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以實踐為導向 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
發布日期:2024-10-28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作者:高瀚偉 周一帆


  “為什么說法庭對本案沒有管轄權?作為第三國,是否有權提起本案訴訟?是否有權主張賠償請求……”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講事實、析法理、護正義,像這樣的國際模擬法庭,在中國政法大學(以下簡稱“法大”)早已是一種常態教學實踐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強調“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

  2021年4月,法大成立了全國首家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養聯盟;

  2022年,法大國際法學院被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局等六部門確定為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2023年,法大入選全國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

  2024年4月,法大舉辦第一屆涉外法治研究論壇……

  “近年來,法大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統領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對接國家涉外法治建設需求,深化法學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以實踐為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善于維護國家利益、勇于推動全球治理規則變革的涉外法治人才,取得突出成效!狈ù髧H法學院院長孔慶江介紹道。

  

  課程教學創新

  夯實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礎

  

  在知識產權法課前,同學們坐在教室里翻閱教材,焦慮的神情逐漸消失。這個班級是法大與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外”)聯合培養班,一年前大家還在北外校園內集中進行口譯、英語辯論、跨文化交流等英語專業學習,如今返回法大進行法學專業學習。

  與北外共同開設聯合培養班是法大實戰化課程教學創新手段之一。作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法大積極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多層次涉外法治課程,搭建校內不同專業橫向合作、國內高校之間聯合培養、國外高水平大學交流合作的課程教學體系。

  法大教室里,同學們在法國文學鑒賞課上用法語朗讀盧梭的《懺悔錄》,并進行熱烈討論。從法國中世紀到古典主義,從啟蒙運動到現代主義,老師帶領同學們跨越千百年去感悟這些作家的情感和思想。教室里坐著的是進行專業法語培養的法科生。

  法大為法學專業增開法語、意大利語、日語、俄語、德語5個語種的第二外語作為通識必修課,以“外語法學雙精通”為目標,建立校內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多語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同時,加強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貿、世界歷史、跨文化交流等實戰化課程教學。成立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實驗班、涉外法治人才聯合培養實驗班、西班牙語特色人才培養實驗班等,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在課程、師資、條件保障等方面予以傾斜。

  針對研究生教育,法大積極作出學制上的改革,設立國際法涉外法治人才實驗班(碩士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國際法雙碩士學位)等,解決本科四年學習并不足以滿足培養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需求的緊迫難題。其中,國際法涉外法治人才實驗班(碩士生)通過“外語+法學”的復合型國際化培養模式,完善“本科-碩士一貫制”培養機制。

  法大還與北外聯合開展“法學+英語聯合學士學位項目”,探索“1+1>2”聯合育人新模式!皩@個聯培班,我們和北外都作為校長工程在培養,給學生們提供兩校最好的教育和最佳機會,多數學生體現出精湛的語言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這為后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笨讘c江在采訪中表示。

  具體來說,學生本科階段在法大國際法學院學習,學制四年,其中第二學年集中到北外學習。畢業時可以拿到法學和英語聯合學士學位。所有學生可升入法大攻讀國際法學(涉外法治方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目的是培養“外語、法學雙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除了與北外聯合培養,法大還在全國外語院校的優秀英語本科畢業生中,通過研究生推免的方式選拔30人,進入法大攻讀國際法專業碩士學位。這些學生在外語院校本科階段已經掌握了外語知識,進入研究生階段,可以全身心投入國際法學習,這也是法大探索的一條聯合育人道路。

  此外,法大積極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交流合作。2008年10月,作為第一所獲得教育部批準中外合作辦學的法學院,法大中歐法學院成立,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先生蒞臨慶典并致辭;2020年,法大開設了中美合作法大-圣路易華盛頓大學的“1+1+1雙碩士學位”項目;2023年,英國、荷蘭、新加坡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法大學生赴合作高校開展交流學習……

  “與海外院校聯合培養模式對我人生規劃起到了關鍵作用,法大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平臺,讓我擁有國內外高校學習經驗,為將來繼續留學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眲倓偦貒2022級張春曉同學興奮地向記者表示。

  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的2021級碩士生鄧皓月對法大表示感謝:“法大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項目增強了我的國際交流意識,老師們為我今年前往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攻讀空間法博士提供了幫助支持,為我提供了走向國際的機會!

  這兩個同學的切身經歷只是法大與國外高校交流合作的縮影。目前,法大已與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所大學和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本科生每年有700余人次赴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瑞典、荷蘭、冰島、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院校、專業機構進行交流學習和海外實踐。

  

  以國際模擬法庭為抓手

  培養涉外法治人才

  

  “近年來,包括法大在內的許多學校都開設了實踐性課程,加強了老師與學生們的互動,能夠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法學知識!眳怯蠋熛蛴浾弑硎。

  針對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實踐能力缺乏問題,法大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方針,以同步實踐教學模式走出了一條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之路。法大實踐教學培養體系以課堂內實踐教學平臺、基于司法實務的實踐教學平臺、校內-校外直通實踐教學平臺、校內-海外直通的實踐教學平臺以及司法實務全流程仿真平臺等五大平臺為依托,全方位、深層次、多視角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實踐教學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即是國際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模式。

  國際模擬法庭通過真實的案情分析、角色劃分、法律文書準備、預演、開庭等環節,模擬司法或仲裁的過程進行實踐教學,是融法學課本知識于法庭真實論戰的最佳法學實踐教學方式之一,是世界各國培養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通用模式之一。

