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五四運動”105周年,也是北大法學學科創建12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北京大學“學科質量年”建設,貫徹“凝心聚力同奮進 挺膺擔當礪青春”2024年思政實踐主題,北京大學法學院組織8支思政實踐課程團隊、180余名師生奔赴全國各地區開展實踐課程教學。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等黨政班子成員全員帶隊前往一線,專業教師、班主任、輔導員擔任授課教師,選拔博士思政輔導員、高年級學生骨干作為助教,匯聚起思政實踐育人的磅礴力量,引導青年法律人“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在推進強國建設中展現青春作為,在民族復興偉業中彰顯青春風采,在百廿法學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位于北京市,負責審理北京市朝陽區、通州區、順義區、懷柔區、平谷區、密云區地域內法律規定由其審理的第一審案件以及上述區人民法院的上訴、抗訴案件。該院在司法審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致力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化審判監督職能,提升審判質效。
此次北京大學法學院前往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展思政實踐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們深入了解司法實踐和法院工作流程,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法治精神的認識。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和實務能力。同時,本次實踐活動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培養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精神,激發同學們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力量的熱情和決心。
理論結合實踐 筑牢合作基底
6月25日下午,實踐團一行來到了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A座一樓進行院內參觀。同學們在這里參觀了院內陳設的三中院歷史和重大案件展覽,深入理解人民法院在維護司法法治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作用,也了解到北京市三中院作為全國優秀的政法工作隊伍對首都乃至全國政法工作發揮的引領作用。
隨后,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共建“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基地”簽約掛牌儀式暨北京大學法學院2024年赴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思政實踐接洽會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新聞發布廳舉行。北京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朝霞,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駿,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郭靂,黨委副書記路姜男出席儀式。北京大學法學院思政實踐團全體師生參加儀式。
北京三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駿,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路姜男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北京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朝霞,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郭靂共同為“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基地”揭牌
郭靂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是法學院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在北京市三中院建立思政實踐教育基地,對于雙方深入推進合作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希望未來雙方形成更加緊密互促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培養新時代卓越法治人才做出貢獻。
張朝霞院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市三中院對北大法學院思政實踐團的研學活動高度重視,此次思政實踐對于雙方深化合作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她希望各位同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向實踐學習,爭取為中國法治現代化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隨后,雙方舉行青年人才座談交流會,北京大學法學院同學與三中院青年干警進行了熱烈交流。通過本次交流學習,同學們對于法院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以及法官的職業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于自身職業規劃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北京大學法學院也將以本次交流為契機,著力拓展與司法實務部門的合作空間,為學生實踐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感受司法厚重 體悟法理人情
6月26日上午,實踐團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觀摩刑事案件庭審,案由為“內幕交易罪”。通過本次學習觀摩和模擬法庭演練,同學們對刑事審判和民事審判的流程和特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刑事審判中,大家注意到了控方和辯方如何圍繞證據進行交鋒,以及法官如何在保持中立的同時引導整個審判過程。對審判程序的直觀體驗,讓同學們對司法工作的嚴謹性和公正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下午,實踐團一行觀摩了民事庭審,案由為“游樂場安全保障義務引發的侵權之訴”。在民事審判的觀摩中,同學們學習到了如何在法庭上妥善表達訴求、提供證據和進行辯論。與刑事審判相比,民事審判更注重雙方當事人的平衡,以及通過調解和裁決的協調來解決糾紛。以和解為導向的審判方式,讓同學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解決沖突的工具,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的橋梁。
觀摩結束后,在北京市三中院干警的指導和協助下,實踐團對后續將要進行的模擬法庭做了細致的準備工作。在準備過程中,同學們了解到了檢察官、辯護律師、證人和法官等角色的真切差異,也認識到了法律實踐過程中每個角色的職責和挑戰,對如何在法庭上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辯論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賡續歷史積淀,傳承法治精神
6月27日上午,實踐團前往中國法院博物館參訪。位于中國法院博物館一樓的“全面依法治國,走向偉大復興”主題展,集中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銳意改革,積極進取,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的突出貢獻。展出內容涵蓋了人民法院各個條線的重點工作,集中展示了人民群眾關注的大量典型案例。該展廳以信息化展示為特色,增強觀眾的參與感,提高展覽的互動性。其中5組陣列屏,集中展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嚴懲職務犯罪”“黨的十八大以來部分首例案件”等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內容。
中國法院博物館在布展時盡可能地保存了文物原貌,讓觀眾在參觀展覽的同時可以欣賞文物建筑之美。在建設智慧法院板塊,尤為突出這一理念:在有限的空間內,拱形屋頂及白色墻面為投影提供了環繞式屏幕,巧妙地展示“訴訟E時代”微電影。
