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法商研究》2015年第5期
發布日期:2015-11-20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1. “法民關系影響下的法律思維及其完善

凌斌 北京大學法學院

摘要:當下法學界的一個流行主張是通過法律思維的教學訓練以改進司法實踐的裁判說理。然而,從各國的司法實踐來看,裁判說理與法律思維常常并不一致,內外有別是常態,表里如一是例外。這是因為影響法律思維的主要因素不是法律關系而是"法民關系"。各國法律思維的各自特點和彼此差異,正是源自本國特定的"法民關系"。以"張學英訴蔣倫芳案"的二審判決書為例,可以看到中國法官基于"法民關系"的法律思維。中國特定的"法民關系"要求的是法民兼顧、情法協調的法律思維。完善中國法官的法律思維,應當"以吏為師",總結提煉本國司法裁判的優秀經驗,并運用于法學教育當中。

關鍵詞:法律思維 法民關系 裁判說理 法教義學

2. 論社會權的國家保護義務:起源、體系結構及類型化

鄧煒輝 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

摘要:在以"基本權利國家義務"為核心的憲法分析框架中,國家保護義務雖然對基本權利具有普遍性的工具主義價值,但是立基于人權內容的"二分法"差異,社會權較之自由權在關于國家保護義務的論證邏輯、體系結構及實現徑路等方面均呈現出一種"反向性"特征。在憲法學意義上,國家對社會權負有保護義務,主要根源于憲法的"客觀價值秩序"功能。作為一種體系化架構,社會權的國家保護義務可以分為以客觀法義務為核心的基礎性結構與以主觀權利為例外的派生性結構,上述兩種結構在特定情形下還存在著單向轉化即客觀義務"再主觀化"的可能性。國家切實履行社會權保護義務,必然有賴于立法、行政與司法權的相互分工協作和配合,其具體責任分擔同時深受以上保護義務體系架構的內在制約。

關鍵詞:社會權 國家保護義務 客觀價值秩序 責任分擔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2BFX090);國家民族委員會民族問題研究項目(2014-GM-067)

3. 民事審判公開對象二元區分論

高翔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摘要:民事審判公開對象存在一元化傾向,將對當事人公開與對社會公開混同起來,根本原因在于司法知情權被認為是民事審判對當事人公開和社會公開的權利基礎。事實上,民事審判對當事人公開的權利基礎是當事人聽審請求權和公開審判請求權,而對社會公開的權利基礎才是司法知情權。在發生權利沖突時,當事人的聽審請求權以及隱私權保護處于優越地位,正在形成的審判過程中的資料受到公開豁免特別保護。對象及其權利基礎差異決定了公開內容的差異,構成民事審判公開制度結構二元構建的制度邏輯。為此,應擴大民事審判對當事人的實質性公開,合理消解民事審判對社會公開的沖突。

關鍵詞:民事審判公開對象 公開審判請求權 聽審請求權 司法知情權

基金項目:西南政法大學民事訴訟法學科資助項目(2014XNZFDXMS01);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理論重大課題(2014SP004)

4. 我國恐怖主義犯罪的實證分析和未來刑法之應對

田剛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

摘要:通過對我國內地最近20多年來發生的126起恐怖襲擊案件數據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恐怖主義犯罪出現了威脅加劇、組織形態異化、隱蔽性提升、手段翻新和對象轉向的新趨勢,而面對恐怖主義犯罪的"網絡化轉型",傳統的恐怖主義犯罪罪名體系已全面滯后。通過對尋釁滋事罪作擴張解釋和對共同犯罪理論進行更新,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的基礎上增設實施恐怖襲擊罪和協助恐怖活動罪,是我國在信息時代實現有效制裁和預防恐怖主義犯罪目標的最佳對策。

關鍵詞:恐怖主義犯罪 恐怖襲擊 信息時代 片面共犯理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FX045);中央民族大學自主科研項目(青年基金)

5. 準用性法條設置的理據與方法

劉風景 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

摘要:所謂準用性法條,是指法律實施者在解決個案時,將原本針對a事項且有"比照""參照"等外觀標識的法條A,適用于與a具有某種程度類似性但又存有差異的b事項的一種特殊的引用性法條形式。這類法條與含有依照、適用、視為、類推適用、根據等字樣的法條,有著復雜的交叉重疊關系,需要辨析異同。設置準用性法條的思維基礎是一種特殊的類比推理,且只限于類似之中"不及"的情形。準用性法條的價值定位是實現公平正義、提高立法效率、填補法律漏洞、符合事物本質。準用性法條的設置應當簡明易解,被準用的法條應該具體,選擇辨識程度高的關鍵詞,適時進行法律修改,再增設法條標題。