  在戰略層面,法大國際模擬法庭教學以礪學篤用為理念指引,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逐步探索出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協調、法律與外語相發展、思政與專業相融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在戰術層面,采取一個競賽帶動一個課堂、一個課堂帶動一個教師、一個教師帶動一個隊伍的模式,以集團化、責任化、體系化、協作化為建設目標,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急需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法大通過開設各類國際模擬法庭課程,鼓勵指導學生參與國際模擬法庭辯論等賽事,推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帶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帶領法大代表隊創下歷史、奪得第32屆曼弗雷德·拉赫斯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全球冠軍的國際法學院唐雅老師介紹:“國際模擬法庭教學對法律思維和英文水平要求極高。與書面寫作相比,現場口頭陳述、辯論和回答問題更考驗應變能力和即時反應。這不僅是比賽,更是一次難得的法律思維鍛煉!鲍@得2022年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英文賽)國際賽亞軍的黃澤裔同學談道:“目前,我們在法律方面的話語權不如一些西方國家。這次法大站上世界大賽的舞臺,就是想讓世界聽見中國的法律之聲。”當提起今后的職業規劃時,呂定闊和黃澤裔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要成為能用法律為中國代言的涉外法治人才。”

  近幾年,法大在國際賽場上取得的重要成績包括2023年10月,在第32屆曼弗雷德·拉赫斯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競賽世界總決賽中奪得冠軍和最佳書狀獎,成為這一國際競賽舉辦32年來首次獲得冠軍的中國隊伍;2023年4月,在第64屆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競賽世界總決賽中獲得季軍,成為中國在該國際競賽舉辦64年來首次奪得季軍的隊伍;2022年5月,在2022年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英文賽)中奪得亞軍。此外,在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競賽、國際航空法模擬法庭競賽、維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賽、中國WTO模擬法庭競賽、“北外-萬慧達杯”知識產權模擬法庭競賽、中國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競賽等活動中,均取得優異成績。這一份份成績背后,是法大教師辛勤耕耘、傾心奉獻的結果。

  

  與實務部門協同培養涉外法治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法大考察時強調,“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提出“法治工作部門要加大對法學院校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優質實踐教學資源”“積極拓寬法學專業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渠道”。

  法大積極與實務部門共建教學團隊,共研培養方案,共推雙導師制,共行實習實踐,構建“法學院校-實務部門”協同育人資源雙循環運行格局。

  “這堂課干貨可真多。我回去好好消化下如何填寫美國、歐盟發布的貿易救濟調查問卷,如何進行銷售票據勾稽與成本數據核算。2024年春季學期開設的WTO貿易救濟措施專題課程,幫助我們了解平時難以在理論中接觸到的實務技能,指引我們更好地理解現有貿易救濟規則!币ㄥ吠瑢W興奮地談道。

  筆者聯系到為其上課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磊律師,他表示:“通過授課,能夠盡可能直觀地展現國際貿易救濟法律實務現狀,使同學們在校園學習階段得到接觸國際貿易救濟法律實務的機會。這種授課模式有助于培養同學們興趣,為日后有意從事貿易救濟業務打開一扇窗口!

  目前,法大已與55個國家和地區的288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交流,邀請來自國際高水平大學和知名律師事務所、研究機構的800余名專家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聘請涉外法治教育專家擔任兼職導師,借用外腦外力,將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入學校,大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實操能力和實務經驗,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對將實踐教學資源引入學校的做法,丁如副教授給予充分肯定:“法大努力將社會實踐資源引進高校,轉化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融合與統一。學生了解實踐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理解、運用基礎理論知識。這種模式適合于培養實踐型的涉外法治人才!

  此外,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與法大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23級碩士生趙彬序在該組織參與中英文資料互譯、境內外法律與組織機構信息查明等實習工作,他表示:“法大通過課程設計和校內講座為我們提供了接觸國際法律熱點和涉外領域業務的機會,法大與國際組織等涉外平臺的合作也為我們提供了參與涉外實習項目的機會!

  國際統一私法協會也與法大簽署了合作協議。法大畢業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顧問郭帥老師說:“作為一名青年學者,參與制定與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國際規則,協助撰寫國際立法指南草稿、秘書處報告等工作,為相關國際規則的制定貢獻中國智慧,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學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感謝法大的培養和支持。”

  近年來,法大一直在增加并優化實踐教育,拓寬實踐平臺,與國際組織和境外機構合作,設立實習實踐基地,開展國際研習計劃,組織開展國際組織青年人才培訓班,每年選派學生到國際組織、政府涉外部門、跨國企業等單位實習?椎媒ǜ苯淌谠诓稍L中分享了切身體會:“作為一名老師,在教學中越來越認識到在國際組織實習對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在指導國際法、航空與空間法碩士研究生時,爭取推薦每位同學獲得去國際組織實習的經歷,努力實現碩士期間‘一同學一組織’的培養愿景。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充分了解國際組織運作模式,將自己所學國際法律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我希望通過推動提升同學們在國際組織實習的頻率和幾率,培養出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家國情懷的復合型涉外法治人才,逐步提升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以實踐為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不僅關乎國家涉外法治建設的深度與廣度,更是提升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關鍵所在。涉外法治向前推進一步,人才培養就要跟進一步。法大積極擔當作為,持續推動以實踐為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努力培養出更多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譚則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