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索 張衛平·5·
民事訴訟誠信原則的規則化研究 翁曉斌 ·35·
當今我國刑事司法的十大誤區 何家弘·47·
商品房預售中預告登記制度之質疑 張雙根·68·
新類型擔保的法律定位 陳本寒·87·
論股份公司股東權利的分離
——以“一股一票”原則的歷史興衰為背景 汪青松·101·
論股權捐贈的法律規制 葛偉軍·115·
論作者權體系的崩潰與重建
——以法律現代化為視角 孫新強·130·
格、職、級與競爭上崗
——法院內部秩序的深層結構 劉 忠·146·
憲法全球化中的逆流:美國司法審查中的外國法問題 劉 晗·164· |
對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索
張衛平
摘 要 本文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發展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反思,試圖通過這種分析和反思揭示制約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發展的直接原因。文中將制約、妨礙民事訴訟法學發展,導致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主要因素歸結為:理論脫離實踐、程序與實體的背離、研究自主性失位、研究方法的缺失與失范四個重要方面,并且認為這四個方面構成了我國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主要成因及相互影響的癥候群。文章進一步分析論證了這些因素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其中能夠予以消解的路徑和方法;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了更為宏觀的、體制性的因素,從民事訴訟法學的視角論證了法學與法治發展的正關系。
關鍵詞 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法學 法學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
民事訴訟誠信原則的規則化研究
翁曉斌
摘 要 經2012年的修訂,《民事訴訟法》第13條第一款確立了誠實信用原則,這實際為當事人確立了誠信義務。為了確保這一概括性原則在實踐中得以正確適用,我國還應構建與完善一系列體現這一原則的具體制度,如確立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完善現有自認制度和證明妨礙制度等,并且,制定相應的規則對惡意訴訟和濫用訴訟權利的行為予以規制。唯有如此,一方面才能確保誠信原則能夠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又可避免這一原則被濫用的危險。
關鍵詞 誠實信用 真實義務 自認 證明妨礙 惡意訴訟 濫用訴訟權利
當今我國刑事司法的十大誤區
何家弘
摘 要 近年來發現的一系列冤案反映我國刑事司法中的十大誤區:第一是由供到證的偵查模式;第二是違背規律的限期破案;第三是先入為主的片面取證;第四是科學證據的不當解讀;第五是屢禁不止的刑訊逼供;第六是放棄原則的遵從民意;第七是徒有虛名的相互制約;第八是形同虛設的法庭審判;第九是騎虎難下的超期羈押;第十是證據不足的疑罪從輕。認知并避開上述誤區是防范冤案之必須。
關鍵詞 刑事 司法 冤案 誤區
商品房預售中預告登記制度之質疑
張雙根
摘 要 《物權法》第20條之預告登記制度,在立法、實務與學理上,均認為主要適用于商品房預售情形,以保全預購人的購房預期利益,以及相應的購房融資擔保需求。但是對照該條所參考的德國立法例,在商品房預售情形,預告登記之構造,在交易客體(所預售的商品房)、預告登記之載體(不動產登記簿)以及預告登記所預防之對象(債務人之處分行為) 三個制度要件方面,均存在缺失與障礙;其中客體缺失最為根本,決定著在現行法框架下,難以克服這些缺陷。因此,將商品房預售視作預告登記制度的規范預設情形,是物權法繼受中的一例失誤,亟待修正。
關鍵詞 商品房預售 預告登記 在建建筑物 不動產登記簿 處分行為
新類型擔保的法律定位
陳本寒
