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比較法研究》2017年第3期
發布日期:2017-06-01  來源:比較法研究


專題研討】             

刑事冤錯案件的制度防范與糾正

——基于聶樹斌案的思考……汪海燕(1)

刑事冤錯案件的程序法分析

——以聶樹斌案為例……劉計劃(20)

 

論文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現代化……孔祥俊(37)

口供的自由、自愿原則研究

——法國模式及評價……施鵬鵬(56)

系統論視角下刑法修正案犯罪化限制及其根據……姜 敏(71)

論德國電信監聽的法律規制

——基于基本權利的分析……黃 河(88)

德國司法裁判中的“法感情”理論

——以米夏埃爾·比勒的法感情理論為核心……趙 希(102)

中日古代神明裁判制度比較研究……鄭顯文(117)

國際卡特爾與我國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王曉曄 吳倩蘭(132)

論海洋油污損害賠償責任的社會化分擔……王 軍 張海楓(146)

羅馬私法擬制研究……謝 瀟(155)

 

民法典編纂

我國《民法總則》的制度創新及歷史意義……崔建遠(180)

 

人文對話

網絡虛擬人格保護的困境與前路……李佳倫(193)

 

刑事冤錯案件的制度防范與糾正

——基于聶樹斌案的思考

汪海燕 “2011”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聶樹斌案再次引發各界對于刑事冤錯案件的警醒與反思。鑒于冤錯案件成因的復雜性,應當秉持立體化思路,從司法體制、訴訟制度和證據制度以及法律適用等“多重面向”完善冤錯案件的防范與糾正機制。在保障審判權獨立運行的基礎上,應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在法律上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完善刑事再審啟動程序,探索啟動模式的法治化轉型,并明確刑事訴訟法適用遵循“從新兼有利”原則。

關鍵詞:聶樹斌案 刑事冤錯案件 審判中心 無罪推定 再審啟動

 

 

刑事冤錯案件的程序法分析

——以聶樹斌案為例

劉計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

摘 要:聶樹斌案具有我國刑事冤錯案件成因的共性,即公安機關違法獲取虛假的認罪供述,進而編造所謂有罪證據,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法院審判僅進行形式化的審查與審理。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接力協作,法定制約關系下的層層把關淪為關關失守,可謂共同鑄成冤錯。為了預防冤錯發生,需要廢除分工負責關系原則,建構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聶樹斌雖獲改判無罪,但該案的申訴審查、申訴復查、再審程序均值得檢討。已決案件因發現新證據而出現重大疑點時,如權利人提出申訴,法院應當啟動再審程序予以糾錯。為了有效糾正冤錯案件,應當完善申訴制度,發揮再審程序的救濟功能,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責無旁貸,應承擔起最高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聶樹斌 冤錯成因 以審判為中心 申訴 再審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現代化

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講席教授,法學博士,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院長

摘 要:國際范圍內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有一百余年的發展史,在歷經前巴黎公約時期和巴黎公約推動發展時期的基礎上,于20世紀中期以后的后巴黎公約時期,開啟了現代化的制度變革,形成了以保護對象多元化等為標志的現代反不正當競爭制度,在理念和制度上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吸收了現代元素,但仍需要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法律的準確定位、保護對象的多元化和具體制度設計上,進行進一步的現代化改造和制度創新。

關鍵詞:反不正當競爭法 現代化 多元保護目標

 

 

口供的自由、自愿原則研究

——法國模式及評價

施鵬鵬 “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法學博士

摘 要:受歐洲人權法院的壓力,法國于2011年出臺了《刑事拘留法》,明確了口供的自由、自愿原則。在內容上,口供自由、自愿原則包括權利告知、獲取口供的合法性限制以及非法口供排除的自由評價。從制度設計上,法國式的口供自由、自愿原則具有三大特點:以判例為主導的非法口供排除規則體系、“相對無效為主、絕對無效為輔”的排除標準以及以中立司法官為主要的權力監督機構。盡管口供的自由、自愿原則已在法國扎根并日漸成熟,但仍帶有濃厚的職權主義色彩。從根本而論,“社會利益優先”、“國家權力主導”、“追求實質真實”等核心目標在法國刑事訴訟中未發生根本變化,公權力機構在刑事司法體系中還處于較優勢的地位。

