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圍繞反腐法治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深入推進反腐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反腐敗斗爭規律和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對于我們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理解反腐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政治意義。
一、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反腐法治的理論內涵豐富、思想深邃,蘊涵反腐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
(一)善于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是反腐敗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敗斗爭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我國反腐敗斗爭的根本路徑就是法治反腐。為此,在反腐敗實踐中,應充分貫徹法治精神,恪守法治原則,不搞選擇性反腐,不搞以人劃線,切實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二)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反腐敗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反腐敗高壓態勢必須繼續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反腐敗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懲治腐敗必須零容忍,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也是黨執政條件下腐敗的嚴重危害性使然。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就要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放松,確保反腐不留死角、沒有“禁區”,切實做到有貪必肅、有腐必反。
(三)“老虎”“蒼蠅”一起打
腐敗分子無論是“蒼蠅”還是“老虎”,均是黨和國家的蛀蟲,都應依法懲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形勢下反腐敗斗爭的科學戰略布局。首先,要堅決懲處位高權重的“老虎”,對這些有來頭、有背景的“老虎”,敢于一打到底,決不姑息遷就,從而彰顯法律尊嚴。同時,也要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堅決拍掉 “蒼蠅”,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腐敗的實質是權力濫用,反腐的核心在于治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一重要論述,凸顯了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依靠制度防治腐敗的極端重要性。為此,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堅持用改革辦法解決腐敗現象發生的深層次問題,努力消除滋生腐敗的體制機制因素。要扎牢制度籬笆,狠抓制度執行,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五)發揮巡視的震懾作用
巡視是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也是反腐“利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權宜之計,要用好巡視這把反腐‘利劍’。”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在反腐敗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的有力武器。應當說,巡視重在發現和反映問題、形成震懾,尤其是要當好組織的“千里眼”,著力發現領導干部涉嫌腐敗的線索,真正推動問題解決。對于巡視發現的腐敗問題,必須依法嚴肅處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凡是違紀違法的都要嚴肅查處。”只有這樣,才能讓腐敗無處遁形,真正發揮巡視的震懾威力。
(六)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長期以來,我國反腐敗主要的問題是反腐敗機構職能分散、形不成合力,反腐敗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有些案件難以堅決查辦,腐敗案件頻發卻責任追究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擴大監察范圍,整合監察力量,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形成全覆蓋的新的監察體制,將反腐力量擰成“一股繩”,不僅有助于解決反腐機構多頭、職責重疊、效能低下等問題,而且也有利于實現反腐敗工作的法治化,真正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更好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
(七)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
長期以來,一些領導干部搞特殊、耍特權,群眾意見很大。習近平總書記尖銳地指出:“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鮮明態度。特權是滋生腐敗的思想根源和重要條件,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必須打掉腐敗背后的特權思想。為此,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強化公職人員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的意識,使之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搞特殊、耍特權的行為無處藏身。要健全相關制度機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大對特權行為的懲治力度。
(八)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科學有效防治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腐敗現象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必須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這一重要論述,在準確研判當前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基礎上,精辟指明了治理腐敗的策略方針,即堅持懲治與預防相統一,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一方面,要把懲治腐敗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查處腐敗案件,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切實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治本力度,積極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二、反腐法治理論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反腐法治的理論邏輯完整、實踐指向鮮明,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指導意義。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宏大科學理論體系中,反腐法治理論是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體系看,反腐法治理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篇”。反腐法治理論中的核心內容,如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堅持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等,法治元素融入其中、貫穿始終,無一不體現法治的精神和理念,是新時期我國關于反腐法治建設的活的靈魂,其與習近平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理論等各領域法治思想一起,共同構成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
(二)我們黨關于反腐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反腐法治的理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反腐敗斗爭規律、法治建設規律和懲貪肅腐豐富實踐而創立的,全面傳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反腐法治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邏輯延伸,為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體現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反腐法治理論深刻把握反腐敗斗爭與法治建設的內在聯系,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加強反腐法治建設的基本問題,形成反腐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特色反腐法治理論體系在當今時代的原創性發展。
(三)我國反腐法治實踐的理論表達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反腐法治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始終緊密結合不斷發展的反腐敗法治實踐。一方面,其源于反腐敗斗爭的豐富實踐,特別是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反腐敗斗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凝聚著反腐法治建設的中國經驗,描繪了新時代反腐法治建設的中國道路,是對反腐法治實踐過程、實踐經驗的理論詮釋、提煉、升華。另一方面,其又深化了我們對反腐敗斗爭規律、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既回答了反腐法治實踐提出的問題,又必將在反腐法治實踐中與時俱進、豐富發展。可以說,反腐法治理論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反腐敗斗爭實踐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內生性特質和鮮明的時代色彩。
(四)新時代我國反腐法治建設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反腐法治的理論深刻回答了反腐法治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反腐法治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實踐性,是先進科學且與時俱進的反腐法治理論,因而能成為新時代反腐法治建設的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掌握了這一重大理論,也就掌握了新時代推動我國反腐法治實踐創新發展的“金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敗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也在于這一重大理論的科學指導。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才能使我國反腐敗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在反腐敗領域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也才會無往而不勝。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