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目錄
主題研討::恐怖主義犯罪研究 (5)
網絡恐怖活動犯罪及其整體法律對策 皮 勇 (6)
恐怖主義犯罪發展特點分析 王雪梅 (21)
中亞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及其預防 李瑞生 馬悅宸 (34)
俄羅斯反恐立法特點評介
——附:2006年《俄羅斯聯邦反恐怖主義法》 許桂敏 (46)
理論前沿
駁反憲政的錯誤觀點——兼論憲政概念的科學內涵及意義 李步云 張秋航(63)
大陸法系國家成年人監護制度改革簡論 李 昊 (72)
精神分析視野下的人權批判
———科斯塔斯·杜茲納精神分析法學評述 龍文懋 (92)
聯邦制穩定性研究 談火生 (102)
介紹與評論
美國可轉讓土地開發權的歷史發展及相關法律問題 黃瀧一 (120)
法國違法合同無效制度探析 葉名怡 (141)
印度合同法律制度述評 李來孺 (155)
國際法問題研究
航空碳排放及其交易的國際法規制
———從“歐盟航空碳排放案”說起 張澤平 (168)
中文提要
主題研討:恐怖主義犯罪研究
網絡恐怖活動犯罪及其整體法律對策 皮勇
內容提要:信息時代的到來,也使基于恐怖主義目的而使用互聯網的網絡恐怖主義得以產生,它具有網絡化、國際化、信息化等新特征,是具有更大影響力和破壞力的綜合形式的恐怖活動類型,給國際社會和各國帶來新的嚴峻挑戰。目前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對策包括技術、法律、思想宣傳、公共政策等多個方面。其中的法律對策至少應有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預防與控制法、刑事程序法和犯罪法三個部分,預防與控制網絡恐怖活動的立法是關于甄別、發現、介入干預和緊急情況下控制網絡恐怖活動的相關措施立法,相關犯罪法和程序法由網絡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刑事立法組成。近年來國際社會和各國對打擊網絡恐怖犯罪的立法都在不斷完善發展中,本文通過比較研究國際國內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犯罪的刑事立法,進而分析了反網絡恐怖活動犯罪的立法現狀和未來發展。關鍵詞:網絡恐怖 預防與控制法 刑事立法 公共政策 網絡犯罪
恐怖主義犯罪發展特點分析 王雪梅
內容提要:只有充分認識恐怖主義犯罪的特點及其可能的發展趨勢,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的策略預防和控制恐怖犯罪的發生。當代恐怖主義犯罪特點表現在五個方面:(1)恐怖主義犯罪的目的和動機具有意識形態特征。基于不同目的的恐怖主義類型呈多樣化發展。(2)犯罪主體構成趨復雜化。體現在參與恐怖活動的成員復雜、國家作為恐怖主義主體形態的存在以及恐怖組織網絡化發展方面。(3)犯罪對象任意且結果恐怖。看似隨意的攻擊目標實際上是恐怖主義者精心選擇的結果。(4)犯罪手段的殘忍性、系統性和現代性。恐怖分子除了采取爆炸等殘忍手段實施恐怖活動外,還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實施恐怖主義犯罪。(5)恐怖主義犯罪趨國際化發展。可以從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以及國際社會所采取的反恐措施等方面追尋到恐怖主義犯罪國際化發展的蹤跡。針對這些特點,有必要采取綜合的防控措施,包括法律的、技術的、政治的和外交的對策等,鏟除恐怖主義犯罪滋生的根源,進行全球治理,實現全社會的普遍發展和共同繁榮。關鍵詞:恐怖 犯罪 意識形態 系統性 國際犯罪
中亞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及其預防 李瑞生 馬悅宸
內容提要: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是指帶有明顯宗教狂熱色彩或者利用信眾對宗教的虔誠而實施的恐怖犯罪活動,是宗教極端主義的現實化。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是當今最主要的恐怖犯罪類型,在中亞地區最為猖獗。中亞五國與中國新疆的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有本質的聯系,必須進行整體的研究。本文論述了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對社會的危害性,中亞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的原因及預防。本文認為必須正確認識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與正統宗教的關系,全面認識該類犯罪的本質。為了有效地預防新疆的宗教極端型恐怖犯罪,本文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和建議,例如,正確對待宗教,實行適當的宗教政策;弘揚民族文化與教育人們正確認識宗教;普及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增強抵御各種利益誘惑的抵抗力,防止被極端勢力所利用,等等。關鍵詞:宗教極端型 恐怖犯罪 社會危害 犯罪成因 犯罪預防