關鍵詞:口供 自由、自愿原則 非法口供排除 實質真實

 

 

系統論視角下刑法修正案犯罪化限制及其根據

姜敏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外國與比較刑法研究中心主任

摘 要:中國刑法修正案活躍的犯罪化趨勢引發學界熱議,并形成支持和反對兩種立場。兩種立場表面有分歧,但實質殊途同歸于如何規范犯罪化,從而保證其正當性。古今中外既有的各種規范犯罪化的原理、學說和原則,均從人類中心主義出發,以人類的價值取向為根據,且把刑法視為靜態的孤立存在,忽視刑法內部及刑法與環境的動態關系。因此,既有的各種犯罪化學說或原理,均在走向實踐的途中知行背離。而以系統論方法關注系統內部要素的運作圖景及系統與環境的互動關系,據此研究如何限制刑法修正案的犯罪化,能克服既有理論學說的困境。又因其關注刑法系統當下面臨的外部環境及刑法系統現狀,所以遵守據之推演出的刑法修正案犯罪化的外部限制和內部限制,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知行合一。不僅如此,從系統論的角度考量最近幾年中國刑法修正中旺盛的犯罪化,會讓刑事立法者變得更為理性,對真正實現刑事法治也更具意義。

關鍵詞:系統論 刑法修正案 犯罪化 自我創生 開放性 封閉性

 

 

論德國電信監聽的法律規制

——基于基本權利的分析

黃河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講師,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法學博士

摘 要: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屬于德國基本法中具有較高保護位階的法益,而刑事訴訟中的電信監聽對公民的這一基本權利進行了限制。基于法律保留原則,德國刑事訴訟法中對電信監聽作出了詳細的程序性限制。另外,電信通訊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和通話內容,不能理所當然地適用電信監聽的有關規定,針對不同的電信數據,德國刑事訴訟法中有不同的適用條款。此外,在反恐時代,刑事追訴機關是否有權通過植入“木馬程序”來進行秘密偵查(例如“網絡搜查”和“源端監聽”),目前在德國尚存在較大的爭議。

關鍵詞:基本權利 電信數據 電信監聽 網絡搜查

 

 

德國司法裁判中的“法感情”理論

——以米夏埃爾·比勒的法感情理論為核心

趙希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法學博士

摘 要:德國的法感情理論最初是為了給一種“反傳統的”司法實踐尋找一種教義學上的理論支持。這樣一種反傳統的司法實踐是指法官在實務中并沒有完全遵循三段論的形式邏輯進行裁判,某些情感因素在裁判中發揮了作用。米夏埃爾·比勒的法感情理論認為,裁判者在司法沖突中,并不總是保持著中立第三方的態度,而是采取了一方當事人的觀點。法感情并不僅僅是一種感情狀態,它也是一種正義的表達。由于法感情被很好地隱藏在案件判決之中,但是它卻對案件的結果產生了一種預先的判斷,這種法感情既是隱晦的,又是有些危險的,需要法教義學加以控制。德國的法感情理論能夠為反思我國司法裁判基本理念特別是如何處理民意問題等提供有益的參照。

關鍵詞:法感情理論 三段論涵攝 法教義學 民意

 

 

中日古代神明裁判制度比較研究

鄭顯文 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

摘 要:神明裁判是古代司法證據制度不發達的產物,當司法官員對于原、被告雙方的是非曲直難以判明時,便借助于神意來裁判。神明裁判是一種非理性的審判方式,是基于人們對原始宗教的崇拜和對自然界的無知認識而產生的。中日兩國在古代法制文明初期,都有過占卜裁判的情況,后來隨著兩國律令法體系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疑難案件證據不足的問題,使神明裁判失去了存在的空間。從公元13世紀以后,隨著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和日本幕府統治的確立,儒家“無訟是求”的觀念和日本法律處于秘密的狀態,嚴重制約了訴訟審判制度的發展,中日兩國幾乎同時出現了神明裁判復活的跡象。

關鍵詞:神明裁判 宗教信仰 訴訟證據 幕府

 

 

