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李丹陽)30日,第二屆民營經濟法治建設峰會在京舉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國工商聯及所屬商會、民營企業家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議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共促民企提質升級。
峰會上,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工商聯攜手開發的“工商聯商會調解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聚焦服務商會和民營企業開展線上線下糾紛調解,現已入駐各級工商聯組織1941家,商會調解組織448家,調解員477名,在線開展訴調對接案件704件。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服務民營經濟典型案例”,用看得見的實例展示了最高檢“11項服務民營經濟檢查政策”及“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意見”實施以來取得的積極進展。公安部與全國工商聯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明確雙方將建立會商機制,就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反映的共性、普遍性訴求及時溝通交流。司法部舉行民營企業公司律師頒證儀式,充分發揮公司律師職能作用,推動民營企業法治建設。會上,全國工商聯《法治民企報告(2020)》同時發布。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在發言中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不斷優化的法治營商環境和不斷提升的法治民企建設成效,助推民營企業堅定自信地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爭做誠信守法表率,練好法治民企內功,在合法合規經營中提高企業競爭力。各級工商聯及所屬商會要當好橋梁做好紐帶,充分發揮溝通聯系機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