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一篇法學論文并順利發表是一件頗費心力的事。下面,我結合從事編輯工作的體會,從編輯審閱論文角度簡單談談法學論文寫作和發表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談談選題確定。選題是法學論文寫作的起點,是決定一篇論文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從類型上看,我認為選題可以分為思想類、技術類、策略類、評價類等。思想類選題,多從中觀或者偏宏觀視角展開研究,文章的理論性、思想性、啟發性較強,提出和升華出新的法學見解、預見、規律、構想,一般需要作者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技術類選題,多從微觀視角開展研究,常以具體民事、刑事、經濟等法律制度的概念、內涵、構成、目的、原則、功能、效力等為研究對象,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策略類選題,實踐性、針對性較強,一般針對當下社會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進而著重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或者對策。評價類選題,常針對具體的某個觀點或見解、某篇文章進行反思和質疑,帶有糾正性、商榷性或者批判性;針對某著作發表自己的評論和感悟也可歸為此類。這類選題目標明確,圍繞“靶子”進行充分說明和論證。
其次,談談文章關鍵點的寫作。通常情況下,編輯處理一篇新稿件時,會先從整體上快速瀏覽一遍,這個過程中,文章的標題、摘要、開頭、結構和結尾是編輯關注的重點,因此,要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題目力求最精煉、最準確、最直接。例如,有篇文章的題目是“論控辯雙方量刑協商結果的效力”,而文章內容主要談認罪認罰案件背景下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效力問題,最終題目被修改為“論認罪認罰案件中量刑建議的效力”。此外,準確的題目有助于文章的檢索,增加文章曝光度。第二,摘要,要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觀點,重點展示全文的亮點和創新點,兼顧介紹全文的大致結構,但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糾結于細節和知識描述,不要用“本文認為”等詞語。第三,開頭,最好做到“開門見山”,在說清論文研究的主題和主要概念、展示研究價值和寫作動機基礎上,盡快入題,不要做過多次要信息鋪墊和毫無意義的論述,不要加入常識性內容和個人體驗、感受。第四,論文要結構完整、布局合理、邏輯嚴密、層次清晰,對每個部分的次級標題都要像對待論文題目一樣精心打磨,各個次級標題內容之間關系可以是總分的,平行的,也可以是遞進的。第五,結尾部分,可以概括研究結果,或者說明遺留問題,或者對結論進行補充,對前文沒有說到或者沒有說透的地方進一步說明或強調。戛然而止、有頭無尾的文章一般并不容易為編輯喜愛。當然,除以上5個關鍵點之外,其他要點也同樣重要,如資料、引用、注釋、論證等。
最后,談談文章發表技巧。一般情況下,論文完成后,就面臨發表問題。投稿過程中,若能掌握一些好的技巧,將有助于論文順利發表。第一,要熟悉不同學術期刊的風格和欄目設置,了解期刊“偏好”。有的期刊有“學科偏好”,如法理、公法類的文章發得相對多;有的期刊有“選題偏好”,側重于發表實踐方面論文;有的期刊有“篇幅偏好”,非兩三萬字的長篇論文不刊發等。因此,同一篇文章投到不同刊物后能否發表的概率不一樣。投稿前,作者一定要考量自己的論文與投稿期刊是否契合。第二,關注期刊發布的動態和近期刊登文章的特點。期刊有時,會借助平臺發布一些近期組稿的主題,如果你已經寫了或者有意向寫該主題的論文,可以盡快投過去。此外,多了解期刊近期刊登文章的特點。第三,多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期刊一般都設有投稿期限,經過兩個月或者三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視為未采用,作者需要耐心等待。有的期刊可能許可作者同時向其他期刊投稿,但收到錄用通知后要及時撤回其他投稿。總而言之,多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減少投稿等待時間,使論文盡快發表。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論文寫作技巧和發表經驗,但唯一不變的是,要想寫出高水平的論文,都離不開平時學習和閱讀中的多積累,多思考,多寫多練。
(作者為法律出版社《中國法律評論》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