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11月13日下午,法學院舉辦二級黨校專題講座:“法制文物的特點及利用”,主講人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律史學會法律古籍整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李雪梅老師。法學院七十余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講座由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郭雅婷主持。
講座伊始,李雪梅教授梳理了我國法制文物保護與運用的歷史沿革。她指出,此前學界關于法制文物的關注相對不足,發掘研究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的記錄與進一步研究。然而,得益于李雪梅教授及其團隊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國法制文物的保護與運用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團隊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這些成果不僅讓法制文物超越了單純歷史見證者的角色,更成為了我們深入探究中華優秀法律傳統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繼而,李雪梅教授生動而具體地闡述了法制文物在法律史研究中發揮實際作用的具體路徑,為參會師生揭開了法制文物的神秘面紗。
隨后,李雪梅教授進一步為大家介紹了一系列珍貴的法制文物,包括度量衡文物、碑文,古代司法機構地圖等,并生動講解了其背后蘊含的傳統法律文化。在此基礎上,李雪梅教授總結了法制文物收集、鑒別與保護的一系列經驗和方法,并著重介紹了一種重要的研究思路:從文物的實際用途出發,細致分析其是否與研究者觀念中預期的文物功能相吻合,這一方法為解決法制文物判斷中常見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隨后,李雪梅教授深入講述了獬豸的外觀及其內涵的演化過程,并指出獬豸的外觀的每一次變化,都反映了社會對于法制和公正觀念的變化。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小制度”的深刻內涵,無數個小文物可以構建、總括出“大制度”的內涵,所以要充分重視法制文物對于法制研究的重大意義。
最后,郭雅婷副書記代表全體師生表達了對李雪梅教授感謝,并表示:此次講座激發了同學們對法制文物的學習熱情,開闊了同學們的專業視野,增進了同學們對法制文物及其具體運用的認識,提高了同學們對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了解,增進了文化自信,使文物真正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