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本位視角下的法律儒家化 張德美
正文:傳統(tǒng)法律的儒家化,發(fā)端于西漢,經歷數(shù)百年,到封建王朝鼎盛時期制定的唐律,據稱“一本于禮”,顯然是儒家化的最終成果。不過,有些學者論及西漢以后的法制,稱之為“外儒內法”或“形儒實法”,對于法律儒家化而言,這顯然又是一個悖論,既然法家之實得以保留,那么所謂的法律儒家化也只能說是徒有虛名而已。這種悖論,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法律儒家化的歷史……
馬克斯·韋伯與當代中國人的法律信仰 高仰光
正文:當代中國是指自1978年以來的中國。自1982年國家第三次全面修改憲法開始,中國進入到一個大規(guī)模立法的時期,而且在1993年之后進一步加快了立法的速度,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這16個字。但是,恰如快速的城市化和快速的工業(yè)化都離不開國家權力的推動,快速的法制化也是舉國體制之下的一場運動,它使中國用盡可能短的時間獲得了和西方國家在表面上……
社會變革之中權利的司法保護:自決隱私權 曾爾恕、陳強
正文:20世紀中葉,黑人對自身平等公民權的爭取引發(fā)了美國的民權運動,將美國社會帶入到繼南北戰(zhàn)爭之后最劇烈的社會變革時期。此后,無論在觀念層面還是在實踐領域,美國公民權利的概念及其司法保障的內容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一、權利觀念的擴展及權利保護的跟進。19世紀的美國秉承歐洲法律傳統(tǒng),財產權是法律保護的重點。“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箴言即是財產權地位的真實寫照……
歐洲中世紀共同法的形成 蘇彥新
正文:中世紀共同法的概念共同法(ius commune)并非一個簡單的概念,有時共同法也稱為共同學術意見。它是因時間地點的變化而由地方習慣法同封建法、以修正與解釋的形式所呈現(xiàn)的羅馬法、教會法與商人法共同結合的復雜結果。共同法是始于12世紀文藝復興的法律與法學新發(fā)展的高峰。在單一的法律制度作為民族國家之組成部分成為主導時,共同法也是在16世紀……
先驗方法論視閾下的法哲學體系——讀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許小亮
正文:一、法哲學體系的基礎。人的尊嚴的論證與確立1784年,康德在《答復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運動?”》一文中宣稱:“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而能夠幫助我們脫離于這個不成熟狀態(tài)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自主地運用我們的“理性”。正是在自主運用我們的理性以脫離不成熟狀態(tài)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知曉了通過“我”作為主體來建構一整套嚴密的知識體……
也析德國榜樣與日本明治憲政改革 杜小軍
正文:憲政改革是明治維新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決定了現(xiàn)代化進程中日本的政體及其政治走向。由于國情相似,日本的憲政改革將德國作為榜樣,致使日本的政治現(xiàn)代化之路始終有德國的影子,并產生了相似的影響。本文即對這一現(xiàn)象作一考察。一、巖倉使節(jié)團與德國榜樣的確定。通過戊辰戰(zhàn)爭推翻德川幕府后,明治政權于1868年建立并開始維新變革……
中國城市中的租界法與華界法——以近代上海為中心 王立民
正文:鴉片戰(zhàn)爭以后,包括上海、天津、漢口、廣州等在內的10個城市都出現(xiàn)了租界,其中上海的租界最大也最為發(fā)展。于是,這些城市便出現(xiàn)了租界與華界并存的情況。由于租界獨立于華界,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因此在這些城市中,便形成了租界法與華界法同存的格局。本文以近代上海為中心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作出探索……
公共選擇理論與實證行政法學的分析基礎 包萬超
正文: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行政法的基礎研究是失衡的。關于價值判斷和制度選擇的規(guī)范法學一直在大踏步地前進,而注重描述、解釋和預測行政法現(xiàn)象的實證法學卻舉步維艱。雖然學者曾就此進行過許多經驗調查,也做出了一些出色的推理,但是,這些研究至今卻未能在行政法領域發(fā)展出一種具有科學特質的實證理論。究其原因,除了主流學界一直持有“法學是一門規(guī)范科學”的成見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多數(shù)學者忽視了……
試論普通法下公開權制度的發(fā)展及成因 李 丹
正文: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貿易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時代的來臨,當今社會的經濟生活被公眾形象地喻為“眼球經濟”。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法來獲取最高的公眾關注度以便占有市場,無疑成為眾商家開展商業(yè)活動所孜孜以求的目標。實踐證明,“名人效應”成為一條最為直接有效的捷徑,使各類名人成為了網絡經濟時代的稀缺資源。圍繞名人的人格身份,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長期“休眠”于其中的巨大經濟價值,進而產生……