關鍵詞:準用性法條 比照 參照 類比推理 立法技術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4&ZDC008)

6. 論社會損害綜合防控體系中的責任保險制度設計——基于損害救濟與防控效率的社會成本分析

許明月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摘要:從宏觀視角運用社會成本理論進行分析,將責任保險機制引入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不僅可以大幅度地節省侵權的救濟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綜合社會損害防控體系的運行效率。那種認為在侵權損害賠償領域引入保險機制必然擴大社會損害規模因而是無效率的傳統觀念可能并不正確。責任保險制度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制度如何安排。為提高責任保險制度的效率,相關制度的設計必須從社會損害綜合防控的視角出發,一方面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強化侵權損害的救濟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應充分重視保險機制提高綜合社會損害防控體系運行效率的作用,通過更有效率的社會損害防控體系,降低社會損害的總規模。

關鍵詞:責任保險 侵權責任 社會成本 社會損害綜合防控體系

7. 規范教義法理守則”:經濟法學研究之轉型

張繼恒 江西財經大學法治政府研究中心

摘要: 實現從"規范教義""法理守則"的轉變,是中國經濟法學研究立足哲學或法理()學的高度去探尋經濟法的存在基礎,進而以提升經濟法"外部形象"的必然要求。經濟法的存在基礎集中地指向與其調整對象密切關聯的法律關系,"主體-行為-責任"構成經濟法之法律關系全部的結構性特征。經濟法通往哲理化之路須重點強化對經濟法主體的層級結構與能力、經濟法行為的品性及其權義配置、經濟法責任的客觀性與特殊性等法律關系范疇內相關命題的理論探索。通過解構和剖析經濟法的法律關系理論而形成的主體、行為、責任等一系列具有融貫性和通覽性的基礎性概念及范疇,使經濟法的哲理化研究與制度實踐有效銜接并相互貫通。

關鍵詞:經濟法學 規范教義 法理守則 法理()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FX1413)

8. 我國非正規經濟部門家庭工人的法律定位及保護

汪敏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摘要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勞動力供給結構的變化催生了一個新的群體,即非正規經濟部門家庭工人,其勞動安全衛生條件以及勞動基準皆未進入法律規制的視野。給予家庭工人什么樣的法律保護,取決于其在現行法律體系中的主體定位。勞動關系是勞動法適用的基點,但現行通用的"從屬性"路徑無法啟動對家庭工人的勞動法保護。從各國拓展勞動法適用范圍的趨勢來看,我們應當反思勞動法的立法理念,將家庭工人納入勞動法保護范疇,但并非完全適用勞動法保護,而是進行特別立法予以保護。

關鍵詞:非正規經濟部門 家庭工人 勞動法 勞動關系

9. 我國重刑治毒刑事政策之法社會學思考

何榮功 武漢大學法學院

摘要:我國"重刑治毒"刑事政策全面體現在刑事立法與司法之中,但其并沒有從根本上遏制我國毒品犯罪的嚴峻態勢,相反卻阻礙了我國毒品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和我國死刑制度的改革,弱化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屬性。濫用毒品行為既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是現階段人的全面發展和需求層次提升受阻產生的副產品。"重刑治毒"既缺乏合理性,也缺乏可操作性。毒品犯罪與濫用毒品之間具有緊密的正比例聯系。我國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理性認識毒品犯罪的生成機理,并將國家治理毒品犯罪的重心前移至減少濫用毒品(包括減少存量和防止增量)的環節。

關鍵詞:毒品犯罪 重刑治毒刑事政策 濫用毒品行為 刑法理性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YJC820034);武漢大學“70后學術團隊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刑事法治問題研究團隊項目

10. 對孳息的傳統種類及所有權歸屬之檢討

王明鎖 河南大學法學院

摘要:我國民法學理論中,孳息與其所有權歸屬的確定是民法所有權原始取得方法之一。孳息一般被區分為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或者被區分為物的孳息與權利孳息;其中,權利孳息又包括天然(人工)孳息和法定孳息。而考察現實經濟生活可以發現,孶息本應是由原物天然滋生之新物,并正是因其為新增之物才需確定其所有權之歸屬,也才有將之列入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方式之理。通過人工所產生的產品收益實屬生產加工取得所有權之范疇;而法定孳息實是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從他人之處取得的既有財物,是特定民商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當屬所有權傳來取得范疇。故孳息應是由原物所生之新物。對于孳息所有權的取得,當事人有約定的,應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應歸于原物所有權人。他人為原物產生孳息付出勞務或代價的,孳息所有權人應按照他人所付勞務或者代價給以補償。在司法實務中適用孳息規定時應當對與孳息相近的自然增值、收益予以區別,且不應將無主物等與孳息混同。

