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現代法學》2016年第5期
發布日期:2016-09-28  來源:《現代法學》

1. 論法律擬制、法律虛擬與制度修辭

謝暉(中南大學 法學院,長沙410083)

摘要:法律擬制和法律虛擬是兩個不同的法學概念,作為立法和法律運用的重要方式,兩者本身預示著法律的修辭屬性。法律擬制和法律虛擬分別勾連著立法和司法,從而可以在概念體系中進一步劃分為立法擬制和司法擬制,立法虛擬和司法虛擬。這些概念都表明法律不僅是科學的、理性的、邏輯的規則體系,而且同時也是詮釋的、詩性的、修辭的預設體系。因此,對法律不僅需要從科學、理性、邏輯的觀點看,而且也要從詮釋、詩性和修辭的觀點看。只有把法律作為制度修辭,法律的邏輯推論才有展開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法律擬制;法律虛擬;制度修辭

 

 

2. 中國古代訴訟證明問題探討

陳光中(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朱卿(吉林大學 “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吉林 長春130012)

摘要:證明是中國古代訴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古代偵、控、審職能不分的體制下,證明主要是審判機關的職責,但是案件的原告需要提供一定的證據,被告人更承擔著證明自己有罪的責任。在訴訟證明標準方面,中國古代司法始終注重追求客觀真相,其具體的制度表述,則從概括性逐步走向具體、明確,同時越來越強調依據口供定罪。對于疑罪的處理,中國古代雖有過疑罪從無的思想,但在法律規定上采取疑罪從輕、從贖的原則。古代訴訟證明制度深受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制約,反映了糾問制訴訟模式的特征,同時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司法文明。對古代證明問題的考察和研究對今天中國的司法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古代;證明責任;證明標準;疑罪

 

 

3. 論行政裁量理由的說明

王貴松(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院,北京100872)

摘要:理由是將特定事實帶入某一法律要件作出決定的原因說明。在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時,不說明裁量理由,就無法讓人知曉為何在裁量權的范圍內作出該決定。根據行政法治原理,應當將說明裁量理由設定為法定義務,以論證裁量決定合乎法律。公開裁量決定的判斷和選擇過程,這既有助于抑制行政機關的恣意,也有助于說服行政相對人,也便于私人尋求救濟和司法實施審查。裁量理由與裁量決定應當具有同時性和一體性。沒有說明或者說明不充分時,因行政機關沒有按照要求說明裁量理由,為尊重行政機關的首次判斷權起見,法院應撤銷裁量決定;如果行政機關在事后以其他理由替換原先已說明的理由,在沒有改變主要理由時,法院則可基于訴訟經濟原則一并審查,一次性解決糾紛。

關鍵詞:行政裁量;裁量理由;說明理由;理由的替換;理由的補充

 

 

4. 互聯網+時代“軟法之治”的問題與對策

馬長山(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 200042)

摘要:互聯網+不僅帶來了一場商業革命,也促發了“軟法革命”,使“軟法”承擔起重要的“軟法之治”的歷史使命。然而,“軟法”也存在著價值偏好、解紛效力、規則沖突、優勢地位、私人腐敗、公信不足等問題和局限,因此,需要完善“軟法之治”,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進而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社會動力和深層根基。

關鍵詞:互聯網+ ;軟法;治理法治化;法治中國

 

 

5. 廣義行為能力在我國民法典中的定位

鄭曉劍(廈門大學 法學院, 福建 廈門361005)

摘要:在大陸法系傳統民法上,廣義行為能力是民法學者在法律行為能力和侵權責任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出來的一個學理概念,其在本質上是人的意志能力。廣義行為能力理論之目的,旨在說明法律行為能力制度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具有同根性,而不是要取代這些既有的概念類型。然而,蘇俄民法對傳統的廣義行為能力理論進行了實質改造,使之成為了其民法典中的一個統轄民事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的法定概念,并對我國的民事立法和民法學說產生了深遠影響。不過,這種做法忽視了法律行為能力與侵權責任能力之間存在的本質區別,抹煞了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獨立存在的價值及其必要性,并且在實踐中也出現了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在我國的民法典編纂和民法總則立法過程中,不應繼續沿襲前蘇聯模式的廣義行為能力制度來實現法律行為能力制度和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體系化構造。

關鍵詞:廣義行為能力;法律行為能力;侵權責任能力;民法典

 

 

6. 和解合同的私法傳統與規范適用

肖俊(上海交通大學 凱原法學院,上海200030)