知識產權權利沖突協(xié)調之法理與制度因素 譚華霖
正文:權利沖突對于權利體系,乃至私法體系的發(fā)展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知識產權權利沖突作為一種法律現(xiàn)象在整體上、抽象意義上不可能被消除。法律體系的完善,在于能夠提供調節(jié)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制度,并通過正當程序來化解利益沖突,最大程度實現(xiàn)權利在法上的質的規(guī)定性。因而,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產生及其化解機制伴隨著知識產權權利發(fā)展史而發(fā)展,具有動態(tài)性因素……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德國民法典——音樂與法律中的德意志精神 王 濤
正文:音樂與法律是人類文化的兩個不同領域。人類文化領域之間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這是確定無疑的命題。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一個國家的音樂形式發(fā)生變化,其法律也會跟著改變。”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也討論過音樂對政治的作用。音樂與法律雖并無直接的實證淵源關系,但也存在著某些相一致的因素。在國內,曾經有學者對二者的共同點進行過研究,然而用具體例子來求證音樂和法律之間聯(lián)系的研究,目前還未見……
所有權與地產權 約翰·亨利·梅利曼、趙萃萃
正文:土地法并不是比較法領域的熱門話題。確實,在所有與普通法和大陸法比較相關的私法領域,它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這顯然在普通法方面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因為我們至少還可以找到一小部分與信托和普通法相關的歐陸文獻,但論及大陸法,除了少數(shù)英國羅馬法學者的工作之外,普通法學者基本無從……
德國刑法競合理論與日本罪數(shù)理論之內容比較與體系解構——兼及中國罪數(shù)理論的走向選擇和體系重構 方 鵬
正文:罪數(shù)理論是刑法中最為重要、最為疑難的理論問題之一,它所要解決的是犯罪行為被認定為一罪還是數(shù)罪以及如何科刑處罰。有關罪數(shù)理論,當前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刑法競合理論(Konkurrenzlehre,也稱犯罪競合論)和日本罪數(shù)理論。中國刑法中的罪數(shù)理論與日本較為接近,而與德國刑法競合理論在形式上有較大差異。〔2〕現(xiàn)行中國刑法罪數(shù)理論能夠解決司法實務中基本、簡單、典型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其在罪數(shù)……
我國應對跨國腐敗犯罪的問題與對策 朱立恒
正文:正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強,腐敗犯罪也出現(xiàn)了跨國化的發(fā)展趨勢。腐敗犯罪的跨國化不僅給我國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而且為我國腐敗犯罪的司法控制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挑戰(zhàn)。對我國而言,研究建立反腐敗國際合作機制,是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要求,是通過國際合作打擊腐敗犯罪的根本舉措,也是構建我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的無默契仲裁初探 楊彩霞、秦泉楊
正文:爭議雙方之間達成提交仲裁解決爭議的合意是傳統(tǒng)仲裁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各國間雙邊或多邊保護投資條約及安排數(shù)量激增,投資保護范圍不斷擴大,各仲裁機構尤其是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管轄權明顯加強,“無默契仲裁”(Arbitration without Privity)初現(xiàn)端倪,使得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模式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
美國法學院申請人數(shù)降至十年最低水平 車 虎
正文:據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 Inc.統(tǒng)計,今年到目前為止美國法學院申請人數(shù)是2001年以來同期數(shù)字最低的一年,比2010年減少了11.5%。華爾街日報網站上刊載的一篇文章認為這個變化反映了法學院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的不景氣對申請者的影響。律師群體被認為是美國高薪的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