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發布日期:2017-04-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

1、國際會計準則的困境與財務報表的改進——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視角

周華,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戴德明,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北京 100872);

劉俊海,法學博士,中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 100872);

葉建明,芝加哥大學統計學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會計學博士,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廈門 361005)。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國際會計準則因具有嚴重的順周期效應而備受指責。該準則下的財務報表混合列報會計數據和金融分析數據,導致財務報表的公益作用大為減弱。運用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分析說明,公允價值會計和資產減值會計均有弊端。堅持“根據法律事實記賬”的原則,采取“歷史成本會計+公允價值披露”的方式,在財務報表中區分法律事實和金融預期,是妥善解決企業財務報表遵循國內法律和兼顧國際趨同這一矛盾的可行之策。

關鍵詞:國際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虛擬資本 歷史成本 法律事實

 

2、中國企業成長中的規模分布——基于大企業的研究

王永進,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天津  300071);

盛  丹,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天津300071);

李坤望,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教授(天津  300071)。

摘要:中國企業成長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便出現急劇的負增長,致使大企業數目偏少,成為“中國大企業缺失之謎”。借鑒Shimomura和Thisse的思路,基于1998-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大樣本數據,運用De Loecker和Warzynski方法以及Boone指標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競爭缺乏和差別化政策均顯著抑制了大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成長。受政府扶植和補貼企業的產品和要素市場的壟斷地位,幫助其在短期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和壟斷利潤,但也使得這些企業缺乏足夠的激勵進行技術創新,阻礙企業的成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亟需著力創新體制機制。

關鍵詞:政府扶持 進入壁壘 企業成長 大企業缺失之謎

 

3、古詩閱讀的認知機制:來自眼動的證據

陳慶榮,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南京 210097);

楊亦鳴,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江蘇高校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徐州 221009)。

摘要:詩歌是歷史最久、流行最廣的文學體裁。中國古代詩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之一,甚至形成了中國人在寫作和閱讀中對講究平仄、對仗、押韻之文句的特殊偏好。采用眼球追蹤技術考查中國古代詩歌閱讀過程中押韻和詩意理解的認知機制,發現中國古代詩歌閱讀具有全時程的押韻效應,即押韻預期在早期階段對詩歌韻律生成的調控和在晚期階段對詩歌語義理解的制約,使得中國人在閱讀過程中期待聲律和諧、形意相合的文句。據此展開的相關研究,可為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語篇加工機制的探索提供初步的科學路徑。

關鍵詞:詩歌 押韻 眼動 認知機制

 

4、老齡化背景下子女對父母的多樣化支持:觀念與行為

胡安寧,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進程與以家庭為依托的基本養老模式決定了子女對父母的支持直接影響到大多數老齡人口的生活水平。現有理論指出,在社會轉型期,孝道的內涵逐漸從傳統意義上強調父母子女之間的輩分關系和子女對父母的順從義務,轉向相互親情與輩分權威并存的雙元模型。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06年的數據,探討了權威性孝道與相互性孝道這兩個孝道基本維度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孝行產生聯系。多元線性模型的結果表明,平均而言,強調權威關系和子女角色義務的權威性孝道更能促進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支持,而強調親情、代際對等地位的相互性孝道則顯著促進子女對父母的情感性支持。與之對比,孝道的這兩個基本維度都無法顯著提升子女對父母的勞動力支持。進一步的交互效應分析表明,權威性孝道和經濟支持之間的聯系在年齡低的群體中更顯著。此外,對于男性而言,權威性孝道與對父母的勞動力支持之間存在邊際顯著的正向關系。

關鍵詞:孝道雙元模型 權威性孝道 相互性孝道 情感支持 經濟支持

 

5、反壟斷法分析模式的中國選擇

葉衛平,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深圳 518060)。

摘要:現代反壟斷法分析模式是反壟斷法適用的核心環節。中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實施以來,執法和司法機關在分析模式的適用上存在差異,導致同案不同判等有悖法制統一性的后果。選擇恰當的反壟斷法分析模式,應兼顧經濟分析和法律形式主義兩方面的可能貢獻,在借鑒國外成熟制度經驗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前中國反壟斷法制度構成、實施機關能力和經濟分析供給狀況等約束性條件,確保分析模式選擇與經濟分析的復雜程度、實施機關的專業水平以及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守法成本等相互匹配。在制度設計上,應審慎解釋立法目的條款,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行為類型化處理模式,規范全面分析的分析模式的適用,發揮舉證責任分配規則的作用,完善分析模式相關的配套制度并提升公權機關實施法律的能力。