國際卡特爾與我國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

王曉曄 湖南大學特聘教授,德國漢堡大學法學博士

吳倩蘭 英國諾丁漢大學講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

摘 要:當今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法不僅適用于境內產生的限制競爭,而且還適用于境外產生但對境內有著不利影響的限制競爭。然而,近年來一些涉及國際卡特爾的案件說明,反壟斷法過度域外適用也不可行,因為這不僅可能產生國家間的管轄權沖突和法律沖突,而且也給企業帶來不合理的經濟負擔。根據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原則,反壟斷域外適用應以境外的限制競爭對境內產生“重大、直接和可合理預見”的效果為前提條件。我國迄今幾個國際卡特爾案件說明,我國已經接受了這一原則。鑒于我國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經營活動的重要場所,鑒于國際經濟活動的復雜性,我國應就反壟斷域外適用的基本原則作出明確規定,以提高反壟斷執法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關鍵詞:反壟斷法 域外適用 國際卡特爾

 

 

論海洋油污損害賠償責任的社會化分擔

王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張海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為了使海洋石油污染的受害人獲得賠償,使海洋環境得到保護,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海洋油污賠償責任的社會化分擔機制,包括建立相關的強制保險和油污基金制度。強制保險和油污基金所聚集的財富資源能夠有效地解決損害賠償和環境污染所需的大量資金,由此產生的成本將通過石油及其產品的價格調整機制轉移給石油用戶,并最終分散到廣大的消費者。在這方面,有關國際公約和一些國家的立法已經有了成功的實踐。我國有必要吸收國際上的成功經驗,盡快完善國內的相關法律體系。

關鍵詞:海洋油污 風險分擔 環境保護 強制保險 油污基金

 

 

羅馬私法擬制研究

謝瀟 重慶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摘 要:私法擬制系羅馬私法,乃至現代私法上都極為常見的法律現象。羅馬私法藉由擬制而實現了對既定私法規則的柔性突破,并促成了私法的有機發展。羅馬私法擬制蘊含自然法與實在法二元化思考的價值因素,同時也包含地方論與決疑術的方法因素;此外,羅馬私法教義擬制還在法典化背景中具有體系整合與價值宣示功能。

關鍵詞:羅馬私法 法律擬制 私法擬制 裁判擬制 教義擬制

 

 

我國《民法總則》的制度創新及歷史意義

崔建遠 暨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周枏講席教授

摘 要:在我國《民法總則》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總體上未處于民法基本原則的地位,因其在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方面均較模糊,因而不是獨立的裁判規范。但其為民法總則乃至民法典的目標、任務,不妨礙其中的平等、自由、公正、誠信等核心價值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總則》關于個人信息、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規定屬于指引性、“法源性”的條款,具有時代氣息、初步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引出制定具體規則的任務。承認宗教活動場所(組織)等團體的特別法人資格,將非法人組織作為第三民事主體,專設危難相助的特別制度,在特定情況下民政部門被首選為監護人,等等,這些都立足于中國現實、關注并解決中國問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值得鼓與呼。

關鍵詞:民法總則 核心價值觀 基本原則 綠色發展 特別法人 非法人組織 民政部門

 

 

網絡虛擬人格保護的困境與前路

李佳倫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法學博士

摘 要:我國《民法總則》首次確立了數據和虛擬財產的客體地位,但網絡虛擬人格的固有部分保護容易被忽略。在個人網店的名譽被侵害的情況下,通常只能主張經營者個人的名譽權受到了侵害。至于游戲人物的虛擬人格的名譽以及操作游戲的自然人的名譽,在特定的能夠識別并將二者聯系起來的群體中,可看作是重合的;在其他情況下,二者被視為不同客體,也就是說,對于上述名譽的侵害,視為一個侵權行為侵害了不同的客體。網絡虛擬人格的保護方式有二種:一是把虛擬人格歸為虛擬財產,從而使虛擬人格被自然人人格吸收,這也是目前《民法總則》體現的保護方法;二是承認虛擬人格的準人格性,讓虛擬人格和自然人人格一定程度分離,在虛擬人格商業化過程中弱化其人格屬性。

關鍵詞:網絡虛擬人格 名譽權 虛擬財產 準人格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