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研究生論文寫作中易犯的錯誤
發布日期:2021-09-23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在現有學術評價和期刊評價體系下,許多作者覺得發文章越來越難,而許多學術期刊編輯又覺得好文章很少,這種焦慮狀態在研究生群體中表現的更明顯。

  學術論文寫作需要有一個長期積淀訓練的過程,沒有堅守基本的價值操守和精神關懷,沒有涉獵足夠的學術資料和智識成果,沒有進入一定的話語體系和知識譜系,沒有受過專門的思維熏陶和規范訓練,很難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對初學寫作的研究生而言,應首先抱有學術敬畏,寫文章不能投機取巧;堅守應有的學術良心,少點媚俗、多點本真,少點功利、多點堅守,少點浮躁、多點篤實;遵從學術操守,遵守學術倫理和學術規范,反對學術不端。其次,要不斷進行規范訓練,通過系統的閱讀、觀察、思考、寫作,進而提升自己的論文寫作水平。

  《左傳》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文寫作同樣如此,若能知錯而改,當然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編輯經驗和閱讀感受,談談研究生在論文寫作中易犯的幾個錯誤。

  一是有“論域”而無論題。通常情況下,一篇好的學術論文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選題的意義和看點、論證的層次與邏輯、觀點的開拓和創新。對許多研究生而言,論文寫作中首先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如何確定選題。閱讀許多研究生的作品,經常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選題有“論域”而無論題,換句話說,論文泛泛而談,沒有在具體論點上進行突破,沒有集中解決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學術論文的意旨在于圍繞一個問題通過學術論證,進而提出一種解釋性話語或觀點。對此,選題首先應該是討論一個問題,而不是介紹一個現象或知識。第二,應該針對一個問題,而不是兩個甚至多個問題。第三,應該放在一個學術譜系中討論學術問題,而不是脫離學術體系。第四,討論的應該是一個真問題,而不是一個想象出來的問題、假問題。第五,應該是一個有看點的問題,而不是一個老生常談、早已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文章的論題一定要彰顯選題的看點、有鮮明的問題意識、論述有針對性。因此,行文前要想清楚談什么問題,并圍繞主題簡潔鮮明的展開。

  二是看似“豐滿”,實則缺乏“骨感”。有些研究生寫論文試圖在一篇文章里解決所有問題,這使得文章看似很“豐滿”很扎實,實則缺乏“骨感”,文章四平八穩,沒有棱角。有些論文不是緊緊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從不同方面去論述、突破,而是把臃腫的材料或數據簡單、扁平、靜態的擺在一起,這使得重點不突出、條理和邏輯存在問題。首先,應該明確材料與文章主題的關系,簡要闡述重點議題。否則,讀者看了很多材料,并不清楚你要干什么,你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某些材料所涉內容與后文的關系不緊密,那么放在這里的意義和必要性就值得思考。其次,論證過程中應該突出每個節點上存在的爭議、分歧,要集中、鮮明、具體、全面展示文章的核心觀點,要注意彰顯總結性話語和觀點性文字,避免被堆積的材料淹沒了自己的問題、觀點以及可能貢獻。

  三是把常識拿來反復敘述。有些研究生在寫作論文過程中,常常用太多筆墨去介紹一些基本概念或者學科基礎性問題,這樣既淹沒了文章的核心主題,也降低了論文的格局、品位和深度。通常情況下,學術論文不是教材,也不是宣傳資料,它的讀者是該領域內的研究者。因此,學術論文寫作中,一些基礎性東西無需過多敘述。對此,可以用幾句話概括,進而干凈利落地引出文章的主旨和所要研究的問題。當然,一些概念術語學界有較大爭議的,可以在行文前就其內涵進行專門闡釋,進而框定文章論述的范圍。

  四是疏于論證,缺乏邏輯。論文的結論是通過系統論證而得出來的,且這種論證是通過科學嚴謹的邏輯推演得以展開的。但有些研究生的論文不注重論證的重要性,或者不善于論證,論證過程亦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天馬行空想到哪里說到哪里。這樣肯定不行,學術論文有其自身的層次結構,具體包括標題、摘要、引言、結論和中間的論證部分。第一,標題能否框定、涵攝論述的內容或具體論述的內容能否支撐起標題,這需要細細琢磨。第二,摘要部分要高度提煉,且能線條清晰地突出文章的問題意識、論證思路和核心觀點,要特別注意集中、鮮明地展示文章的核心觀點,注意彰顯總結性話語和觀點性文字,避免被過多的敘述淹沒了主要觀點。第三,引言部分主要應該交代三個問題:闡明文章的問題意識和選題意義;回應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本文研究所要解決的核心學術問題。第四,結論部分要把自己的核心問題、論證思路邏輯和最后觀點清晰呈現出來。第五,中間論證部分要做到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邏輯嚴謹,做到步步推進、層層抽絲、渾融一體。

  五是囿于套路,失去活力。筆者在審讀文章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研究生的作品按照概念—問題—原因—對策,或者概念—問題—域外經驗—啟示對策等這樣的套路組織文章篇章結構,這使得文章顯得很青澀,也沒有理論深度。有的論文喜歡用宏大的理論去套自己的材料或個案,而不是通過材料或個案提出一種解釋話語。對此,筆者建議不要一開始就預設和陷于用一個理論去套自己的論證,應該先踏踏實實地把問題剖析清楚,這樣在論證和思考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推出一個解釋話語。當然,這也是論文寫作的一個基本過程,即先把事實材料弄清楚,進而對事實材料進行闡釋,最后得出一個解釋話語或者概括性觀點。否則,一開始就用一個理論去框定或者套自己的討論,可能會限制自己的獨立思考。

  六是張力不足,缺乏“嚼勁”。從筆者審讀論文的經驗來看,有些研究生的論文沒有聚焦一個問題便開始論述,有的堆積了大量材料和數據卻沒有基于材料進行理論提煉和分析,或者泛泛地提出問題、喊口號式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甚至有的文章一看提綱或者題目就知道它想說什么,能說什么,觀點是什么。這樣的文章平庸、張力不足,論文寫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凸顯文章的張力,提升文章的“嚼勁”。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針對一個具體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用各種方式去突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路,進而讓讀者或者編輯捕捉到你文章的核心觀點。否則,文章沒有嚼勁和啟發性,容易影響讀者或編輯對文章的評判。

  七是自說自話,沒有交流意識。有了問題和觀點后,如何表達出來也相當重要。首先,寫論文應該有一種交流意識,要讓自己的問題、論證和觀點通過通透有力的表述明確展示給讀者,能讓讀者很清晰地抓住你到底想說什么、在說什么,進而吸引讀者、感染讀者。這要求論者表述準確、清晰,且語言不晦澀、思維不跳躍。筆者閱讀一些研究生的作品常發現,有些論者在行文時往往忘記了自己言說的對象是誰、自己言說的目的是什么,自說自話自言自語,讓讀者不知所云。其次,應該提高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要考慮讀者的閱讀感受,做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最后,論文的交流意識亦涉及引注,引證文獻的真實、準確和規范,關涉知識傳承接續過程中不同論者的交流,要正視和尊重前人的成果,并準確規范的引注,讓讀者在信任你文獻的基礎上,進而對所涉問題進行交流。這方面有些研究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覺得不重要,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學術規范和學術標準都不了解。

  (作者高成軍為《甘肅政法大學學報》《西部法學評論》副主編

責任編輯: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