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論文是修改出來的。這是我自1993年開始在期刊上發表論文、1996年起兼任刊物編輯、2005年起指導研究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體會之一。
對大多數作者而言,不管是發表期刊論文,還是撰寫學位論文,都不可能一氣呵成、一稿寫好,需要反復修改、精心打磨。為此,我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專門擬定了《研究生論文寫作自查手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完成畢業論文初稿后,首先進行自查,且在修改過程中一定要一項一項地對照檢查,反復修改完善論文,至少要開展“十二查”。
一查題目是否合適。查看論文題目是否很好地反映了文章的主題,是否精練,是否新穎并吸引人。
二查有無內容摘要和關鍵詞,摘要是否標準。通常情況下,內容摘要是論文各部分內容的精華歸納。因此,可先從文章各大部分提煉出來兩三句話,然后再整理成一段相對完整的、300字左右的話,讓人讀后知道論文所寫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特別強調的是,內容摘要不要寫成前言,不要寫成文章結構和寫作思路或寫作過程介紹;不要出現“本文認為”或“筆者認為”等詞語。關鍵詞,通常3-5個即可,要選用反映論文主題思想的詞語。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修改了,內容摘要和關鍵詞也要相應修改。
三查目錄是否齊全。提交學位論文初稿必須準備目錄,這是因為它可以直觀地看出文章結構是否合理。要查目錄中的引言、結論、參考文獻、致謝是否齊全?各部分的層次是否均衡?序號是否妥當?論文各部分及各層次的序號,可用“章”“一、”“(一)”“1.”,或者不用“章”,直接用“一、”“(一)”“1.”。不要使用“章”“節”層次,容易讓人感覺是寫教科書。前后的“引言”和“結論”,一般不標序號。標點符號的使用也要準確:“一”后面是“、”號;“(一)”后面不能有符號;“1”后面不是“、”號而應是“.”號。尤其要注意:論文目錄務必與正文的大小標題完全一致。
四查是否寫了引言,引言是否合格。一般情況下,引言開頭可使用一個案例引出論文選題,由此增加論文的可讀性。查引言是否包括研究意義、研究現狀、本文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內容。研究意義是否分為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兩部分,是否不妥當地把論文研究的意義與論文主題本身的意義混為一談,引出的選題是否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查研究現狀是否先綜述研究現狀,然后進行評論,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綜述是否全面,評價是否恰當,能否自然地過渡到本文要解決的問題;查研究方法是否明確并有特色;研究思路(即文章的框架)是否清晰。
五查結構是否合理。先查論文除了引言、結論、參考文獻和致謝之外,正文是否有三大部分以上(論文至少要有三部分),后看各大部分的層次是否分明,每一大部分下面是否均有2個小標題以上,每個小標題下面是否都有2個以上要點。各部分的大小標題及要點在同一層次是否屬于平行關系,是否存在交叉、相互包含的問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論文各部分任何一個層次的標題,不得與論文的總題目完全一樣。
六查論證是否充分。查論文幾大部分(章或一、二、三部分)是否能夠有力支撐文章主題,各大部分之間有無邏輯關系,各大部分的標題中是否均含有論文總題目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以突出文章主題,每一大部分下面的各小部分是否能支撐該部分的標題,小標題下的每個要點的內容能否說明該要點,各部分的推理是否嚴密、論證是否充分有力。帶著這些問題,要一章一章地查,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查,一個要點一個要點地查,一段一段地查,一句一句地查,必須逐一審查每一段、每一句話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前后是否有邏輯關系。總而言之,文章各大部分要為論文總題目服務,各大部分之下的各小標題要為各大部分服務,小標題之下的各要點要為小標題服務,各要點之下要有論據支撐,要有說服力,這樣層層遞進,逐步論證,更容易讓人覺得你講得確有道理。
七查資料是否翔實。要查看正文的每頁下面是否有注釋(可反映資料是否翔實乃至是否陳舊),要查與論文有關的各種不同觀點有哪些在文章中體現出來了、國內著名學者的觀點是否引用了、國外學者的觀點有哪些、相關譯著的觀點是否引用準確(如有外文資料更好)、最新的資料是否注意到等。要注意核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庫上的有關論文是否搜集齊全,并是否有重點地進行了引用;圖書館內的有關著作(包括相關教材)是否一一查閱并是否有必要引用;還要注意,相關典型案例一定要引用并展開分析。
八查結論是否準確。要查論文最后的結論是否是自然得出,結論是否明確、準確并提出新觀點。如果難以寫成“結論”,則可寫為“結語”,主要是對論文所探討問題的總結與展望。
九查文字是否通順。要查看論文的文字是否通順、流暢、易懂,具體要達到一個根本不了解情況的高中生能夠讀懂的程度。當然,若論文的文筆優美、可讀性強,則更好。千萬不要出現錯別字以及明顯的排版問題(比如各段落前面要空二字而不空),否則評委一定會認為你的寫作態度不認真,直接影響打分。
十查注釋是否規范。首先要查論文是否遵循學術規范。凡是引用別人的觀點和資料,務必加上注釋,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否則構成抄襲,答辯是不能通過的。即使答辯通過了,如果后面的抽查發現了也要撤銷學位。注釋最好采用腳注方式,且所有注釋的格式要統一。2020年5月,由我國24家法學專業期刊、9家出版社和兩個知名網絡平臺共同研制的《法學引注手冊》正式出版,現在法學論文的注釋體例一般按照該手冊執行。需要提醒的是,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有的學生看到別人的論文和著作上引用的資料不錯,就直接照搬過來。這是變相抄襲,且容易抄錯。不能這樣引用第二手資料,要查原文原著,引用第一手資料。如果查找不到第一手資料而非要引用,就應按照“轉引自”進行處理。另外,網絡資料最好不引用,因為網絡資料隨時可能刪除而無法查找到。
十一查文獻是否全面。按照學位論文的要求,論文除腳注外,在論文的結論之后,還要有“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可在論文腳注基礎上,將所有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論文、著作等各種資料列舉出來,但不必再標明具體的頁碼。另外,有些資料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閱讀了,但在文章中沒有引用,也可在“參考文獻”中列舉出來。參考文獻可分為著作類、論文類等類別,排列順序可從最新到最舊。
十二查致謝是否恰當。學位論文最后要有“致謝”。致謝相當于各種出版書籍后面的“后記”,主要是簡單回顧寫作的過程,感謝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給予你幫助的人(當然包括指導老師)。務必要注意的是,對指導老師不要過分吹捧,而要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另外,近些年來出現了連“致謝”都照搬照抄的怪現象,這個千萬要避免!
總之,經過反復檢查修改、精心打磨,查找不足、改出新意、變得規范的論文,一定會是一篇優秀的論文。
(作者為《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主編、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