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好的積累,就不會有“善于發現的眼睛”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從近年來筆者了解到的法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與答辯情況來看,許多研究生的論文質量不佳,有時甚至幾十篇論文選不出一兩篇優秀論文,致使學院給定的優秀論文名額經常出現空缺。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除論文語言表達和論證質量存在較多問題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質量不佳。
論文選題質量不佳的表現
筆者觀察發現,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質量不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復選題,使論文內容千篇一律。比如,前些年,許多法學研究生將家庭暴力問題作為學位論文的主題,但又沒有能力挖掘出更多更新的內容,使論文內容重復、毫無新意。
二是“一窩蜂”追逐熱點、前沿問題,使得眾多論文淺嘗輒止,亮點不多。比如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成為眾多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追逐的熱點,但因為積累不夠,對相關前沿科技知識及其法學理論了解不深入,容易流于人云亦云。
三是與論文選題相關的學科知識積累不夠,容易止于一般性現象描述,比如前面提到的家庭暴力問題以及環境污染法律治理、青少年犯罪等選題,許多學生寫作時容易流于對相關社會事實的描述和評論,較難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自然難以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四是因理解偏差造成對選題內涵的錯誤理解。比如,有的學生以“房屋裝修污染的法律應對”為主題,在論述中認為是消費者購買劣質裝修材料引發了住房“環境污染”,并就此探討住宅裝修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因購買不合格商品導致的消費者權益保障問題,與“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問題”關系不大。此類選題“誤讀”的根源在于對與選題有關的知識和理論把握不到位,自然也會影響到論文質量。
論文選題質量不佳的成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不佳,以至于論文質量受到顯著影響?經過長期觀察和調研,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研究生專業知識基礎不牢固,相關理論知識積累不夠,這是造成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質量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受灌輸式教育和早已養成的路徑依賴影響,許多學生即便進入研究生階段也難以完成學習模式的轉變,仍習慣于聽課、背題和考試,很難積極主動地閱讀本學科的專業理論書籍,并養成理論思考習慣。這使得許多學生很難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好的論文選題,也因為閱讀專業書籍少或缺乏理論激發而不能關注到當前學術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問題或實踐問題。從筆者調研的情況看,在三年研究生學習生涯中,能夠認真讀完幾本法學名著的學生非常少?梢,沒有好的積累,就不會有“善于發現的眼睛”,這是許多研究生難以發現有價值的論文選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許多研究生在三年研究生學習過程中,難以養成基本的學術思維,這也是他們難以找到優質論文選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學術思維的初步形成,離不開扎實的學術作品閱讀和積極的理論思考訓練,讀書少,且不愿意進行艱苦理論思維,使許多學生難以養成良好學術思維。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學專業研究生,基本的批判性思維、分析與綜合思維、邏輯思維必不可少,這些思維形式的形成只能建立在多讀、多練、多想、多寫基礎上。當然,也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培育,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學生缺乏主動性,那么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生涯也難以形成良好的學術思維素質。學位論文選題不佳,不過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術思維反映的一個結果而已。
第三,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定位存在一定“錯位”。從法學研究生教育定位看,絕大多數研究生名義上被定位于法學實踐方向,即“法律專業碩士”,但卻普遍在論文選題上實際被要求或傾向于選擇那些偏重法學理論或部門法理論的方向,而對法學實踐方向缺乏關注或者因為實踐經驗不足而無法合理關注。這也是引發許多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普遍過于追求理論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生階段更多地仍以專業知識學習為主,對學科理論的關注只是剛剛開始或較少顧及,這對過于看重學位論文理論創新的研究生形成了很大壓力,使得許多人會選擇已經的成熟問題或者往屆學生選擇較少的前沿問題作為自己的選題方向。前者因為占有資料豐富容易成文,后者因為選題內容較新而被認為“創新”成分較多。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這種學術定位和學術創新要求,并不完全符合研究生培養的內在規律。筆者認為,在學生讀研階段,應該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積累以及相應法律實踐訓練,鼓勵學生在深化知識積累基礎上提出問題和觀點,不要一味將理論創新和學術創造作為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硬性和重點要求。當然,這不意味著不關注學術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相反,通過日常的知識積累和學術思維訓練,那些有學術天賦和學術興趣的人,自然會脫穎而出。
改善論文選題質量的建議
基于以上觀察分析,筆者在此為法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質量的提高,提出以下幾點粗淺建議:
首先,研究生學習期間,學院和導師應當指導學生多讀書、多練習、多思考,完成扎實的知識積累和學術寫作基本訓練。研究生在長達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讀專業理論書籍,最好在導師指導下組織經常性讀書會,養成寫作讀書筆記、探討理論問題的好習慣。同時,要積極參與法律實踐的觀摩和實習,在實踐中檢驗學到的理論知識并激發思考興趣,而不是臨畢業時才去進行一段“程序式”實習,敷衍了事。應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和實踐對理論的反饋,這樣寫出來的學位論文,才會接地氣。
其次,要積極主動發現并思考學術問題。學術研究,不管是來自理論的還是實踐的,都應當以“發現者的眼光”觀察并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通過與同學和老師討論,逐步培養學術問題意識,訓練學術思維。同時,在日常論文選題和寫作過程中,要不斷檢驗其學術思考的合理性,從而培養學術思維能力。
最后,學院和導師應更加積極充分地履行好研究生培養的職責和義務,利用好學術報告會、學術沙龍、讀書會、學術寫作訓練課、學術規范專題指導、法律實踐實習等有助于培養學生學術思維與寫作能力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學術思維的養成提供更好的專業訓練指導。經過較長時期的訓練和積累,研究生的學術思考能力會逐漸成長起來,學位論文的選題質量和寫作質量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ㄗ髡邽樯虾U▽W院教授、《法學論壇》雜志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