關鍵詞:反壟斷 反壟斷法分析模式 經濟分析 法律形式主義 法制統一性

 

6、公司法中的契約自由——以股權處分抑制條款為視角

馮  果,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武漢 430072);

段丙華,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武漢 430072)。

摘要:在個體法與團體法的不同視角下,股東權利處分不僅體現為個人財產權處分,更被視為公司組織體的交易行為。股權處分行為已經超越民法上的契約交易,呈現出商事法上組織交易的特征。公司章程及立法中普遍存在股權處分抑制條款,這正是股東意志自我約束和來自公司團體意志乃至社會公共意志限制的反映,體現了股東與公司之間復雜的意志關系。組織交易的特殊性決定了簡單地套用合同理論處理與商事組織有關的商事糾紛具有局限性。公司法上自治界分的實質是維護組織體信賴關系的和諧、追求組織治理穩定與實現法益平衡。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均應在強調股東自治優先的同時保證法律的底線,妥當地處理好處分股東與其他股東、公司、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和平衡。

關鍵詞:股權處分 抑制條款 組織交易 公司自治 股東自治

 

7、半殖民地中國“假洋鬼子”的文學構型

李永東,文學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重慶400715)。

摘要:“假洋鬼子”是半殖民地中國的伴生物,與中國現代社會文化的復雜性緊密相關,它是透視中國現代文化轉型意愿與矛盾的一面鏡子。文學中的“假洋鬼子”形象可分為喜劇型、悲劇型和悲喜劇混雜型三種,并經歷了以下嬗變:從“中西合污的紈绔子弟”,到“新舊彷徨的求新變異者”,到“身份猶疑的留學生”,再到“挾洋自重的市儈洋奴”。“假洋鬼子”的文學構型是以半殖民地社會為基礎背景,以文化身份為重點,沿著身體身份、民族身份、社會身份這三個維度展開。在辮子與思想啟蒙、喬裝與身份認同、權勢與復制時光等表述上,“假洋鬼子”文學形象有其獨特分析透視價值。這一文學形象隱含著半殖民地知識分子特殊的生命境遇、尷尬的身份、變異的文化心態,從中折射出中國現代文化建構中的曲折與困境。以科學、批判的眼光,深入分析“假洋鬼子”文學形象,對于確立文化自信和重建中國新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假洋鬼子 文學構型 半殖民地 身體政治 文化身份

 

8、從佃戶到田面主:宋代土地產權形態的演變

戴建國,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234)。

摘要:歷史上的永佃權和田底田面權最初產生于宋代。宋代日趨成熟的典權關系為土地流通、合理配置土地資源開辟了新的途徑,促進了地權的進一步分化,為后來田底、田面權的流行提供了條件。北宋時官田佃戶的永佃權事實上已經形成。到南宋,獨立的田面權在官田中已經清晰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田租佃關系中也已經產生了永佃權。在民田方面,宋代佃農已經擁有穩固的租佃權,但永佃權尚處于發育成長階段,只在局部地區出現。宋代土地產權多元化的發育成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對于進一步激發產權權能所屬各方的經營和生產積極性,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及對明清時期的土地產權關系和中國傳統社會后期鄉村經濟的發展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宋代 土地產權形態 典權 永佃權 田底田面權

 

9、中美對外援助的國際政治意義——以聯合國大會投票為例

龐珣,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4);

王帥,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摘要:中國的快速發展對中美關系和現有國際秩序的影響,是當今國際關系研究的重要理論命題。通過實證研究,從對外援助的視角考察中國是否以及如何影響美國利用其對外援助在聯合國大會“買投票”的效果,可以發現中國外援通過外交政策偏好機制、脆弱性機制和可信性機制降低了美國外援對聯合國大會投票的操控能力。但這并不是中國的主觀戰略選擇,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以中美外援在國際政治中的博弈為切入點,直面中美之間真實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不僅有助于理解中國在未來發展道路上將遇到的困難和阻礙,也有助于理解對中美關系進行風險管控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關鍵詞:對外援助 聯大投票 中美關系 結構性競爭 戰略性競爭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