魏磊杰,男,1981年生,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民商法博士生。2009.1.16-2010.1.15:荷蘭蒂爾堡大學比較法與跨國法研究中心(TICOM)訪問學人(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合作導師Jan Smits教授。主要科研成果有:譯著四部: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英文版(梁慧星主編),主要參與人(共五編,承擔“親屬法”與“繼承法”兩編的翻譯),(荷蘭)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10年4月出版;2.《后蘇聯時代的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譯著),高鴻鈞、賀衛方(主編)“比較法叢書”之一,清華大學出版社即版,約28萬字;3.《土庫曼斯坦民法典》(譯著),徐國棟(主編)“民法典譯叢”,廈門大學出版社即版,約18萬字,第一譯者;4.《新的歐洲法律文化》,譯著,約13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2月版(徐國棟教授、高鴻鈞教授、吳越教授、陳愛娥教授共同作序),獨譯。論文與譯文有《后蘇聯時代的法律移植與民法典刊物》(論文),載《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11.謝耿亮:法律移植、法律文化與法律發展 ——澳門法現狀的批判
謝耿亮,男,1976年6月生。現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2008年9月起)。法學博士(民商法學專業,中國政法大學,2005-2008年),法學碩士(民商法學專業,廈門大學法學院,2002-2005年),法學學士(法學專業,廈門大學法學院,1994-1998年)。
12.楊 東:論東亞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我國東亞法制協調戰略
楊 東,男,浙江寧波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院院長助理、金融法研究所和日本法研究所秘書長。 2002年和2005年獲得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專長證券法、金融法、東亞法制一體化、東亞共通法、法律融合、法制協調等領域。自2005年4月起,一直擔任中國政府和國外政府之間最大的法律合作項目,中國商務部與日本政府合作項目“中日經濟法企業法完善項目”辦公室代表和法律專家,作為協調人,擔任中國與日本政府間法律交流項目的協調工作,協助全國人大、商務部、證監會等機構和日本政府的立法合作工作。參與組織和參加了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證監會和商務部等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共同舉辦的有關公司法、證券法、反壟斷法等研討會、研究會近20次,陪同全國人大法工委、證監會和商務部、最高人民法院赴日考察多次。在其協調下,從2007年11月開始啟動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和日本政府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之間的“中日民事訴訟法民法完善項目”,2010年月啟動了中國證監會、商務部和日本金融廳等機構的“中日資本市場法制完善項目”。一直在致力于中日法律交流和東亞法制一體化的研究和促進工作。
組委會現將以上結果予以公告,有異議者請與論壇秘書處聯系。聯系人:馮家亮,聯系電話:010-66513508。
論壇秘書處將與論文作者聯系,反饋評審委對論文的修改意見,敦促報告人對論文進行修改,撰寫詳細的發言稿,制作PPT。
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組委會
2010年3月22日
關于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簡介、規則及啟動儀式暨首期論壇圖文實錄,請登陸中國法學創新網。
網址:/Defaul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