摘要:私人協商已成為當代社會最重要的糾紛解決機制之一。但現行法中的規范缺失以及和解合同自身的復雜性,使得法律適用變得困難,導致民眾對其失去信心。與此同時,訴訟法的指導案例和司法解釋也在逐漸形塑和扭曲和解合同的效力,引發了實體法和訴訟法的沖突。要解決當前的問題,有必要通過歷史和邏輯的考察,厘清和解合同的概念、性質、錯誤和解除方面的基礎理論,重新塑造它的實體法基礎,以此為法律適用和法典建構提供助益。

關鍵詞:和解合同;不確定關系;和解錯誤;和解更新

 

 

7. 論濫用“相對優勢地位”的法律規制

王曉曄(湖南大學 法學院,長沙410082)

摘要:在市場交易中,一方較另一方在經濟上占優勢地位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如果法律禁止濫用相對優勢地位,至少需要對“相對優勢地位”和“濫用相對優勢地位”作出法律解釋。世界各國禁止濫用相對優勢地位的立法主要有反壟斷法、民法以及針對個別行業的行政規制。鑒于“相對優勢地位”和“濫用相對優勢地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期待一部法律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全面規制的難度比較大。

關鍵詞:相對優勢地位;濫用相對優勢地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8. 中國普惠金融的囚徒困境及法律制度創新的路徑解析

黎四奇(湖南大學 法學院,長沙410082)

摘要: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人人平等、相互肯定與相互尊重的社會。金融資源分配機會的均等不僅有利于消除貧困,促進金融正義、可持續發展,而且能極大地促進社會和諧與共存。從理念、體系、征信等方面打破金融資源分配失衡的僵局,從而構筑一個能為社會中所有階層、所有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體系,是中國普惠金融科學發展的應有使命。

關鍵詞:囚徒困境;普惠金融;制度創新

 

 

9. 論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法定刑的設置及適用

劉憲權(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0042)

摘要:從司法解釋層面反思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法定刑問題,并通過法律與經濟角度對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行為實質進行深度分析,能夠有效化解下級法院既有判例體系與最高法院判例結論之間的沖突,并為金融市場犯罪刑法司法解釋提供符合法律與金融原理雙重檢驗的司法規則完善建議。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與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具有不同的經濟機理,前者不能參照內幕交易犯罪司法解釋規定的數額標準。基于對現有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政處罰、刑事判例的實證分析,建議將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核心數額標準以“累計交易量”或“非法獲利數額”分別重新加以設定。

關鍵詞: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司法解釋;法定刑;法律與經濟分析;經濟機理

 

 

10. 異種自由刑并罰的立法問題及其化解

陳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401120)

摘要:《刑法修正案(九)》對異種自由刑并罰予以立法層面的明確規定,折射出立法者對數罪并罰原有空缺的格外重視。異種自由刑并罰的立法規定回應了實踐所需,并試圖針對性解決長期困擾理論與實踐的棘手問題,但是修正案的現有規定并不能做出理論層面的合理性說明,隱藏在異種自由刑并罰中的刑罰失衡及其邏輯非自洽性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異種自由刑并罰仍然應當以限制加重作為其適用的基礎原則,并以重刑為基準進行異種刑之間的刑罰換算,在整體性視域內合理對待監禁刑與非監禁刑的折算,從而妥當解決并罰制度遺留的現實弊病,最終實現異種自由刑并罰適用時的規范化運行。

關鍵詞:《刑法修正案(九)》;異種自由刑;數罪并罰;刑罰

 

 

11. 第二審程序的反訴:制度建構與理念變遷

——兼評《民訴法解釋》第328條

唐玉富(浙江工商大學 法學院,杭州310018)

摘要:第二審程序的反訴為相對獨立之訴,程序選擇權與糾紛解決一次性兩種理論為其提供了堅實的正當性基礎。《民訴法解釋》第328條是第二審程序的反訴在我國的客觀實在法依托。然而,該條所做的程序安排交織存在著利益失衡、程序斷裂與規范錯位三大重要問題,嚴重抑制了第二審程序的反訴的理論認同與實踐利用。在建構有序化與彈性化的第二審程序的反訴的過程中,合理的思路是適度糅合當事人合意機制與法院闡明權以實現二者之間的共同生長。這樣,合作理念將適當注入現代民事訴訟之中,進而將深刻改變民事訴訟格局及其未來發展路向。

關鍵詞:第二審程序的反訴;程序選擇權;糾紛解決一次性;當事人合意;法院闡明權

 

 

