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2009年第2 期目錄及部分論文摘要
爭鳴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司法民主 ---------------------------------------------- 周永坤 /3
專題
我國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徑與步驟 --------------------------------- 趙秉志 彭新林 /17
論文
人民法院的審判依據為什么不能是憲法
——兼論我國憲法適用的特點和前景 ---------------------------------- 劉松山 /28
給付行政之理論與實務
——邁向社會主義法治國之路 ---------------------------------------- 李訓民 /38
環境公共決策中個體參與之缺陷及其克服
——以近年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個案為參照 ------------------------ 朱 謙 /49
論公職人員的名譽權救濟 ------------------------------------------------ 胡弘弘 /58
中國古代“謀殺”概念的形成與演變 --------------------------------------- 閔冬芳 /66
法務時評
地方政府救樓市的法律評析 ---------------------------------------------- 尹曉紅 /76
專論
論中央與地方立法權的分配與協調
—— 以上?诎毒C合管理地方立法為例 -------------------------------- 楊 寅 /86
自然人行為能力新思考 ------------------------------------------------- 張 馳 /101
對《海商法》中船舶留置權界定的反思 ------------------------------------- 李璐玲 /110
“非 WTO 協議”在 WTO 爭端解決中的適用 --------------------------------- 陳儒丹 /117
域外法制
批準人權公約與切實保障人權不能等同
——以美國法院對一項國際人權公約的適用為例證 --------------------- 戴瑞 君 /127
論社會經濟活動規制之合憲性推定
——美國法的考察及啟示 ------------------------------------------- 王書成 /134
法律實務
馳名商標司法認定與保護的若干問題研究 ------------------------ 呂國強 李國泉 /145
逮捕并非“打擊刑事犯罪”的手段
——檢察機關不宜向人大匯報批捕人數 ------------------------------- 萬 毅 /150
“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的規范意義
——《物權法》第 74 條第 1 款的理解與適用 -------------------------- 高圣平 /156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司法民主
周永坤(蘇州大學法學院)
【內容摘要】 民主的主要含義不是主體意義上的,而是一套保障人的尊嚴的制度與規范體系,司法民主是與此相關的要素的綜合。由于對司法民主作“大民主”式的誤讀,產生了長期將司法民主與大眾司法等同、將司法民主與司法職業化和司法獨立對立起來的認識。這一認識上的偏差已經對中國的司法產生了嚴重誤導,甚至可能會促使司法改革倒退。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大眾司法就其主要傾向是非民主的。司法職業化和司法獨立是司法現代化的產物,它們是司法民主的必要條件。我國的司法民主化建設必須抓住以下幾點:堅持司法職業化的方向;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人民化”;提高司法規范的民主含量,將憲法規范的民主權利迅速具體化;進行司法獨立的制度建設,使司法真正能擔當起人權守護神的重任。
【關鍵詞】 司法民主 大眾化 司法職業化 司法獨立
我國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徑與步驟
趙秉志彭新林(蘇州大學法學院)
【編者按】 死刑制度改革是當前中國刑事法領域乃至整個法治領域最受關注的重大現實法治問題。它關乎中國刑事法治的重大進步,關乎社會的文明發展,亦關乎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其意義顯然已超越了刑事法的視野,而為全社會所關注。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 教授長期以來參予我國的死刑立法與改革,近年來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死刑制度改革的文章,引起較大反響。為此,本刊刊載其關于本問題的訪談,以期對我國的死刑制度改革作一理性的反思,總結汲取經驗教訓,并探索未來的發展。
人民法院的審判依據為什么不能是憲法
——兼論我國憲法適用的特點和前景
劉松山(華東政法大學 )
【內容摘要】 為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憲法適用是必要的,我國憲法適用的途徑也是多樣的,但 1954 年《憲法》和現行《憲法》第 126 條的規定,已經明確地排除了人民法院適用憲法的可能,而人民法院的審判依據僅僅界定在“法律”的層面。讓人民法院適用憲法處理案件,沒有制度的空間。認真總結我國憲法適用的特點和規律,以務實方法推進我國憲法適用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多種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憲法 憲法適用 憲法遵守 立法適用 憲法適用前景
自然人行為能力新思考
張馳( 華東政法大學 )
【內容摘要】 行為能力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前者是自然人本質屬性的反映,有其理論意義;后者則是法技術化的產物,旨在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的判斷標準,以兼顧維護行為人自身利益與交易迅捷的需要。辨別狹義行為能力與其他民事能力的關系與各自功能,既關系到行為效力的判斷或后果認定,又涉及現有民法體系的構建,更具實際價值。
【關鍵詞】 自然人 行為能力 界定 民法體系
馳名商標司法認定與保護的若干問題研究
呂國強李國泉(上海市第二中 級人民法院)
【內容摘要】 “跨類保護”概念是一種原則概括,并不是一種完全概括,其本意是指對于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使用與達到馳名程度的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提供特殊保護。關于對馳名商標跨類保護的范圍,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考慮其知名度、顯著性和被控侵權行為的誤導性后果等因素在個案中合理確定,不能變成無原則的全類保護。商標注冊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對商標的使用行為,因此商標廣泛注冊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商標本身的商業價值、使用商標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占有程度和相關公眾對商標的知曉程度。
【關鍵詞】 馳名商標 跨類保護 司法認定 范圍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