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青年學子學好專業知識,推動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是高校法學院的責任與使命。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立足“知術欲圓、行旨須直”的校訓,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創新教學體系,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做好教學評價與教學激勵工作
學院著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推進教學激勵工作。組織教學督導專家組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的工作情況和效果進行檢查與評價,對全院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巡視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障民法、經濟法等專業教學質量。開展教師自評工作,通過教師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效果的評價,對教學的總體評價和對教學特點的總結,以及對學院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為各專業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創新提供參考。定期圍繞“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認識、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名師點評”等內容,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學院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專業教學水平提升。
為有效提升民法等專業的教學質量,學院建立教學觀摩制度,組織獲評校級以上教學名師及學校教學優秀獎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建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制度,對獲獎者頒發獎金、證書等;建立教學研究激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申報教學研究課題、精品課程、雙語教學、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教學研究項目;建立附加教學活動補償制度,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做好專業教學創新工作
學院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邀請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到學院講授《模擬法庭訓練》《法律文書寫作》《法律談判》等課程,邀請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專家教授來院就民法典各分編的重大制度改革及主要問題開展專題教學,以新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拓展學生實務技能。
學院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法學專業實驗教學信息化內容為指向,以完整的實驗教學項目為基礎,建設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個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實驗教學新模式,形成專業布局合理、教學效果優良、開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項目示范新體系,全面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加強與地方、基層法院的合作,先后與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法院等單位簽訂相關協議書,完善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了解司法實踐,熟悉法律實務工作,提高法律實踐操作能力。
做好“第二課堂”建設工作
學院根據專業和學生實際情況,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讓民法教學創新落地,讓民法精神在青年學子心中扎根。
學院組織師生參與“校園同行,律法護航”校園線下法律咨詢活動,與安寧區司法局、萬里小學共同開展“大手拉小手,法治向前走”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學習民法典,護航新時代”民法典普法宣傳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公益活動,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開展以“‘典’入人心”為主題的民法典宣傳進社區、進校園系列活動,加深社區居民和師生對民法典主要內容的了解,拉近法律與師生、群眾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群眾的法治意識,形成尊崇民法、學習民法、維護民法、運用民法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法治文化建設。依托“研究生學術月”“簡牘法學”論壇系列活動,邀請西北政法大學、北京大成(蘭州)律師事務所、甘肅省司法廳、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等機構專家學者來學院作學術報告,豐富學生學識、拓寬學生視野。組織學生參與“薩師炯”杯法學論文寫作大賽、第五屆裁判文書大賽、“法治之光”微電影大賽、“吳文翰杯”法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等賽事,貫徹“以賽促學,以賽提能”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法治理念、豐富法學知識、擴展專業視野,不斷提升法學專業素養。
(作者: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