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21年總目錄
法理學、法律史學 1. 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中國建設 江必新 (第3期) 2. 實事求是的法理闡釋 張龑 (第4期) 3. 涉農地案件的訴源分析 ——以司法大數據為基礎的考察 孫曉勇 (第4期) 4. 中國司法的“系統(tǒng)—功能”定位 申偉 (第5期) 5. 從“天下”到“世界”:晚清戰(zhàn)爭法的古今之變 馮爭爭 (第5期) 6. 改革開放以來法官任免年齡規(guī)定考 劉忠 (第6期) 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 1. 主題研討: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 (第1期) 數據安全范式革新及其立法展開 劉金瑞 自由與安全:數據跨境流動的中國方案 許可 “法律戰(zhàn)”旋渦中的執(zhí)法跨境調取數據:以美國、歐盟和中國為例 洪延青 2. 為什么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 劉志鑫 (第2期) 3. 行政罰款設定的威懾邏輯及其體系化 譚冰霖 (第2期) 4. 規(guī)制研究與集體勞動關系法學的交匯 ——以美國為樣本的觀察 閻天 (第2期) 5. 司法審查中的行政行為“明顯不當”標準 周佑勇 (第3期) 6. 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緊缺公共醫(yī)療資源分配的倫理方案與法律規(guī)則 彭錞 (第3期) 7. 美國立法授權司法審查中的“可理解原則” 戴杕 (第4期) 8. 全國人大兜底職權的論證方法 譚清值 (第5期) 9. 政府數據開放是升級版的政府信息公開嗎? ——基于制度框架的比較 宋爍 (第5期) 10. 主題研討:個人信息保護法研究 (第6期) 個人信息可攜權與數據治理的分配正義 王錫鋅 11. 制憲的二元模式及其秩序同構 王旭 (第6期) 12. 黨領導立法的組織演變 趙一單 (第6期) 13. 行政協(xié)議的許可化研究 陳國棟 (第6期) 民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 1. 作為民法特別法的信托法 趙廉慧 (第1期) 2. 對賭協(xié)議下股份回購義務可履行性的判定 張保華 (第1期) 3. 民法案例群方法適用的中國模式 劉亞東 (第1期) 4. 民事訴訟中的雙重相關事實 ——“初步證據”向“假定為真”的轉變 曹志勛 (第1期) 5. 著作權直接侵權認定中的“用戶感知”因素 ——從復制權到信息網絡傳播權 蔣舸 (第2期) 6. 論浮動抵押財產確定制度 李莉 (第2期) 7. 上市公司董事監(jiān)督義務的制度構建 呂成龍 (第2期) 8. 我國個人信息匿名化規(guī)則的檢視與替代選擇 齊英程 (第3期) 9. 資本市場投資者適當性規(guī)則的美國經驗與中國探索 李海龍 (第3期) 10. 價金超級優(yōu)先權探疑 ——以《民法典》第416條為中心 王利明 (第4期) 11. 物上代位的體系整合與教義學結構 張靜 (第4期) 12. 委托人與拍賣人的違約責任 ——兼論《拍賣法》第40條第1款 鄭臻 (第4期) 13. 保理合同客體適格的判斷標準及效力展開 詹詩淵 (第5期) 14. 婚姻屬性的民法典體系解釋 李永軍 (第5期) 15. 財產損害算定的基本原理與規(guī)范內涵 ——《民法典》第1184條的解釋論展開 王磊 (第5期) 16. 主題研討:個人信息保護法研究 (第6期) 論個人信息處理中的個人同意 程嘯 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邏輯與規(guī)則展開 朱蕓陽 17. 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的裁判解釋 ——基于220份裁判文書的實證分析 吳飛飛 (第6期) 18. 證券發(fā)行中介機構虛假陳述的責任分析 ——以因果關系和過錯為視角 丁宇翔 (第6期) 經濟法學、社會法學 1. 論用人單位指示權及其私法構造 沈建峰 (第2期) 2. 論反壟斷法規(guī)范中的規(guī)則與標準 江山 (第3期) 3. 社會法概念反思:社會法的實用主義界定與核心命題 丁曉東 (第3期) 4. 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之構造 葉姍 (第4期) 5. 公共信用的正當性基礎與合法性補強——兼論社會信用法的規(guī)則設計 王偉 (第5期) 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 1. 主題研討: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 (第1期) 論偵查機關電子數據調取權及其程序控制 ——以《數據安全法(草案)》第32條為視角 謝登科 2. 共犯處罰根據再思考 錢葉六 (第1期) 3. 正當防衛(wèi)中法確證原則之批判 徐萬龍 (第1期) 4. 美國犯罪記錄消滅制度及其啟示 彭新林 (第1期) 5.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益屬性確證 馬永強 (第2期) 6.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修正案模式檢討 郭爍 (第2期) 7. 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規(guī)范化研究 王剛 (第2期) 8. 法律幫助實質化視野下值班律師訴訟權利研究 蔡元培 (第2期) 9. 僵化與恣意之間:刑事司法決策的經驗尺度 孫皓 (第3期) 10. 刑事證明標準的規(guī)范功能與實踐歸宿 王星譯 (第3期) 11. 論剩余懷疑 ——兼論美國死刑案件“留有余地的判決” 陳虎 (第3期) 12. 美國利益沖突罪立法體系的發(fā)展邏輯及其啟示 魏昌東 (第3期) 13. 從刑罰論視角看刑事責任年齡的修正根據與適用 李川 (第4期) 14. 防衛(wèi)權向生命權讓步 ——不得實施極端防衛(wèi)之理據 魏超 (第4期) 15. 德國刑事證據禁止利益權衡理論的演進及其借鑒 王穎 (第4期) 16. “法益恢復”刑法評價的模式比較 莊緒龍 (第5期) 17. 違法誘惑偵查的法律后果 ——德國聯邦法院判例的最新發(fā)展及其啟示 陳真楠 (第5期) 18. 主題研討:個人信息保護法研究 (第6期) 委托處理個人信息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結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第21條的分析 周光權 國際法學 1. 論海外軍事基地人員之刑事管轄權的沖突及其解決 李伯軍 (第1期) 2. 代孕親子關系的跨國承認:歐洲經驗與中國法上的選擇 黃志慧 (第2期) 3. “一帶一路”法治化體系構建的再思考 劉敬東 (第3期) 4. 論投資者—國家間仲裁中的東道國當地救濟規(guī)則 ——從《美墨加協(xié)定》切入 宋俊榮 (第4期) 5. 跨國公司侵犯人權的司法救濟困境 ——以國際法與國內法的互動為出路 王惠茹 (第4期) 6. 中央銀行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國際法與國家實踐 王蕾凡 (第5期) 7. 跨界河流水量分配生態(tài)補償的法理建構和實現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 秦天寶 (第5期) 8. 美國長臂管轄權的多維檢視及我國因應之策 許慶坤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