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訪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張道許
發布日期:2021-10-14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為國家培養“涉糧”法治人才

——訪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張道許

  依托學校糧油食品學科特色和理工科優勢,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不斷夯實傳統法學基礎,注重學科融合交叉發展,專注糧食政策與法律領域學術研究和實踐探索,培養了大量復合型法治人才。

  “聚焦知識產權,培養‘涉糧’法治人才。”近日,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張道許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該院不斷夯實傳統法學基礎,注重學科融合交叉發展,堅持“黨委領導、集體決策、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理念,用先進文化熏陶人,用先進典型引導人,用完善制度約束人,形成了積極向上干事創業的氛圍。

  河南工業大學前身為原國家糧食部所屬的鄭州糧食學院,現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建高校,具有本碩博完整的糧食學科培養體系,這為糧油食品學科與法學學科的交叉融合奠定了基礎,為培養“依法治糧”專門人才提供了條件。

  立足行業 培育特色人才

  記者:和同類學校相比,在法學人才培養方面,貴校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張道許:我校2003年招收第一屆法學專業本科生,2010年面向本科生開設涉糧法學系列課程,2017年開始招收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糧食政策與法律”方向法律碩士研究生。專注糧食政策與法律領域學術研究和實踐探索,使我們形成了糧食行業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特色。

  總體來看,我們在法學人才培養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堅持為黨育人,涵養情懷促成才。在育人過程中,我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涵養學生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先后派出104名學生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到新疆志愿服務。

  二是堅持立足行業,彰顯特色育專才。依托我校糧油食品學科特色和理工科優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懂糧食、通法律、高素質的復合型法治人才。適應國家“依法治糧”人才需要,在人才培養實踐中,融入糧食政策法規、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特色。今年啟動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經認真總結、廣泛調研,完成了《培養方案》修訂,完善了“糧食法”“知識產權法”等特色方向課程,使“法學+糧食+知識產權”的特色更加突出。

  三是推進一流課程建設,推動課堂革命。對標《法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強化學生德智體美勞協調培養,突出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質量法律服務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四是構建高效協同機制,整合資源服務育人。全面推進科教協同、產教協同、開放協同,構建專業—學科—科研同步提升的協同育人機制。讓科研成果進課堂,讓教授、法官、檢察官、律師進課堂,讓模擬法庭、創客空間服務課堂。

  五是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學院領導、教學督導、學院各部門在教學質量保障方面協同合作的力度,明確質量責任主體。精準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延長質量監控至各個教學環節和全過程。

  六是重視學生實踐教學。與省內多家司法實務部門、律所、糧食企業簽訂合作共建協議,以集中實習為主,把實習工作做實做細,建立健全合理的實習指導評價機制。既尊重實習單位指導實習學生的獨立性,又統籌安排實習環節、實習工作,充分保障實習學生日常生活。

  記者:貴校法學專業生源情況如何?他們主要來自哪些省份?師資力量情況如何?

  張道許:我校法學專業面向27個省(區、市)招收本科生。近年來,第一志愿報考率連年超100%,報到率100%。我院師資結構合理且富有活力。現有教職員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9.31%。

  記者:近5年,貴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大部分畢業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崗位就業?

  張道許:近5年來,我院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其中,考取研究生、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畢業生超過畢業生總人數的一半,畢業生就業廣泛分布于公檢法、黨政機關、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法務部門等。

  強化糧食法及知識產權研究特色

  記者:目前,在法學研究方面,貴校已經形成哪些特色鮮明的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分別由誰牽頭?他們分別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張道許:一是依托學校糧食學科優勢孕育糧食法研究特色,我們設立了糧食政策與法律研究所。自糧食法立法工作啟動以來,我校就一直參與這項工作,糧食政策與法律研究所負責人穆中杰教授參與了該法的起草工作,多次受邀做糧食政策與法規專題報告,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法治化型構研究”、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國糧食法立法疑難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城鎮化進程中糧食安全法體系的構建研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軟科學項目“糧食生產保障立法若干問題研究”等多項課題,其團隊成員南海燕、李耀躍、單奕銘等均在糧食法研究領域產出了較多成果。該團隊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涉糧立法研究課題13項,其相關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是依托學校工科優勢孕育知識產權法研究特色,設立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我校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年申請和授權專利數量位居河南高校前列,大批科技成果需要知識產權保護,為此,專門成立了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該研究團隊帶頭人李文江教授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后期項目“我國仿制藥發展的專利制度保障研究”、河南省軟科學項目“基于糧食安全的知識產權公共政策選擇”、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推進河南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自貿區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等省部級項目7項。其團隊成員陳政、鄢焱、穆向明、蘇冬冬、侯文杰等在知識產權研究方面亦有較多建樹,先后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批多項省部級課題。

  積極服務地方建設

  開展數字法治研究

  記者:在服務地方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貴校主要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張道許: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和行業特色,我們在“依法治糧”和產權保護方面為服務地方政府法治建設以及糧油食品行業發展過程中積極作為,取得了不少成績。比如,今年4月21日,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編印的內部刊物《民企社情》第3期專題刊發了李文江教授《關于破解民營企業與高校委托研發困局的建議》,受到高度重視,相應成果目前已在相關部門進行推廣。

  我院知識產權研究團隊成員穆向明博士多次受邀參加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版權局、鄭州市委宣傳部組織的版權服務進企業主題活動,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許多版權問題,受到各界好評。

  糧食法研究團隊負責人穆中杰教授長期擔任全國糧食行業培訓基地、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等組織的糧食法治課程主講教師,參加了國家糧食立法工作和多項行政規章立法論證工作。該團隊成員李耀躍博士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多次到我校對口支援的河南省光山縣和鄧州市冠軍村,為當地農民群眾提供義務法律服務,為當地政府鄉村振興工作獻計獻策。

  記者: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學技術不斷影響人們工作與生活,法律機器人、微法院、遠程視頻開庭、電子證據等技術不斷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使用,貴校在此類技術應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張道許:為服務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河南經濟強省和制造業強省建設,我校于2019年6月成立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

  為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我院高度重視數據法研究,積極與河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洛陽市大數據管理局溝通交流,整合院內外學術資源,積極籌劃成立數據法研究中心,穆向明博士兼任河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委員。(作者:□本社記者 邵春雷)

責任編輯: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