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制定環境保護法典
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五位一體”建設中國和世界的方略之一,關系到人類生存。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首先附議孫建國委員編撰環境保護法典的建議”,12月27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時,委員程立峰說。
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孫建國發言中提出,建議盡快修改完善環境保護法,或者啟動制定環境保護法典。
“環保法從2014年到現在都沒有修訂,現在我們搞民法典,是不是環境保護也制定一個法典?” 孫建國說,現在很多環境保護領域的子法跟環境保護母法相比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環境保護法落后了。因為很多法都是2014年以后修改的,比如大氣污染防治法去年修改過了,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也是去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是2017年修改的,海洋環境保護法也是2017年修改的。環境保護法作為母法按理來講應該走在前面帶動子法的修訂。因此,我覺得環境保護法應該修改,進一步修成法典更好”。
孫建國表示,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五位一體”建設中國和世界的方略之一,關系到人類生存。“我們在國際上提出了‘共建美麗清潔的世界’,在中國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所以環境生態保護問題已經到了這么一個層面,搞一個法典不為過。而且涉及全民,我認為搞環境生態及防污染法典,一是有利于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法治觀念和環保意識,增強全民在環境保護上的自覺性。二是有利于環保法律的體系化系統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巍也提出,能否考慮研究和論證我們國家的環保法典?“目前我國已相繼出臺頒布了大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固廢、噪聲、土壤污染防治法,除此之外,光水這部分,就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等,加上森林、草原、海洋、土地,包括今天上午討論的長江保護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環保法律。目前這30多部涉及到環保類的法律之間重復重疊,法律碎片化容易導致部門利益化在實踐中出現矛盾沖突。生態系統是統一的、有聯系有循環的,這種內在統一的規律性是我們開展環境法典研究和論證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