俄羅斯反恐立法特點評介——附:2006年《俄羅斯聯邦反恐怖主義法》 許桂敏
內容提要:俄羅斯恐怖活動異常活躍,其危害性遠遠大于普通的刑事犯罪。恐怖活動的頻發必然推動反恐立法的發展,世界各國聯合反恐的需要也促成了俄反恐立法的跟進。俄羅斯反恐采雙層式的立法模式:一為前置性專門法律,側重反恐預警與反恐活動的展開,即專門的反恐怖主義法;二為事后防控性的刑事基本法,重點預防和控制恐怖活動犯罪,即俄羅斯聯邦刑法典對恐怖主義犯罪的規定。俄羅斯反恐立法以拋棄恐怖主義政治目的說、立法內容豐富、立法體系多樣見長。在反恐立法取向上全方位出擊,以憲法為軸心,將基本刑事法典與專門的反恐法相結合,實體法具體個罪的應用與刑事訴訟程序法相呼應,基本法與反恐規章、條例的輔助法相銜接,它們相輔相成,互相配合,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反恐立法體系。透過俄羅斯反恐立法全貌,管窺俄羅斯反恐立法的特點,吸取其成功的經驗,以為我國制定相關立法所借鑒。
關鍵詞:俄羅斯 反恐 恐怖犯罪政治目的說 反恐怖主義法
理論前沿
駁反憲政的錯誤觀點——兼論憲政概念的科學內涵及意義 李步云 張秋航
內容提要:一段時間以來,有些人公開或不公開的反對憲政,并錯誤影響到決策部門。我們要實現法治,就要毫不含糊地堅持憲政理論和原則。憲政是個科學的概念,內涵包括人民民主、依法治國、人權保障與憲法至上四個要素。民主、法治、人權是憲政這一現代進步政治形態的實體內容;憲法至上,是憲政的形式要件。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來,我國在憲政建設方面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但仍然任重而道遠。本文對以王一程與陳紅太兩位教授為代表的有關憲政概念科學內涵的八點質疑,一一作了回答,駁斥了反憲政的錯誤觀點。
關鍵詞:憲政 程序民主 有限政府 在野黨
大陸法系國家成年人監護制度改革簡論 李 昊
內容提要:大陸法系國家與地區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改革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已持續了四十余年。從表面上看,這場改革的動因是由于國際人權思潮的蓬勃發展,使得大陸法系各國的法律體系不得不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的時代。但本文在系統梳理德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改革情況后認為,國際人權思潮的流行僅僅是此次大規模成年人監護制度改革的外在推手,改革的內在驅動力在于成年人監護制度對法律體系之唯科學崇拜的清算,其深層次的根源乃是法律體系對自身方法的反省。這一制度變遷揭開了自然真實、社會真實之外包裹的理念外衣,重塑了該領域的真實存在,肯認了現實社會生活的多元性與復雜性。此次成年人監護制度的改革不應僅僅被視為是人權思想的勝利,更應該看作是民法方法論的更生。若把這種更生與當下存在的反法典化、解法典化潮流結合起來看待,其意義或將更為重大。
關鍵詞:大陸法系 成年人監護 任意監護 法律科學 民法方法論
精神分析視野下的人權批判——科斯塔斯·杜茲納精神分析法學評述 龍文懋
內容提要:科斯塔斯·杜茲納是英國批判法學的領軍者、西方精神分析法學的代表人物。他運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揭示了西方正統自由主義人權理論的內在悖論,指出福山宣告的歷史的終結和人權的全面勝利并未來臨,并且永遠不會來臨。宣告人權取得全面勝利實際上是在宣告人權死亡。按照自由主義人權哲學,權利名目不斷增多、權利保護范圍不斷擴大表明人權在持續發展,最終將趨近“人的全面解放”。而杜茲納則認為,“權利的爆炸”并不是通往人的解放之路,它將導致人的“碎片化”:權利越多,主體就越加分裂,而越加分裂的主體將愈加欲求權利,從而導致權利的新一輪增殖及主體的進一步分裂。權利愈多,就愈覺權利匱乏,這就是權利自我增殖的怪圈。要破解自由主義人權哲學的怪圈,必須引入他性倫理學,借助愛和團結,因此笛卡爾和康德確立的以自我為核心的倫理學必須揚棄。整體而言,作為西方世界衣食無虞的知識分子,杜茲納的人權哲學在消弭過度的權利訴求方面更有價值,而在消除真正的權利匱乏及提高人權保障程度方面意義有限。
關鍵詞:精神分析 人權哲學 批判 科斯塔斯·杜茲納
聯邦制穩定性研究 談火生
內容提要:與單一制相比較,“聯邦制天生就是不穩定的”,如何維持聯邦的穩定一直是聯邦制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關于聯邦制穩定性問題的探討形成了三條主要的路徑——憲法路徑、社會路徑和政治路徑。憲法路徑將聯邦制視為一種談判機制,其核心是政府間的權力劃分問題,它強調憲政結構在維持聯邦制穩定過程中的作用;社會路徑則關注聯邦制與社會多樣性之間的關聯,強調各種社會因素(如基于種族、族群、語言、宗教、經濟等因素而形成的認同上的差異)在維持聯邦穩定過程中的作用;政治路徑則認為社會路徑忽視了這些社會條件得以產生的政治環境,強調政治因素(如政治結構、政黨制度或代表制度)的重要性。盡管在很多時候,選擇聯邦體制的初衷就是為了化解社會中原本就存在的各種潛在的沖突,但是,聯邦制的建立并不能保證一定能吸納并消化這些不穩定因素。有些聯邦體制本身非但無力消解這些社會性的不穩定因素,而且它自身就蘊含著各種結構性的不穩定因素。但無論是社會性的不穩定因素還是結構性的不穩定因素,只有當它們難以為體制吸納時,它們才會成為現實的不穩定因素。
