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
1751年德國《巴伐利亞刑法典》——德國當代刑法的起源 陳惠馨
正文:本文將探討1751年巴伐利亞地區(Bayern)所頒布《巴伐利亞刑法典》(Codex IurisBavarici Criminalis)(以下簡稱1751年刑法典)之背景與重要內容,希望藉此說明德國當代刑法如何開始在18世紀被建立……
新生活運動與中國近代的治安處罰法——以妨害風俗類治安處罰的立法演變為視角 沈嵐
正文:中國近代沒有以“治安處罰法”命名的專門法規,與之功能對應的是通行于全國的違警罰法。該法隨同清末新式警察一同面世,其后歷經數次修訂。自1906年草創《違警罪章程》始,其后有1908年《大清違警律》,1915年、1928年及1943 年《違警罰法》等一脈相承,陸續問世……
論姓名權的性質與法律保護 李永軍
正文:迄今為止的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在談到姓名權時,似乎毫無疑問地將姓名權列為人格權的范疇。即使在德國,雖然自薩維尼時代就反對將人格權作為民法上的權利(原權利)來對待,從而在其民法典中就沒有關于人格權的一般概念。但其民法典卻在第12條明確規定了姓名權,并且其學者一般都堅稱其民法典第12條規定的姓名權屬于第823條侵權行為保護的“其他權利”的范疇……
哈薩克族財產繼承制度考察 吐火加
正文:哈薩克族是生活在中亞一帶的一個跨境民族,也是我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后裔,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習慣法制度,在歷史上曾經作出了很多突出的貢獻。目前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區……
論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監管制度之構建 王榮芳
正文:19世紀20年代起源于美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又稱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Fund,簡稱 PE),作為一種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工具,在全球范圍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公開發行股票的第三大企業融資渠道……
普通法刑法因果關系判斷方法考察 黎旸
正文:因果關系歷來是我國刑法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題。由于受前蘇聯刑法理論和研究模式的影響,我國傳統學說在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上,立足點似乎不是為了解決刑事司法當中出現的問題,而是為了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性。因此,在刑法因果關系研究上,其出發點是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角度來進行演繹和推論,而不是從法律應用的經驗的角度來對其歸納和總結……
侵犯國家秘密犯罪與侵犯商業秘密犯罪的區分——以國家經濟安全為視角 徐銘勛
正文:2010年中國經濟增量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這一趨勢或將一直延續下去。2011 年中國經濟增量將比美國多出約2000億美元,換而言之,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意大利最新集團訴訟立法探究——兼議對我國的立法啟示 羅智敏
正文:近些年在意大利頻繁出現社會影響極大的大規模侵權事件,實行傳統訴訟模式的意大利司法機關在解決這些權益紛爭時陷入了捉襟見肘的困境,盡管根據意大利法律規定,也存在保護集體利益和分散利益的訴訟,但這種訴訟屬于團體訴訟……
英國獨立羈押巡視制度的確立及實踐新發展 彭海青
正文:在羈押場所中,環境相對封閉,被羈押者的人權極易遭受侵犯。特別在我國目前看守所與刑事偵查部門共同設置于同一級公安機關內部,并接受相同負責人領導,關系如此緊密的情況下,被羈押者所面臨的危險性更大……
跨國破產與國際商事仲裁的沖突與彌合 杜新麗
正文:從1962年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提出最早的全球化觀念——地球村開始,美國學者布熱津斯基于1969年出版的《兩代人之間的美國》一書中正式提出“全球化”的概念,隨后在經濟領域首倡全球化的美國經濟學家 T·萊維于1985年采用“經濟全球化”的措辭來形容國際經濟的巨大變化。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跨越民族、國家與政治疆界的經濟活動擴展,以及世界經濟中各國的經濟開放度增加、相互依賴關系的加深,進而實現經濟上的世界一體化……
主權財富基金:界定、爭議及對策探討 易在成
正文:主權財富基金(SWF)成為關注的焦點與近期國際金融形勢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在肇始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風暴迅速席卷全球,并重創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市場的同時,以國家控制為核心特征的SWF全面深入各主要資本市場……
● 法政時評
傳承歷史、映照未來——評《戴西、莫里斯和考林斯論沖突法》第14修訂版 霍政欣
正文:概言之,各個學科皆有代表性的權威著作,以體現該學科的最高學術水準并引領其發展方向。在國際私法領域,《戴西和莫里斯論沖突法》就被公認為這樣一件作品。1896年,該書以《關于沖突法的英國法摘要》為名出版了第1版,作者戴西(A.V.Dicey)由此享譽西方法學界……
● 人物與思想
論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對哈特法哲學的影響 陳銳
正文: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哲學理論對于20世紀的法哲學研究無疑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一影響主要是通過分析法學家們吸納其哲學思想,用以改造傳統的法哲學而展現出來的。人們習慣于將維特根斯坦哲學區分為前后相異的兩個時期,即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與后期哲學。在前期,維特根斯坦致力于建構一種理想語言……
● 人文對話
漸行漸遠的民法典 柳經緯
正文:1949年之后,由于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六法全書”,制定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法典,成了民法學者一直以來的夙愿,也是立法機關始終追求的法制目標。從50年代中期開始,歷經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直至20世紀末21世紀初,立法機關先后四次組織起草民法,均未能實現這一目標,留給民法學者諸多的遺憾……
● 法學譯介
法教義學對刑法發展的意義 沃爾福岡·弗里希、趙書鴻
正文:那些將法教義學和法的發展相提并論的人,他們明顯對教義學從正面作了初步的理解。而且他們也認識到,他們相信法教義學影響了法的發展——這當然也是從積極的方面認真思考的結果了。但事實上,它們之間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
關于中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報告 約阿西姆·赫爾曼、顏九紅
正文:法國著名政治哲學家孟德斯鳩(1689-1755)說,刑事訴訟法典應成為普通人民的憲章。通過這一闡述,孟德斯鳩強調的是,在保障普通人民的個人權利方面,刑事訴訟法的作用特別重要。憲法所規定的保障公民個人權利和自由的一般性條款和原則,都不像刑事訴訟法的條款那樣對普通人民的生活發生如此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