摘 要 針對交易實踐中存在的、以我國《物權法》未明文列舉的財產權利為客體的擔保方式的性質,本文在分析其操作流程的基礎上,提出對于新類型擔保的性質定位不能一概而論。并非在任何特定權利上設定的擔保均屬于權利質權,權利質權的有效設定,應符合物權法定原則和物權公示原則的要求。對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特定權利上擔保也并非當然無效,而是屬于權利讓與擔保范疇。權利讓與擔保性質上屬于債權性擔保,讓與擔保行為的本質是擔保物所有權附條件轉讓的法律行為。司法實踐中,權利讓與擔保行為的有效性與否,應適用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于附條件法律行為和附條件合同的規定來審查。
關鍵詞 新類型擔保 權利質權 讓與擔保 法律適用
論股份公司股東權利的分離
——以“一股一票”原則的歷史興衰為背景
汪青松
摘 要 股東權利禁止分離是傳統股份公司法律體系得以建構的一個默示規則,以“一股一票”為表征的“比例性原則” 是該規則的立法體現。但股東權利禁止分離在歐洲抑或美國都絕非是一種“亙古永恒”的股權構造法則。在這一規則之外,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公司法都發展出背離該規則的制度構造或者預留下相應的制度空間。股份公司實踐中更是不斷創造出具體權利行使與股東資格分離、具體權利的非比例性配置、股權的投票權與收益權分離以及股東權具體權利受制于非股權安排等股東權利分離的諸多現實樣態。這些制度與實踐不僅有助于推動公司法基本理論的發展,也對我國公司法相關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啟發價值。
關鍵詞 股東 一股一票 比例性原則 股東權利分離 股份公司
論股權捐贈的法律規制
葛偉軍
摘 要 股權捐贈作為新類型的捐贈方式,已在我國出現了數年并得到了法律上的支持。但是,現有的規定不足以覆蓋股權捐贈所產生的問題,例如股權評估、股權轉讓以及慈善抵扣等。股權捐贈的本質是股權轉讓,被用以捐贈的股權必須完整,不存在權利上的瑕疵。股權捐贈的疑難問題主要包括股權捐贈何時完成、股權捐贈的程序及其限制、被捐贈股權的評估、捐贈人如何享受慈善抵扣以及受贈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法律后果等。這些問題應當通過公司法和稅法的視角予以分析,并在借鑒美國法經驗的基礎上予以規制。
關鍵詞 股權 捐贈完成 程序限制 公允價值 慈善抵扣
論作者權體系的崩潰與重建
——以法律現代化為視角
孫新強
摘 要 英美法系的版權法和大陸法系的著作權法均產生于18世紀工業革命前夕,以作品系個人獨立創作為立法前提。進入19世紀后,著作權法和版權法逐漸分道揚鑣,分別演變成作者權體系和版權體系。20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西方工業社會出現了大量超出以往立法前提的雇傭作品。對此,版權體系采用法律擬制技術創制出“視為作者原則”,迅速實現了現代化;作者權體系則固守“創作人為作者原則”,以法定轉讓應對電影等雇傭作品的保護。然而,后興起的計算機軟件業拒不接受此妥協性立法。面對壓力,作者權體系只得向現實低頭,遂無奈規定,軟件作品的“作者權”不屬于“作者”而屬于“開發人”,軟件保護問題始獲解決,但失去邏輯支撐的作者權體系卻隨之崩塌。
關鍵詞 作者權體系 著作權 雇傭作品 大陸法 英美法
格、職、級與競爭上崗
——法院內部秩序的深層結構
劉 忠
摘 要 我國法院持續進行了二十年的司法改革。但紛繁的改革式樣之后,法院內部秩序的深層結構始終保持不變。這一結構表現為法官被劃分為細密的,與權力、福利、待遇相關的格、職、級,并通過競爭上崗方式將其激活,從而建立起法院內部自上而下的控制體系。這一結構因政治治理變革而形成,并因法院個體利益而強化。這一結構的片段曾被命名為行政化并導致錯誤對策論。這一結構的變動依賴于宏大敘事的變化。
關鍵詞 法院內部秩序 格 職 級 競爭上崗
憲法全球化中的逆流:美國司法審查中的外國法問題
劉 晗
摘 要 司法審查作為一種憲政體制目前已經呈現全球化的趨勢。美國最高法院近來也開始逐漸在憲法裁決中引用外國法和外國判例。在世界其他國家的最高法院或憲法法院都大量引用外國法的背景下,外國法的引用卻引起了美國法律界、政界和學術界的重大抵抗和抨擊,激發了美國國內的學術與政治大辯論。之所以當前在美國出現這樣的辯論,是因為《美國憲法》和最高法院的判決承擔了美國國家認同的功能;關于外國法的大辯論是當代美國國家認同焦慮的深刻體現。
關鍵詞 美國憲法 司法審查 外國法 國家認同 比較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