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是個世界性難題,各國都在尋求應對之道。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黨和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國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為人類反貧困事業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及時總結扶貧減貧經驗,破解脫貧攻堅中國方案背后的制度“密碼”,有助于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遵循
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分享,是解決發展問題時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敝袊伯a黨創建伊始就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的價值取向,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到社會主義革命“一化三改造”,黨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不懈奮斗;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帶領人民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地區老鄉能不能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這是一個標志性指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吹響了脫貧攻堅沖鋒號。
黨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第一位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對中國歷史和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當前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能夠團結全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為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就要發揮好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好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制定規劃時,保障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之下,各地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在責任分工時,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制度,保證中央決策部署順利傳至基層最末梢;在政策落地時,抓好黨建促攻堅,發揮基層黨員干部關鍵作用,展現黨組織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大事,而決定脫貧成敗的關鍵正是各國的制度性因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充分肯定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帶領全國人民充分發揮這一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成了很多大事難事,攻克了一道道艱難險阻,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就,為改善民生福祉、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制度保障。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保障了脫貧攻堅的總體推進。“分則力散,專則力全。”對于新時代如何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集中優勢兵力打攻堅戰”,“要從各地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一優勢保障了科學制定脫貧攻堅總體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脫貧攻堅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找到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秘訣。這一優勢保證了科學制定脫貧攻堅具體政策,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怎么退”問題,提出“六個精準”要求、“五個一批”途徑、“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處理了治貧與治愚、扶貧與扶智的關系,確保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發揮實效。
脫貧攻堅的制度成果
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是脫貧攻堅進程中形成的制度成果。我國在創造世人矚目減貧成就的同時,又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即“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這些制度成果凝聚了豐富的中國智慧和經驗,是人類反貧困事業中國方案的主要制度成果。
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是確保脫貧攻堅如期實現的制度保障。一是脫貧攻堅責任制度體系方面,建立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責任制,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二是脫貧攻堅工作體系方面,把握好精準要義,形成精準扶貧目標、途徑及一系列要求,保證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三是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破解“老大難”問題,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政策支持。四是脫貧攻堅投入體系方面,堅持政府投入主體和發揮其主導作用,注重資金整合監管,保障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多渠道多樣化。五是脫貧攻堅幫扶體系方面,注重用好外力與激發內力,調動脫貧攻堅對象潛在積極性,確保真脫貧、脫真貧。六是脫貧攻堅社會動員體系方面,堅持政府主導和動員社會力量,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脫貧攻堅大格局。七是脫貧攻堅考核評估體系方面,嚴字當頭,實施經常性督查巡查和最嚴格考核評估,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