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自覺地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為我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支撐。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治建設,堅定自覺地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提高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和強烈使命擔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一個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主要內容和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一個堅持”,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內和國際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新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為我們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大國競爭和博弈日益加劇,我國新型工業化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加強法治建設極為迫切。法治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保護知識產權、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各類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等,都離不開法治的堅實支撐。與此同時,法治是防范化解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風險挑戰的重要方式。預防和化解風險是現代法治的重要功能,成熟完善的法治不僅能在防范風險時“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而且還能在化解風險中對癥下藥、綜合施策。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能夠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越是風險多挑戰大,越要加強法治建設。我們必須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長期政治任務,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深刻領會豐富內涵,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提高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生動實踐,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二、緊緊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健全工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要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完善法律、行政法規、軍事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使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維護國家法治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立法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修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發布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管理辦法等50余部規章陸續出臺,涵蓋民用爆炸物品、監控化學品、道路機動車輛、工業節能、電信、無線電、煙草、標準化等主要管理領域的工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永無止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當前,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工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還存在差距,立法質量、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待提升,特別是隨著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相關法律制度存在時間差、空白區。要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把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與推動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起來,加快健全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工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體系,為行業管理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加快重點領域立法,著力健全電信、無線電頻譜資源、道路機動車輛生產管理等重點領域立法,細化和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加快制修訂業余無線電臺管理、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等規章。積極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改革的作用,主動適應工業和信息化改革發展需要,統籌立改廢釋,將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及時上升為法律,及時修改或者廢止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行法律法規。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和審議機制,堅持問計于民、開門立法,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中長期立法規劃,加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立法研究儲備。
三、大力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要“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認真貫徹法治中國建設規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組織編制權責清單、行政許可清單、行政執法清單、政務服務基本目錄等,規范性文件制定監督管理得到加強,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落實,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信息通信和無線電等重點領域執法持續加強,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數字法治政府建設以及嚴格辦理行政復議、應訴案件等取得顯著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對新發展階段持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系統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效保證法律法規得到全面實施,為工業和信息化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提供有力支撐。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嚴格執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把加強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有機統一起來,注重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充分發揮決策咨詢論證以及專家智庫的作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車輛、電信業務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提高法治政府數字化水平。強化執法監督,堅持把民法典作為行政監督重要標尺,加強復議決定說理力度,加大對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的糾錯力度,更好發揮行政復議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作用,達到“辦理一件,帶動一片”的效果,從源頭減少行政復議案件。加強重點領域執法,創新電信市場監管,嚴格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電信條例、無線電管理條例等,深入開展電信網絡詐騙、App侵害用戶權益等專項整治,持續開展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有效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增強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提升應急處置法治意識,加強應急通信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加快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做好工業應急品保障。
四、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持續提升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強調“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切實做到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確保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治建設正確政治方向。
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治建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及時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工業和信息化法治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增強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引導黨員干部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完善普法責任清單,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育法律意識。法治工作隊伍處于法治實踐最前沿,要加強日常培訓和執法資格管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做到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加強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隊伍建設,提升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參與重大決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