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深圳并發表重要講話,著重強調“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這一論斷立足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謀劃新時代改革開放全局,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基本規律,為新時代如何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以更高要求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確保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貫穿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全過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革也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著許多長期積累的問題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不斷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識觀念、掌握過硬本領,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辦事情”,全面提高黨的思想引領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始終把黨的初心和使命貫徹到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各個領域,確保黨始終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堅強領導核心,確保新時代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大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新發展理念貫徹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全過程!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新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科學把握我國發展矛盾問題的重大理論創新。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適應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新環境的戰略需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碑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新時代必須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建立更好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供給體系,增強經濟發展的“厚度”和“底氣”,確保我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加注重改革的協調性、系統性、整體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產業,堅持共享發展、讓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要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融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全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形成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改革開放不僅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不竭動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實踐源泉?倳浽谥v話中強調“通過改革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既要毫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要根據新時代具體實際進一步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通過改革實踐探索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體制機制,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制度和體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更要在新時代改革實踐中加強不同制度之間的協調性,提升制度體系的整體性,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整體性優勢!案母镉肋h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毙聲r代改革開放會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需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坎坷荊棘,同時,新時代的改革實踐必然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更為豐富的經驗素材,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推動制度更加完備、規范、有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要立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貫徹于新時代改革開放全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啟示我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必然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毙聲r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必須立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根本歸宿。必須把改革發展聚焦于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制定更有成效的改革新舉措,把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的解決放在首位,在不斷滿足人民高品質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逐步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以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為目標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構建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廣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積累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改革開放的創新活力,充分激發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繼續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聘研究員,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鄒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