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2009年第3期目錄
筆 談
廢止齊玉苓案“批復”與憲法適用之關聯(上)
以《憲法》第 126 條為基礎尋求憲法適用的共識 --------------------------- 韓大元 /4
齊案“批復”的廢止與“憲法司法化”和法院援引憲法問題 ---------------- 陳弘毅 /11
廢止齊案“批復”是憲法適用的理性回歸 -------------------------------- 董和平 /15
——兼論“憲法司法化”的理論之非與實踐之誤
呼喚符合中國國情的合憲審查制度 ---------------------------------------- 虞平 /22
齊案“批復”的廢止與中國憲法適用的未來 ---------------------------------- 林峰 /27
理性看待最高人民法院對齊玉苓案“批復”的廢止 ------------------------- 朱福惠 /32
從廢止齊案“批復”看司法改革的方向 ------------------------------------ 董茂云 /36
法務時評
經濟危機的公法應對 ---------------------------------------------------- 楊海坤 /40
專論
“財產性利益”型賄賂相關問題探討 ---------------------------------- 張紹謙 鄭列 /49
百度“競價排名”非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 李劍 /56
論文
平等原則:憲法原則還是民法原則 ----------------------------------------- 徐國棟 /64
我國著作權法中的違法作品問題 ------------------------------------ 董皓 顧敏康 /75
委托作品著作權原始歸屬之辨析 ------------------------------------------ 孫新強 /84
民事執行中的檢法關系問題 ---------------------------------------------- 肖建國 /94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法理基礎的另一種視角
最高額抵押權決算期之研究 --------------------------------------------- 楊文輝 /102
財產保全功能有效實現的障礙及對策 ------------------------------------- 洪冬英 /108
婚姻領域內物權變動的法律適用 ----------------------------------------- 田韶華 /115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的方法、材料和細節 ------------------------------------- 里贊 /123
——以清代州縣審斷問題研究為例
域外法制
德國保障 IT 系統私密性和完整性基本權利的確立 ------------------------ Bjorn Ahl/131
——聯邦憲法法院對“在線搜查”作出的判決
法律實務
對《刑法》第 17 條第 2 款的另一種解釋 ----------------------------------- 歐陽本祺 /142
大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進行增資擴股的司法介入 --------------------------- 范黎紅 /149
檢察理論與實踐
關于制發檢察建議的情況調查與完善思考 -------------------------- 崔曉麗 李小榮 /156
經濟危機的公法應對
楊海坤(蘇州大學法學院)
【內容摘要】 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需要引導,需要服務,更需要必要的管理,包括需要各種帶有強制性的監管。在面臨這場金融危機時首先不要驚慌,更不應該在理論上簡單地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圍繞救市正當性的追問實際上都是在討論政府在特殊環境下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問題。在應對各種經濟危機過程中,行政權總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者說國家管理中最關鍵的就是政府的作用。行政法的歷史告訴我們,行政權的必要擴張除了需要合法的授權之外,還特別需要與此同時的必要的控權。在經濟危機背景下行政權的運行更需要憲法和行政法的規制和控制,憲政背景下的行政法治是應對經濟危機最重要的法寶。
【關鍵詞】 危機 改革 政府 行政 法治
“財產性利益”型賄賂相關問題探討
張紹謙(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 鄭列(華東政法大學)
【內容摘要】 對于《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7 條有關“財產性利益”能夠成為商業賄賂犯罪對象的解釋內容有必要進行比較系統、深入的評析和闡明,分析這種擴張解釋的妥當性,釋清人們對于其是否屬于類推解釋的疑問。“財產性利益”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須是金錢、財物以外的其他利益;必須和一定的財產價值相聯系;必須能以金錢計算其價值;必須是行賄者以付出相應的財物所取得。
【關鍵詞】 財產性利益 商業賄賂 對象
平等原則:憲法原則還是民法原則
徐國棟(廈門大學法學院羅 馬法研究所)
【內容摘要】 通過對平等規定在民法典、民法教科書、憲法、憲法教科書中出現頻度的考察,提出了平等原則到底是民法原則還是憲法原則的問題,分析了平等觀和平等的類型,得出了平等原則屬于憲法,民法中的平等規定都屬于不得歧視的命令的結論;接著分析了西方民法不規定平等原則的兩大原因在于社會治理的需要和對貧富差別之完全消除的無能為力;進而分析了中國現有主要民事立法中的平等規定,認為它們主要致力于男女平等,忽略長幼平等;最后得出了我國《民法通則》第 10 條屬于錯誤規定,應予刪除的結論。
【關鍵詞】 平等原則 憲法原則 民法原則
我國著作權法中的違法作品問題
董皓(云南大學 法學院) 顧敏康(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
【內容摘要】 在當前我國的著作權法中,不僅內容違法的作品,而且程序上違法的作品都不被授予著作權,并且程序與內容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盡管“違法作品即無著作權”在現行國內法層面具有合法性,但在國際著作權法層面卻無法獲得正當性,并導致了超國民待遇的產生。通過“三步測試法”對“內容違法即無著作權”的規則予以衡量后,可以發現問題的關鍵是:并非不能在立法中否定內容違法的作品的著作權,而是需要通過各種手段明確內容違法的范圍,使其符合 TRIPS 協定第 13 條中“特定的特殊情形”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有必要探索出一套既符合國際公約,又有益于國內法治發展的制度改革方案。
【關鍵詞】 違法作品 著作權 TRIPS 協定 三步測試法 實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