關鍵詞:孳息 原物 新物 自然增值 收益 無主物

11. 違約金的性質反思與類型重構——一種功能主義的視角

羅昆 武漢大學法學院

摘要: 作為我國現行違約金司法調整制度的理論基礎,"賠償為主懲罰為輔"的違約金性質判斷實際上存在"補償與懲罰雙重屬性說""單一屬性說"兩種不同理解且均值得檢討。在功能上,賠償性違約金主要用于解決某些糾紛中實際損失難以準確計算的問題;"懲罰性違約金"不在于懲罰違約的債務人,而在于履約擔保。基于功能主義視角,違約金性質應在"單一屬性說"的基礎上堅持以賠償性為原則、以擔保性為例外做事前判斷;賠償性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以債權人為觀察對象判斷,懲罰性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以債務人為觀察對象獨立判斷。能否并用繼續履行或替代履行的損害賠償取決于違約金所針對的違約事由,整體上與違約金的性質沒有必然聯系,但可以作為是否應調整違約金的考量因素。

關鍵詞:違約金 賠償性 懲罰性 履約擔保性 功能主義

12. 我國破產法上行政責任的衰微與再造

張世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摘要:當前,我國破產法上對行政責任的法律規定呈現衰微之勢。然而,通過對現代破產法公私法交融性的分析,以及國外學界對破產制度功能的再討論,可以清晰看到重構我國破產法上行政責任的合理性。我國應在破產法典中原則規定可以追究破產企業高管、破產管理人等的行政責任,但具體操作與適用的條款可安排于相關行政法規、規章之中。破產行政責任適用的情形應包括怠于申請破產的行為、非罪的破產詐害行為,而責任形式應慎用行政處分,但可適當拓寬對責任人資格罰的范圍。

關鍵詞:破產法 行政責任 行政處分 資格罰

13. 結果型轉化犯法律屬性新探

鄧毅丞 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

摘要:對結果型轉化犯的法律屬性,刑法學界存在"注意規定說""法律擬制說"之爭,然而這兩種學說都存在缺陷。"注意規定說"無法解釋結果型轉化犯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法律擬制說"則陷入重刑主義的窠臼。實際上,結果型轉化犯屬于間接加重處罰的犯罪類型。在行為人對轉化結果的發生存在過失的場合,對行為加重處罰的根據在于基本犯的特殊危險以及其直接引起轉化結果。因此,結果型轉化犯的成立范圍應當受到嚴格限制。另外,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33條第2款的規定與其他結果型轉化犯不同,其規定的"傷害"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被解釋為"輕傷""重傷""嚴重殘疾"以及"死亡"

關鍵詞:結果型轉化犯 結果加重犯 法律擬制 注意規定 間接加重處罰

14. 過程性政府信息及其豁免公開之適用

孔繁華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摘要:過程性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收集、制作的各種信息,其外延范圍包括會議記錄、備忘錄、錄音、錄像、筆錄、調查報告、請示、批復(答復)(討論)意見、函等。在適用豁免公開時應充分考慮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意見信息和事實信息的區分以及行政行為是否處于成熟的時機。工作人員的討論性意見可以豁免公開;行政機關的內部協商信息在行政程序結束后應當公開;行政執法記錄在行政決定作出后應當公開;初步決策信息在預決定后、最終決定前應公開。對過程性政府信息是否應當豁免公開存在"取消論""加強論""改造論"的爭議。行政公開原則要求行政結果和行政過程的公開,過程性政府信息豁免公開的范圍應不斷縮小且遵循嚴格的審查程序。

關鍵詞:過程性政府信息 行政公開 豁免公開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4BFX149)

15. 環境法上按日計罰制度的規范分析——以行為和義務的類型化為中心

杜輝 重慶大學西部環境資源法制建設研究中心

摘要:按日計罰制度在我國仍是一個尚待檢驗的執法實驗。違法排污的行為類型及其所違反義務的類型共同構成了解釋、檢討和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59條的基礎。在規范層面,按日計罰涵攝"直接禁止""限期改正"二元結構,它們在法理上可以被分別解釋為秩序罰和執行罰。按日計罰旨在促使義務人停止違法行為或為積極改善的義務,而非以處罰為終極目的,因此其適用必須遵守相應的規則并在相關規則約束下從實體和程序兩個層面建構系統的方法體系。

關鍵詞:違法排污行為 按日計罰 秩序罰 執行罰 類型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基金青年資助項目(14CFX07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NO.106112015CDJSK08JD07);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2014T70156);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2013M540178)

