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我們說民法典 ,我們是在說什么 (薛 軍)/6:1405 編者按:風險影響了法律什么 (沈 巋)/1:5 部分請求論之再檢討 (黃 毅)/2:509 裁量基準的技術構造 (周佑勇)/5:1142 超越經驗主義立法:編纂民法典 (朱廣新)/6:1422 從制憲權角度透視新中國憲法的發展 (李忠夏)/3:618 “地方法治競爭”的可能性 關于晉升錦標賽理論的經驗反思與法理學分析 (李 晟)/5:1290 帝制中國的法源與適用論綱 以比(附)為中心的展開 (陳新宇)/3:565 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 現行規范真的無法適用嗎? (劉君博)/1:259 讀解雙規偵查技術視域內的反貪非正式程序 (劉 忠)/1:209 法律程序為什么重要? 反思現代社會中程序與法治的關系 (雷 磊)/2:319 法學教育的理想 (葛云松)/2:285 風險評估中的政策、偏好及其法律規制 以食鹽加碘風險評估為例的研究 (趙 鵬) /1:28 風險社會與變動中的刑法理論 (勞東燕)/1:70 風險刑法理論的法教義學批判 (陳興良)/1:103 公司捐贈的慈善抵扣 美國法的架構及對我國的啟示 (葛偉軍)/5:1337 共謀共同正犯理論中國化的障礙及其解釋對策 (閻二鵬)/4:1097 共識與爭議 天壇憲草之孔教入憲的發生機制與規范結構 (李富鵬)/4:845 股權稀釋過程中公司控制權保持:法律途徑與邊界 以雙層股權結構和馬云“中國合伙人制”為研究對象 (馬 一)/3:714 國體憲法學 亞洲憲法學的先驅形態 (林來梵)/5:1125 互聯網爭議解決的制度分析 兩種路徑及其社會嵌入問題 (高 薇)/4:1059 基礎設施融資租賃交易:現實與法律困境 從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視角 (高圣平)/3:763 教唆、幫助自殺行為的定性 “法外空間說”的展開 (周光權)/5:1164 解構動產公示、公信原則 (紀海龍)/3:694 金融監管措施是一種新的行政行為類型嗎? (邢會強)/3:730 跨越專業門檻的風險交流與公眾參與 透視深圳西部通道環評事件 (金自寧)/1:7 量刑失衡的克服:模式與選擇 (蔡曦蕾)/6:1596 論抵押財產的轉讓 “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新萬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評釋 (程 嘯)/5:1374 論法人行為能力制度的更生 (蔡立東)/6:1540 論犯罪構造的邏輯 ((德)烏爾斯·金德霍伊澤爾著徐凌波蔡桂生譯)/1:198 論房地關系與統一不動產登記簿冊 兼及不動產物權實體法與程序法間的交織關系 (張雙根)/4:925 論婚姻法回歸民法的基本思路 以法定夫妻財產制為重點 (賀 劍)/6:1500 論具體的打擊錯誤 (劉明祥)/2:376 論類似案件的判斷 (張 騏)/2:520 論利率法定與存款合同意思自治的沖突 以超長存期為中心 (謬因知)/3:747 論普通程序中的答辯失權 (曹志勛)/2:483 論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補充責任制度 (李中原)/3:676 論刑罰裁量的簡潔化 量刑活動的經驗性研究結論 (趙書鴻)/6:1626 論要物合同的廢止與改造 (張金海)/4:1003 論優先購買權的法律效力 (常鵬翱)/2:393 論預約在法教義學體系中的地位 以類型序列之建構為基礎 (湯文平)/4:978 論中國民法中的“解法典化”現象 (陸 青)/6:1483 論重大誤解的可變更效力 (張傳奇)/6:1556 馬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之重構:觀念論的力量與客觀性的界限 (賴駿楠)/1:151 邁向 “合理”的刑事證明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的法律解釋要義 (周洪波)/2:431 邁向生活的法律史 (汪雄濤)/2:339 排他支配設定:不真正不作為犯論的困境與出路 (黎 宏)/6:1573 普通形成權訴訟類型考辨 以合同解除權為例 (劉哲瑋)/5:1326 清代刑事司法事實判定中的程序規則 比較法視角下的功能分析 (王志強)/3:587 清末民初國家權力與紳權關系的歷史嬗變 以鄉村自治為背景的考察 (徐祖瀾)/3:601 情事變更若干問題研究 (韓世遠)/3:657 瑞士法上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形成 兼評“單一法典”理念 (殷安軍)/6:1462 商標先使用權解讀 《商標法》第59條第3款的理解與適用 (杜 穎)/5:1358 商事契約的解釋 模擬推理與經濟分析 (王文宇)/5:1270 食品安全風險屬性的雙重性及對監管法制改革之寓意 (戚建剛)/1:46 雙重偶聯性問題與法律系統的生成 盧曼法社會學的問題結構及其啟示 (泮偉江)/2:544 司法判例制度論要 (何 然)/1:234 司法冤案與儒家禮法 以《竇娥冤》為例 (陳 頎)/5:1250 蘇聯民事訴訟法上возражение制度研究 (陳 剛)/5:1310 探尋反歧視與平等保護的法律標準 從“差別性影響標準”切入 (丁曉東)/4:1080 我國累犯從嚴實效之實證研究 (勞佳琦)/6:1648 現代性抑或中國性 歷法在明末以來的法律命運 (方 瀟)/5:1230 現代政治代表的歷史類型與體系結構 (劉 剛)/3:642 憲制整體結構與行政權的司法審查 “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再解讀 (劉 晗)/3:806 協議管轄問題研究 對《民事訴訟法》第34條和第127條第2款的解釋 (周 翠)/2:458 刑法教義學的立場和方法 (馮 軍)/1:172 行為、沉默之于合同變更 (崔建遠)/3:796 尋找最初的“仁” 對先秦“仁”觀念形成過程的文化考察 (武樹臣)/1:128 也論刑法教義學的立場 與馮軍教授商榷 (張明楷)/2:357 遺囑錯誤:反思潘得克吞體系的一條新路 (趙 毅)/6:1522 以“非基本法律法典化模式”編纂民法典的立法程序 一種“實用主義思路”的合憲性思考 (王 竹)/6:1444 域外經濟糾紛訴權的限縮趨向及其解釋 以美國最高法院判例為中心 (郭 靂)/3:822 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實與規范 (車 浩)/5:1180 真實敘事的邊界 隱私侵權抗辯論綱 (葉名怡)/4:956 正確性抑或權威性:論規范效力的不同維度 (俞 祺)/4:883 證券刑法的矛盾樣態及反思 (毛玲玲)/3:777 政府信息公開的若干問題 基于315起案件的分析 (余凌云)/4:907 知識產權確權模式選擇理論 (崔國斌)/2:408 中國法律的形狀 (劉思達)/4:1024 “走向中國民法典 ———歷史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綜述 /6:1408 作為美德的正義與作為制度的法律 “正義與制度建構”研討會綜述 /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