參觀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參觀不僅讓大家對中國法院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大家對法治精神的思考和對法律職業的熱愛。同學們將把這次實踐的收獲帶回校園,與更多的同學分享,共同為中國法治事業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下午,第19期“京法精品課堂”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模擬法庭開展,該活動也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向全市法院開放。北京市高院、北京市三中院、北京大學法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出席活動,全市法院教育培訓工作人員及相關審判領域干警通過網絡直播參加此次培訓活動。
北京大學法學院郭靂院長代表學院致辭,對"京法精品課堂"走進北京大學校園表示熱烈歡迎,認為三中院的授課團隊將極大地促進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的深度融合,進一步鞏固北大學子對法治的堅定信仰。他期望雙方能夠在教學實踐、實習就業、研修培訓、人員交流、課題研究等領域深化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為新時代的法治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中院民四庭庭長侯軍、民六庭副庭長尚曉茜、民四庭法官劉棟、李冉組成的授課團隊授課團隊精選了該院審理的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例,深入探討了合同保全中債權人撤銷權行使的司法認定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同學們提供了深刻的洞見。在答疑環節,團隊成員耐心解答了同學們關于舉證責任分配、債權實現路徑等方面的問題,現場氣氛活躍,互動頻繁。
應邀出席本次活動的北京大學法學院常鵬翱教授、紀海龍教授,市高院民二庭程立武法官對本次授課進行了點評。他們表示,此次授課邏輯清晰、觀點鮮明、論述透徹,既有理論研究深度,又精準回應司法疑難問題,充分展現了北京法官的專業水平和精神風貌。
課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增進了大家對法律實務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對法治事業的熱情。通過與法官和學者的直接對話,自己對法律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學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法治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為推動社會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體驗司法實務,弘揚法治理念
6月28日上午,實踐團前往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在模擬法庭展示過程中,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法官這一職業的光榮與神圣。在三中院法官的專業講解和悉心指導下,同學們模擬審判團隊有條不紊地進行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最后陳述等環節,展現出了北大法學院學生基本的專業素養。
此次模擬法庭經過了幾天精心的彩排和預演,讓同學們有機會全面體驗法官的工作流程和法庭的運作機制。從宣讀法庭紀律到完成庭審各環節,從詢問證人到分析證據,同學們在模擬中學習了如何運用法律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法庭上保持公正和客觀,如何在激烈的辯論中堅守法律的尊嚴。
隨著模擬庭審的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這種沉浸式的法律課堂讓大家受益匪淺。三中院法官的講解和指導不僅讓大家對司法實務和審判流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更激發了大家對法律職業的濃厚興趣。同學們在模擬庭審中體驗到了法律的力量,感受到了法律職業的責任與使命。
下午,實踐團觀摩了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青年模擬法庭。青年模擬法庭作為一種創新的法治教育形式,對于培養青少年的法律素養和實踐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模擬真實法庭環境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在模擬案件中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親身體驗法律程序的嚴謹性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實踐團的同學們在圓滿完成三中院思政實踐課程各項學習任務后紛紛表示,實踐課程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司法的莊嚴,同時也認識到了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大家對法律職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尊重,也更加堅定了將來投身法治事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
【實踐感悟】
2023級本科生 何蕙彤:
在北京三中院的刑事中法庭進行的模擬法庭活動中,我代表的是一名審判員,穿上法袍、坐在審判員的位置上時,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官這一職業的神圣性。在整個模擬庭審過程中,雖然我沒有臺詞,僅僅是配合審判長做一些動作,但也時刻保持專注,注意自己的儀態是否符合一名法官的要求。
在模擬法庭結束后,法官們作出的點評也令我印象深刻。一名真正的法官,對于任何一點小細節都不能放過,庭審過程必須嚴絲合縫,符合法律規范,才能體現司法的公正,這也是一名法官的職責所在。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能夠近距離了解司法、了解法官、了解庭審,對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充滿了動力繼續在法律領域深耕下去。
2023級本科生 符萬杰:
激烈的模擬法庭上,我又緊張又激動——坐在辯護人的位置唇槍舌戰,為了法庭的正義發聲。兩位老師的點評讓我們都意識到,盡管有好的一面,但我們還是有很大不足,還是需要做出很多改善,我將老師說的要點在心里一一記下,相信我只要一步一個腳印,一定能慢慢成長為一個踏實、優秀的法律人!
2023級本科生 楚云舒:
交流會上,在法院工作的學姐分享了她們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經歷的見解,她們的發言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她們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法律職業的深刻理解和熱愛,讓我對法律實務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她們的經歷告訴我,法律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應用的技能。
這次課程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法律專業的學生,我需要不斷拓寬視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我希望能夠將這次經歷作為我學術旅程中的一個新起點,激勵我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探索,勇于實踐,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人而努力。
2023級本科生 王倩倩:
在三中院的思政實踐讓我感受頗深。聽了師兄師姐們的工作分享,對法官和法院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的分享如同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窺見了法律世界的莊嚴與神圣。我感受到了法官們在維護社會公正與法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不僅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更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法律工作并非只是簡單的審判和裁決,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社會的深度思考。每一個案件都涉及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每一個裁決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我也希望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為法律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