16. 我國民法典中證據規范的配置——以證明責任規范為中心

王雷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摘要: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對證明責任等證據規范越來越重視。如何有意識、體系化地配置證據規范,成為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民法典中的證據規范豐富了民法規范的類型,應該運用民法矯正正義觀和分配正義觀指導證據規范的妥當配置,以將民事權利落到實處。民法典中的證據規范包括證據方法規范、證明責任一般規范、證明責任倒置規范、民事權利推定規范、民事法律事實推定規范等。民法典中的證據規范以證明責任一般規范和倒置規范為重點,應該采取抽象原則和具體例外相結合的立法技術對相關證據規范進行規定。

關鍵詞:民法典 證據規范 證明責任規范 法律要件分類說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5FFX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4&ZDC017);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FXC029)

17. 我國民法地域效力立法之檢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條第1款為中心

許慶坤 山東大學法學院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條第1"在中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國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規定為當下數個民法典專家建議稿和十余部現行民事法律所沿襲,儼然成為我國民法地域效力的立法范本和民法學的智識"正統"。然而,此種旨在宣示國家屬地主權的簡單規定早已不合時宜,與國際私法規則相互矛盾。我國早期的學者和立法曾經正確認識和解決了民法地域效力問題,現今的規定源自特殊歷史背景下不自覺師法蘇俄民法的立法草案。界定民法地域效力是國際私法的根本使命,國外立法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我國宜采取單行法模式,在民法典制定之際打造與民事實體法和諧共振的先進國際私法立法。

關鍵詞:民法典 地域效力 國際私法 屬地主義 單行法模式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2BFX13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1YJA820091);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比較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國外訪問學者資助項目

18. 憲法平等原則對立法分類審查的體系性標準——以美國和德國的實踐為參照

張青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摘要:構建審查立法分類的體系性標準,有利于判斷立法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分類有無違反平等原則,有利于憲法操作的便捷和適用的安定。憲法平等原則對立法分類的審查,在美國采取三重審查模式,而德國的審查則分為兩步驟進行。通過總結美、德兩國模式的共通性,可以發現值得借鑒之處:一是對不同立法施以不同的審查強度;二是多方面因素決定審查強度;三是一般平等原則與特殊歧視禁令相結合;四是類型化。以美國和德國的實踐為參照,我國憲法平等原則對立法分類審查的體系性標準是:首先,立法分類不得違反憲法上的特別歧視禁令;其次,立法分類須根據其分別涉及公民人身權和參與社會生活權利、勞動權和教育權、財產權和社會救濟權而分別滿足嚴格、中度和合理之不同的具體正當化要求,方能符合憲法的一般平等原則。

關鍵詞:憲法平等原則 立法分類 憲法審查

基金項目:澳門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項目

19. 論國家主權對航行自由的合理限制——海洋自由論的歷史演進為視角

張磊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

摘要:航行自由是海洋自由的首要原則。在四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海洋自由形成了獨立于國家主權的法律體系,并成為現代海洋法的基礎。與此同時,海洋自由也不斷受到國家主權的限制。這種限制既體現在和平時期,也表現在戰爭條件下。作為演化的結果,今天的航行自由已經是具體的、包容的、相對的。因此,在保障航行自由的同時,國際社會也要尊重沿海國的國家主權。在當代,合理限制航行自由的制度需要繼續探索與明確,其中健全適當顧及制度是主要任務,而專屬經濟區軍事航行又是健全適當顧及制度的關鍵。要健全適當顧及制度,我們仍然應當遵循航行自由從格勞秀斯時代一路走來的歷史規律,即從均勢到妥協再到制度的演進軌跡。

關鍵詞:航行自由 海洋自由論 海洋閉鎖論 國家主權 適當顧及制度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4YJA820030);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CLS(2014)D113];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4BFX006);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重大科研項目(CAMAZDA201501)

20. 自我復制專利侵權問題研究——3D打印等自我復制技術為視角

劉強 中南大學法學院

摘要: 在3D打印等技術領域,專利產品的購買者可以借助該產品自身所具有的技術功能實現自我復制。而在專利法上,自我復制屬于制造性使用行為,對專利權和現有的利益格局構成挑戰。在進行專利侵權認定時,應當在專利權用盡規則中適用"制造和使用"二分法,將自我復制視為制造行為并認定其構成專利侵權,以滿足專利權人合理的利益預期。與此同時,有必要對自我復制行為構成專利間接侵權的情形予以限制,將自動復制行為和不可避免的復制行為作為侵權的例外,以防自我復制行為實施者承擔過高的專利侵權風險。

關鍵詞:自我復制 專利權用盡規則 制造與使用二分法 專利間接侵權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BFX087)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