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
1 本期視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紀念改革開放30年 朱景文 1-15
2 中國律師執業中的法律與關系因素——社會資本理論視角的分析 高其才 16-21
3 論傳統中國的“性情司法”及其實際效應 張仁善 22-29
4 論轉型期中國憲法的經濟原則 陳穎洲;李曉新 30-36
5 論行政犯的相對性及其立法問題 游 偉;肖晚祥 37-45
6 “機動車一方”: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義務人解析 張新寶;解娜娜 46-52
7 中國合作社立法——向著本來意義的合作社回歸 馬躍進;孫曉紅 53-60
8 論經濟法上的事實行為——兼論與民事行為的比較與配合 李國本 61-67
9 我國陪審制度的功能及其實現 劉計劃 68-75
10 論《世界人權宣言》的思想基礎和權利體系 孫平華 76-81
11 論法律科學中的解釋與詮釋 戚 淵 82-89
12 公眾參與和中國法治變革的動力模式 王錫鋅 90-100
13 “寬嚴相濟”與“兩極化”之辨析 黃華生 101-109
14 住宅小區車位、車庫的性質及其權利歸屬研究——兼評《物權法》第74條 高圣平 110-117+124
15 債權人與繼承人利益的協調與平衡 王麗萍 118-124
16 民事電子送達問題研究 宋朝武 125-130
17 WTO框架下中國工業補貼方式改進之探析 尹 立;張阿紅 131-138
18 美國內戰前聯邦制因素對奴隸制相關案件的影響 宋云偉 139-145
19 雙邊投資協定中的傘形條款解釋——兼論ICSID近期相關案例 王 楠 146-152
20 論核心卡特爾參與者獲得寬大的必要條件 金美蓉 153-160
1 本期視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紀念改革開放30年 朱景文 1-15
2 中國律師執業中的法律與關系因素——社會資本理論視角的分析 高其才 16-21
3 論傳統中國的“性情司法”及其實際效應 張仁善 22-29
4 論轉型期中國憲法的經濟原則 陳穎洲;李曉新 30-36
5 論行政犯的相對性及其立法問題 游 偉;肖晚祥 37-45
6 “機動車一方”: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義務人解析 張新寶;解娜娜 46-52
7 中國合作社立法——向著本來意義的合作社回歸 馬躍進;孫曉紅 53-60
8 論經濟法上的事實行為——兼論與民事行為的比較與配合 李國本 61-67
9 我國陪審制度的功能及其實現 劉計劃 68-75
10 論《世界人權宣言》的思想基礎和權利體系 孫平華 76-81
11 論法律科學中的解釋與詮釋 戚 淵 82-89
12 公眾參與和中國法治變革的動力模式 王錫鋅 90-100
13 “寬嚴相濟”與“兩極化”之辨析 黃華生 101-109
14 住宅小區車位、車庫的性質及其權利歸屬研究——兼評《物權法》第74條 高圣平 110-117+124
15 債權人與繼承人利益的協調與平衡 王麗萍 118-124
16 民事電子送達問題研究 宋朝武 125-130
17 WTO框架下中國工業補貼方式改進之探析 尹 立;張阿紅 131-138
18 美國內戰前聯邦制因素對奴隸制相關案件的影響 宋云偉 139-145
19 雙邊投資協定中的傘形條款解釋——兼論ICSID近期相關案例 王 楠 146-152
20 論核心卡特爾參與者獲得寬大的必要條件 金美蓉 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