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徐雋)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承辦的“民法典編纂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研討會”1月1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召開。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jīng)大學、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海南大學的專家學者,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房地產(chǎn)市場監(jiān)管司等的相關負責人8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黃薇在開幕式上致辭。她就我國民法典編纂的近況作了介紹,2019年12月份全國人大法工委將《民法總則》和民法典各分編“合體”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審議情況看,常委會組成人員總體上對民法典草案給予了高度認可,認為該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的意見、積極回應了社會實踐的問題以及對民事基本法律制度作了規(guī)范和完善。民法典草案將于2020年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黃薇分享了自己參與民法典立法工作的體會。第一,民法典編纂自始至終堅持黨的領導,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二,民法典的編纂自始至終按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推進。她向對民法典編纂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教授隨后致辭。他說,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法,也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這本身就表明該法典具有基礎性、典范性的特點。民法典也是公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民事主體的行為準則和法院裁判的基本依循。民法典的編纂牽動著每一個民法學者的心,凝聚了廣大民法學者的心血和智慧。王利明教授說,民法典編纂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關系是一個重要話題,只有從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層面,才更能深刻理解民法典編纂的重大意義。單從民法規(guī)范討論民法典還不夠,還要從整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這個層面來看民法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民法典在保障私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才能夠理解其功能與作用。最后,王利明教授認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充分發(fā)揮民法的作用,刑法要謙抑,民法要擴張。民法發(fā)揮更大作用也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很重要的一個要求。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在“民法典如何展現(xiàn)中國智慧?”的主題發(fā)言中表示,民法典的編纂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以我們國家現(xiàn)行的民事基本法、民事單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等為基礎。民法典編纂的過程中,我們對現(xiàn)行民事法律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予以堅持,對實踐證明是不合時宜的予以刪除,對實踐證明需要進行調整的進行修改,對實踐證明需要補充的進行相應的補充,這就是一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如果我們編纂的民法典既能夠妥當回應中國之問,又能夠妥當回應時代之問,那我們進行民法典的編纂就是一次很好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實踐。
清華大學法學院崔建遠教授就“破解合同僵局制度也體現(xiàn)治理能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立新教授就“民法典人格權編對人格權發(fā)展的貢獻”,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法學院陳小君教授就“中國民法典編纂與國家治理體系的關聯(lián)邏輯”,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李永軍教授就“民法典總則中基本原則規(guī)定的重要性”,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溫世揚教授就“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兩個向度”,吉林大學法學院馬新彥教授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典中的制度表達”,西南政法大學譚啟平教授就“精準釋義和傳播民法典精神,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凱湘教授就“民法典的施行有利于公民人格權意識的提高”等做了主題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