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司法部:覆蓋四大職能的“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初步形成
澎湃新聞6月8日從司法部獲悉,司法部高度重視智能化建設,圍繞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履行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職能“一個統籌、四大職能”的工作布局,著力打造“數字法治、智慧司法”新一代信息化體,推動司法行政系統履職能力持續升級。目前,覆蓋四大職能的“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初步形成,司法行政應急指揮體系基本建成,網絡安全防御能力顯著提高,“數字法治、智慧司法”總體框架初步形成。
司法部介紹,在平臺建設方面,司法部指揮中心應急指揮平臺已匯聚全系統近百萬路監控視頻,視頻點名系統已覆蓋近4000個司法行政單位,基本建成多級指揮聯動體系。司法公有云建成,公證、律師、法律援助等20個系統已完成遷云并在云上運行,各地業務數據也基本上云。全系統網信工作互聯互通程度顯著提高,整體上實現了數據集中、資源共享,全國“一盤棋”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與此同時,立法意見征集、備案審查等系統實現數據資源高效采集、匯集、整合。立法備案審查系統已接入有立法權的429個報備單位,有效助力落實“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行政復議工作平臺已接入48個國務院部門、31個省(市、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國行政復議“一張網”初步形成;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系統投入使用。以信息數據融合為支撐,司法行政協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匯聚各業務數據14.4億條的司法行政大數據初步形成,通過跨業務條線數據分析,發現了“一人多證”“一人多職”等問題;與公安部人口庫、民政部婚姻庫、自然資源不動產庫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有的地方通過大數據應用,形成了法律法規適用頻度、部門履職、執法效能等多維度分析評估指標體系。有的地方通過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分析,在提供精準法律服務、有效感知社情民意、防范化解社會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司法部還介紹,“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成為司法為民的重要渠道,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日趨融合。中國法律服務網實行“大服務”模式,開通行政執法監督平臺、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英文頻道、即時咨詢、刑事案件智能咨詢等功能,上線微信小程序,辦事功能極大豐富,為民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上線以來累計訪問14億人次,法律咨詢1000萬人次,在線辦事150余萬件,用戶滿意度持續保持95%以上,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在2019年數博會政府信息化大會上,中國法律服務網獲得2019中國政府信息化卓越成就獎。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司法部將持續加強智能化建設,深化“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可靠的智能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