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迎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這座“青春之城”“夢想之地”“創新之都”,在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覺醒的生動演繹和這場偉大革命的淬煉磨礪中見證著自己的“蝶變”。深圳的發展繁榮,拓展了復興的大道蒼穹,見證著中國的成功,引領“強起來”的征途。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最靚麗的名片,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首站選擇了深圳,并指出“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宣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2018年10月,正逢黨的十九大召開一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里堅定的向世界宣示,“黨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進入新時代,為應對國內外正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新形勢,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提升經濟特區引擎作用,2017年7月,在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2019年8月,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2020年10月11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這一系列重大頂層設計的陸續制定出臺,是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新使命,也是對深圳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國對經濟特區建設實踐和理論的發展創新與持續探索,向國內外充分釋放出新時代中國的強烈信號:中國現行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當前,我們既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這一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又深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二者同步交織、共融共生,這是我們推進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謀劃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和基本出發點。同時,就經濟特區建設自身而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新實踐,又在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存在許多未知難題有待紓解,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路子走得是否對,還要看一看。它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們的愿望,不成功是一個經驗嘛。”“這是個很大的試驗,是書本上沒有的。”因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運用戰略思維和歷史視野,匯各方之智,革發展之弊,破發展之疾,求發展之道,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
堅守改革志,恒念改革開放初心。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我們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成功經驗,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人民是特區建設的主體,特區發展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特區人民的實踐和智慧,這就決定了經濟特區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守改革志,恒念改革開放初心,就是要篤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志向、志氣和志誠,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和使命,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都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探求最大公約數,凝聚新時代經濟特區高質量躍升的最大合力。
敢為天下先,拼足敢闖敢試勁頭。28年前,鄧小平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他講到,“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難免會犯錯誤,但我們不能怕,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停步不前。”“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些論述是鄧小平同志對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第一個十年”作出的最凝練的經驗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的經濟特區建設的十條寶貴經驗中也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是建立經濟特區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省份,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最有改革發言權。敢為天下先,拼足敢闖敢試勁頭,就是要繼續弘揚開拓創新、勇于擔當、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開放精神,秉承改革開放初“殺出一條血路”的膽魄,以敢于擔責的歷史責任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充分發揮特區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擔當,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全方位探索和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鋪路打樣,也可以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
巧用方法論,創新改革方法戰略。鄧小平曾語重心長地說:“特區搞建設,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有這個樣子,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啊。垮起來容易,建設就很難。在苗頭出現時不注意,就會出事。”這就要求我們于國際視野中“定位”、于歷史承啟處中“定標”、在問題導向中“定法”,進而以精準的改革定位、科學的改革尺度和有效的改革方法,推進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實現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巧用方法論,創新改革方法戰略,就是要既繼承經濟特區40年改革發展實踐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論,又結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特點和要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新時代特點的“特區做法”“特區范本”,既先行先試、先易后難,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緊密結合起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在改革中守正創新,在開放中博采眾長,推動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在“十四五”規劃這一新發展階段達到更高層次的新境界、形成更高層次的新格局。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十四五”規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歷史關鍵期。面向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新時代經濟特區必將繼續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也必將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特區力量!
作者: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傅慧芳;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白茂峰
(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主體性研究(17AZZ0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