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匯文樓 視覺中國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在當前國內國際大環境下,我國急需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成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學科建設,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健全人才引進、選拔、使用、管理機制,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儲備。”高等法學院校承擔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重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黑龍江大學法學院也始終堅持走地域特色涉外(涉俄)法治人才培養道路。近年來,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結合國家向北開放新高地建設需求,從為國家培養和儲備高端涉俄法治人才角度出發,圍繞著“法學+俄語”人才培養目標,發揮學校法學和俄語等學科優勢,強化“涉俄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涉外(涉俄)法治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地方特色。
服務國家向北開放發展戰略 明確涉俄法治人才培養目標
黑龍江大學肇基于1941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建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從窯洞做教室、土磚搭課桌的軍事學院俄文科,到全面貫徹周恩來同志“加強外語人才培養”指示的延安外國語學校;從勇克時艱、堪當大任,為解放戰爭和建立新中國培養、輸送大批俄語翻譯人才的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到力行積學、英華卓犖,開新中國外語教學理念與實踐先河的哈外專、哈外院……黑龍江大學應民族危難而生,應國家所需而強,在推動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砥礪奮斗中傳承紅色基因,書寫家國情懷。如今,當國家提出向北開放的時代新命題時,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義不容辭,再次勇擔時代使命。依托法學博士一級學科,結合國家卓越法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涉俄特色法律人才培養基礎以及所擁有的國內俄羅斯法研究重鎮學科地位影響力,強化與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優勢,充分發揮對俄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既懂俄語又精通法律知識、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的涉俄法治人才。發揮地域優勢,培養特色涉俄法治人才,是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服務國家戰略布局的必然選擇。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滿足國家向北開放新高地建設需要為導向,以培養高質量涉俄法律服務人才為宗旨,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通曉國際法律規則、掌握涉俄法律專業技能的涉俄法治人才,力爭為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積累潛能,為對俄決策及對俄投資提供重要人才支撐和人才儲備。
立足對俄辦學特色 創新涉俄法治人才培養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法治人才培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法治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推動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完善的重要參與者。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立足于地域優勢,在培養涉俄特色法治人才道路上努力嘗試探索。
一是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在卓越法治人才等高質量本碩生源的基礎上,按照自愿和競爭選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二次選拔,遴選具有對俄法治建設志趣、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結合黑龍江大學對俄辦學特色,進行單獨編班并制定獨立的培養方案予以重點培養。同時,推行涉俄人才“學業導師+實務導師”的“雙導師制”(中方和俄羅斯方),打造高水平、精細化的實務、實訓課程體系,加強法學與俄語專業的貫通式法治人才培養。二是自2011年開始開展實施本碩“中俄聯合培養”模式,與俄羅斯高等院校及國內對俄機構組織簽訂共建協議,推進開展對俄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工作。三是依托東北亞仲裁學院,選聘組建了仲裁法實踐導師隊伍,聘請了國內外仲裁實務專家,開設了國際仲裁法理論與實務碩士課程。四是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學院等仲裁機構合作,組織研究生參加國際仲裁課程學習培訓。五是依托獲批的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招收國際仲裁方向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并與哈爾濱仲裁委員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大連仲裁委員會、上海仲裁委員會等簽署黑龍江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聯合培養協議,完善涉外仲裁人才培養體系,強化俄羅斯/俄語國家仲裁理論與實務、東北亞地區國家仲裁理論與實務的特色實務人才培養。六是同新西伯利亞大學聯合培養協作,擬定聯合培養本科計劃和俄羅斯夏令營活動計劃。七是組織本碩學生參加Moot Shanghai國際商事模擬仲裁庭競賽等創新訓練項目。
壯大對俄師資力量 建設對俄法學師資團隊
優秀師資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在推進開展涉俄法治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高度重視涉俄師資隊伍建設,并實施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師資隊伍建設措施。
一是制定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將涉俄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良性建設發展常態化。與俄羅斯高校合作,深化培訓涉俄教師隊伍。每年定期選送教師赴俄深造,依托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法律大學、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東北聯邦大學等國外高校、機構的合作協議,以及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等項目支持,與俄羅斯開展互通互派深度合作,有計劃推進高水平教師專項對俄國際合作交流,提升中國俄羅斯雙師型導師隊伍水平。二是創新對俄師資隊伍聘用與考核機制,打通與國內外互通互聘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兼職教師師資隊伍。邀請俄羅斯籍外教以及國內研究俄羅斯法專家學者講授俄羅斯法學專業課程。與此同時,積極穩妥引進俄羅斯教育資源,與俄羅斯多所法學院系開展多樣式合作辦學。三是與實務部門之間建立人才培養機制,與國內外多家對俄法律實務部門共建實習實踐基地,通過選派師生到涉俄實務部門兼職、聘請涉俄實務專家做客座教授等交流方式,不斷提升涉俄法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打通聯合培養國際合作路徑 強化涉俄法治人才實踐實訓
法治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要服務于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建設,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為實現此目的,不斷加強與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涉外法律事務密集型大中型企業的合作,提升對俄法律服務人才法學應用能力培養。
一是依托中國法學會中俄法律研究中心、上合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境內研修中心、上合組織翻譯中心、黑龍江大學俄羅斯法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強對俄和“一帶一路”國家的法治學術交流與合作。二是與黑龍江省司法廳、教育廳共建“東北亞仲裁學院”,培養適應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仲裁實務工作人才以及國家需要的從事仲裁研究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打造東北地區領先、國內有影響力的仲裁人才培養重要平臺及培訓基地、仲裁理論研究高地及仲裁決策咨詢智庫、東北亞區域仲裁對外合作交流窗口。三是依托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與中國華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黑龍江大學(海外)法學實踐教學基地”,共同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國際視野與全球競爭力的高層次涉俄法律服務人才。建立實習實踐、人員互聘、互動培訓、文獻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等長效合作機制。四是同俄羅斯濱海邊疆地區律師協會開展合作,協商建立俄羅斯濱海邊疆地區仲裁法院(民間)事宜,并推薦中方人員參加仲裁法院仲裁業務,受理中國國籍公民在俄羅斯商事仲裁案件。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且系統性的工程。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愿意擔負歷史使命,積極回應國家向北開放戰略需求,為國家重點培養能夠熟練掌握,包括但不限于俄羅斯和俄語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政策,熟悉經濟金融、人文歷史、對外傳播、法律翻譯等相關領域知識的復合型、實務型涉外法治人才,保障實現高水平涉外法律實踐服務,增強我國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維護我國企業和公民海外合法權益。尤其是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及東北亞區域合作,拓展涉俄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使用方向,為國家做好涉俄法治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培養國家急需的能夠有效參與對俄投資、對俄貿易等經濟合作的高層次法治人才。
(作者: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院長 哈書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