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全市法院院長會提出的“政治建設引領、司法質效為本、數字改革賦能”工作主線,緊扣新時代數據、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等領域重大理論和司法實踐問題,經友好協商,5月11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一中院)民事審判庭與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交大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舉行“數據治理及個人信息保護實踐基地”簽約暨揭牌儀式。
上海一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軍,民事審判庭庭長周峰,交大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彭誠信教授、曹博副教授、沈健州副教授出席簽約暨揭牌儀式,上海一中院辦公室、研究室、技術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參會。會議由周峰庭長主持。
孫軍副院長首先對交大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歡迎,對實踐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表示,這次實踐基地的建立,不僅是理論與實務的相互融通,更是推動“數字改革賦能”落地生根的重要舉措。預祝在雙方的精誠合作、精準發力下,不斷完善數字制度體系建設,涌現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加快建設“數字法院”插上法治翅膀。
彭誠信主任對交大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扎實的研究基礎與成果積累做了介紹,并表示共建實踐基地有利于雙方在實務研討、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等方面開展更多實質性合作,相信在雙方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實踐基地必將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效,成為理論研究與司法實務合作共贏的典范。
隨后,周峰庭長、彭誠信主任作為雙方代表簽署了《關于共建數據治理及個人信息保護實踐基地的合作協議》。
協議明確,雙方將通過典型案例發掘、疑難問題研討、學術研究創新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以應對目前數字經濟飛速發展、與數據有關的糾紛日益增長、相關法律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的現狀,實現從“個案審理”到“類案裁判”再到“系統治理”,更好地提高司法水平、提升審判質效、提供理論支撐。
簽約后,孫軍副院長、彭誠信主任共同為“數據治理及個人信息保護實踐基地”揭牌。
著力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是“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交大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和上海一中院民事審判庭和將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相結合,扎實推進本次合作,強化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和互通互信,在數據法治人才培養上共建“新格局”,在破解數據法治難題上共筑“新高地”,在院校合作機制上共享“新經驗”,為完善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治理框架和規則體系貢獻“一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