關鍵詞:聯邦制 政黨制度 憲政結構
介紹與評論
美國可轉讓土地開發權的歷史發展及相關法律問題 黃瀧一
內容提要:美國可轉讓土地開發權制度是在靈活的規劃制度上發展起來的,其以可轉讓土地開發權制度為主體,并包括土地開發權征購制度以及可轉讓土地開發權銀行。該制度中的“土地開發權”是“規劃上的土地開發權”,它實際上是一種來自行政許可的權利,一種公法上的權利,與私法上的“一束權利”沒有任何關系。在美國,可轉讓土地開發權的獲得并不足以補償土地權利人因土地被限制開發所遭受的損失,因此可轉讓土地開發權制度可能違反憲法中的征收條款,而且實際上要求土地開發者單獨負擔某些公共福利,而這些公共福利本該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負擔。另外,該制度可能構成策略性規劃,違反了正當程序,將導致原本合理的規劃被破壞。從更廣泛的視角來審視,可轉讓土地開發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公共決策中行政、政治、司法、市場的互動關系,并且要靠可轉讓土地開發權銀行和政府征購來彌補缺陷。
關鍵詞:土地開發權 可轉讓土地開發權 征收 土地開發權銀行 策略性規劃
法國違法合同無效制度探析 葉名怡
內容提要:法國法上合同違法有三層含義,廣義上的合同違法包括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最狹義違法)、違反公序以及違反良俗三種情形;前兩種合并構成狹義上的合同違法。從合同要素角度看,合同違法有兩種可能,即標的違法和原因違法,其中合同主體不適格被納入到標的違法之中,合同形式違法及其效果則另外單列,惟合同形式違反公證要求時方導致合同絕對無效。標的違法又有兩種情形:標的物為不可交易物與標的違反公序。原因違法則指締約人的決定性動機不法或不道德。違法合同有兩種命運: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二者區分的深層依據在于前者對應于總體利益受到侵害,后者則對應于私人利益受到侵害。二者區分的具體標準是:前者對應于政治公序、指令性經濟公序以及善良風俗的違反,后者則對應于保護性經濟公序的違反。指令性經濟公序如今主要集中在競爭法方面,而保護性經濟公序主要存在于消費者法、勞動法、保險法等需平衡合同雙方強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法律部門。
關鍵詞:法國法 違法合同 無效 公序良俗
印度合同法律制度述評 李來孺
內容提要:1872年《印度合同法》是普通法系第一部成文合同法,它早于英國《買賣法》21年制定。印度合同法選擇了成文法的形式,彌補了判例法的缺陷,也更容易為未經系統法學教育的法官所掌握。英國以該法為基礎,在印度建立了統一的交易秩序。在《印度合同法》頒布之時,普通法的精神已經由英國法官建立的判例法和英國在印度的法學教育滲透進了印度社會。雖然印度本土宗教法中已經出現了合同法的要素,但最終還是在移植英國法的基礎上,建立了現代合同制度,建立了現代交易所需要的“公平、正義和良知”的價值體系。印度合同法也對英國傳統的合同制度進行了變革,最典型的表現為對價、要約與承諾和主體資格三個方面。這些變革吸收了英國合同法在理論上的發展成果,但部分內容在邏輯性上存在缺陷,使相應的制度效能受到了制約。
關鍵詞:印度合同法 印度宗教法 東亞法 英國《買賣法》 法律移植
國際法問題研究
航空碳排放及其交易的國際法規制——從“歐盟航空碳排放案”說起 張澤平
內容提要:從國際法的角度看,航空碳排放及其交易對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的傳統制度都帶來了挑戰,提出了新的制度需求。目前還不存在針對航空碳排放問題的多邊國際條約,但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等國際習慣法規則為航空碳排放及其交易提供了必要的指導。航空碳排放規則應以國際民航組織為平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通過多邊協商的方式來確立。航空碳排放管制措施應屬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調整范圍,且“氣候例外”原則不能為其提供豁免。碳排放交易所得屬于稅收協定中的“營業利潤”而不是“財產收益”或其他收益,應由居民國行使稅收管轄權。具有涉外因素的碳排放交易合同應以交易發生地法為準據法,不適用意思自治或最密切聯系原則。
關鍵詞:航空碳排放 國際民航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稅收管轄權 準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