12. 論《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自動終止條款”的法律效應

張內(1.南京大學 法學院,南京210093),肖冰(東南大學 法學院,南京210096)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d項“自動終止條款”所規定的終止日期(2016年12月11日)即將屆至,有關該條款的法律效應,特別是中國是否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和“替代國法”適用等問題的爭論,已經從學術討論上升為相關WTO成員的官方表態。全面解讀WTO相關反傾銷規則可知,“自動終止條款”之終止效力及于第15條a項(ii)目適用于中國的“特殊替代國法”。但與此同時,第15條a項(i)目并不當然終止,中國生產者可在中國未被整體承認為市場經濟體的情況下通過證明具體產業或者產品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使“中國價格或成本”可比價格在反傾銷中得以適用;該條款并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畢業條款”; WTO涵蓋協定中針對非市場經濟體的“一般替代國法”仍有適用于中國的可能。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中國應當根據反傾銷可比價格規則的適用變化作出必要應對。

關鍵詞:自動終止條款;反傾銷可比價格;市場經濟地位;替代國法

 

 

13. 論“干凈的手”原則在國際投資仲裁中的適用

馬迅(重慶工商大學 法學院,重慶400067)

摘要:近年以來,“干凈的手”原則在國際法的許多領域都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國際投資仲裁中,也有許多東道國援引該原則作為對有違法行為的投資者仲裁請求的抗辯。針對投資者的違法行為,仲裁庭需要考慮相關投資條約中的合法性要求、該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違法行為的發生時間等因素,最終決定如何處理。雖然“干凈的手”原則本身并非國際習慣法或一般法律原則,但是仲裁庭可能援引善意原則、合法性原則、國際公共政策等原則以達到適用該原則之同樣目的,而作為投資者一方則可以使用比例原則、禁止反言、舉證責任等原則作為該原則的抗辯。在當前國際投資法的框架下,仲裁庭裁決此類案件的分析順序應該是:違法行為的時間、違法行為的嚴重性、仲裁請求提起的依據、相關條約中的合法性要求。

關鍵詞:“干凈的手”原則;國際投資仲裁;合法性;善意原則;國際公共政策

 

 

14. “消失中的審判”?

——重新認識美國的訴訟和解與訴訟調解

嚴仁群(南京大學 法學院, 南京210046)

摘要:“消失中的審判”的審判(trial)僅指全面庭審,trial之外還有多種審理和裁判,而即決判決的占比就在7%~20%。因此,trial降到2%并不表明和解升至98%。對實際的和解率有70%和50%二說。美國法官對和解的促進(調解)并未有效提升和解率。美國和解率較高的原因是案件積壓嚴重,trial昂貴,開示程序有助真相呈現。格蘭特未倡導和解,甚至認為和解本質上無所謂好壞。美國的和解有較清晰的事實基礎,有較廣泛的高額懲罰性賠償為后盾,所以更可能有利于權利人,并仍有較強的阻嚇功能。在審判實踐中,不僅應提高調解的質量,而且應努力提高督促程序的利用率,以快速、充分地保護權利。

關鍵詞:trial;即決判決;和解率;和解質量;開示程序

 

 

15. 司法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述評

徐漢明,王玉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430073)

摘要:國家確定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法治化的目標,給全面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要求。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形成了大批富有見地和成效的研究成果。現有司法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從其內容層面主要涉及司法管理基礎理論、司法組織管理、司法人員管理、案件管理以及司法財物管理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管理制度的深刻理解和認識,是在不同學術觀點的碰撞爭鳴中以及對司法權運行實際問題的探索中不斷深入豐富的,現有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隨著依法治國的進一步推進,司法管理體制目前面臨著許多亟待深入研究的課題,其基礎理論研究及制度構建仍任重而道遠。學者須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凝練相關學術觀點,全面了解掌握該領域的研究狀況,提升研究的深度、擴大研究的廣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研究的方向,為司法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施機制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關鍵詞:司法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述評

 

 

16. 去社團的社團理論

——耶林論社會團體的功能與地位

仲崇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401120)

摘要:在耶林看來,就功能價值而言,社會組織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具有正面功能,但由于其無限擴張的本性,使其內部關系和外部功能都產生了異化,從而在根本上具有負面價值;而從團體—國家關系上來說,團體遲早將被國家兼并,尚未兼并的團體則必須依賴國家的扶持方能正常運行。于是,耶林不僅從根本上否認了團體的正面價值,而且還從終極意義上否認了團體的獨立存在。這些觀念與耶林的“受益人主體說”及“法人否認說”不同,乃是一套政治學意義上的“社團否認說”,與耶林全能國家的政治觀念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關鍵詞:耶林;社團理論;社團否認說;全能國家主義

責任編輯:徐子凡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