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至5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杜煥芳教授率團訪問日本一橋大學法學院、名古屋大學法學院和同志社大學法學院,與合作院校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此次出訪成員還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計劃教授、張文亮副教授和外事辦公室徐飛老師。
5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訪問位于日本東京都的一橋大學,參加了在一橋大學舉辦的“一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日”活動開幕式,并在當天下午前往一橋大學法學院與一橋大學副校長野口貴公美教授、法學院院長屋敷二郎教授、但見亮教授、竹下啓介教授、王云海教授和緑大輔教授座談。雙方共同回顧了長期以來兩院在食品安全、刑事訴訟法、國際私法、雙碩士學位聯合培養等方面的良好合作,期待盡快恢復互訪互學,深化合作。杜煥芳教授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一流學科建設情況和本碩博培養情況,建議兩院學生聯合培養機制由碩士生拓展到博士生階段,共同提升博士生培養質量。一橋大學法學院院長屋敷二郎教授對此表示認同,希望雙方就相關合作細節進行討論,盡快推動落實。隨后,一橋大學法科大學院院長本莊武教授帶領代表團一行參觀了法科大學院的圖書館、模擬法庭等,雙方就日本法學教育改革、法科大學院招生與培養、實務導師聘任等方面進行座談交流。
人大法學院代表團與一橋大學法學院工作人員合影
人大法學院代表團與一橋法科大學院工作人員合影
5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訪問位于日本愛知縣的名古屋大學法學院,召開東亞法治人才培養研討會。名古屋大學法學院院長矢野昌浩教授、水島朋則教授、宇田川幸則教授、研究員佐溝美乃里及“亞洲校園”項目學生代表等參加了研討。2021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清華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日本名古屋大學法學院,韓國成均館大學法學院與社會科學學院,首爾國立大學法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聯合申報的“亞洲校園+”——“東亞法治共同體人才培養項目”成功入選中日韓三國教育主管部門聯合啟動的“亞洲校園”第三期項目。2022年底,東亞法治共同體人才培養項目獲批國家留基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此次研討中,雙方總結了“亞洲校園”項目實施十余年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圍繞東亞法治人才培養領域課程合作、學生學業與職業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教師與博士后訪學、合作研究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以期進一步擴大東亞法治人才培養成果。
人大法學院代表團在名古屋大學的合影
5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訪問位于日本京都市的同志社大學法學院,舉行國際仲裁主題講演會,并就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研討。講演會由法學院校友、同志社大學金春教授主持,杜煥芳教授發表了題為“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發展與改革”的演講,介紹了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發展背景,分享了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主要改革思路和當前中國仲裁法修改情況。同志社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Anselmo Reyes、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文亮副教授和同志社大學法科大學院高橋宏司教授先后進行評議。
在同志社大學法學院舉行國際仲裁主題演講會
講演會結束后,兩院教師以雙碩士學位合作項目為基礎,圍繞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進行研討,同志社大學法學院院長力久昌幸教授、飯田健教授、川和功子教授、新井京教授和金春教授參加了研討。杜煥芳教授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涉外法治本科實驗班的情況,2022年人大法學院與外國語學院合作創設涉外法治本科實驗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法學專業知識和外語專業技能,有能力參與國際法律事務、維護國家利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高端復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以該實驗班為基礎,希望兩院可以在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深入合作。隨后,雙方分享交流了留學生招生與培養情況、以英語講授中國法或日本法的經驗、國際仲裁人才培養等議題。
杜煥芳教授與同志社大學法學院院長力久昌幸教授合影
此次出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一行與日本合作院校就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將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合作項目的實施,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質量,為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出訪期間,法學院代表團還看望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東京大學、一橋大學、名古屋大學、同志社大學、京都大學交流交換的學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