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加快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
發布日期:2021-08-16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陳和秋

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加快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

——訪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黃文

  依托學校財經類學科優勢資源,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著重在民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方向發力,培養財經類尤其是知識產權方面法治人才以及推動法學與社會學深度融合,專門培養司法輔助類高級應用型人才,取得明顯成效。

0112.jpg

  人物名片:

  黃文,1966年9月生,教授,法學博士,現任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重慶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重慶市法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南岸區法學會副會長。

  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始建于1994年。20多年來,該院著力推進財經法治人才培養,并不斷強化社會學與法學的深度融合,取得了顯著成就。它有哪些特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故事,近日,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了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黃文。

  “與生俱來”的財經基因

  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重慶商學院的法學系和渝州大學經濟學系下的法學專業。2002年6月,渝州大學與重慶商學院合并為重慶工商大學,并設立法學院整合相關法學資源。“建院之初,我們就帶有濃厚的財經基因。”黃文說。

  時至今日,該院的財經特色愈發鮮明。黃文表示,該院依托重慶工商大學財經類學科優勢資源,著重在民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方向發力,為學生開設了電子商務、會計、西方經濟學等課程,并為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此外,2016年,由重慶市知識產權局與重慶工商大學共建的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研究中心依托該院建立。該中心以提升重慶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引領本地創新發展為主線,致力于知識產權與金融政策研究,是重慶市4個知識產權領域的研究機構之一。

  據介紹,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研究中心依托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吸納重慶金融學院,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以及其他高校和實務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已完成了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委托的多個項目,并與地方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目前,該中心已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和省部級重點項目。

  同時,該中心還設有1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財經特色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實驗區,和4個實訓平臺——知識產權創新平臺、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數字化實驗室、專利數據共享與分析中心,著重培養財經類尤其是知識產權方面的法治人才。

  深度融合法學與社會學

  2020年,重慶工商大學將社會學學科歸入法學院,學院更名為法學與社會學學院。黃文介紹,這旨在推動法學與社會學深度融合。首先表現在專業設置上的交叉融合,比如該院的司法社工專業方向,設有犯罪學、犯罪心理學等相關課程,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熟悉法律知識基礎上,掌握社會工作基本理論知識和社會工作實務技能,從而向公檢法司等部門輸送觀護幫教、社區矯正、信訪、人民調解等從事司法輔助專業服務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目前,該院培養的社區矯正方向人才,多次獲得重慶市轄區多個區司法局的好評。

  在研究生人才培養方面,該院開設了“法律社會學”專業方向。黃文透露,該院還計劃在明年推出“社會政策與法律”專業方向,進一步推動法學與社會學的融合。同時,該院的教研團隊整合社會學與法學的師資力量,共同完成教學內容制定,比如勞動保障法相關專業課程,就是由法學教師與社會學教師共同設計完成。

  在科研方面,該院同樣關注社會科學與法學交叉領域研究,如該院教授張忠民,專攻轉基因法領域,著有《轉基因食品法律規制研究》一書,參編了《農業法律問題研究報告選編》等;該院教授李喜燕關注慈善法,著有《慈善捐贈人權利研究》一書,發表了《慈善冠名捐贈對價的稅法前瞻》等論文。黃文說,今年9月,該院還將圍繞民俗法,開展全國性學術會議。

  為了方便相關項目研究,該院與重慶市教委合作成立社情民意調查實驗室,用以收集匯總相關調查信息,如人口普查、相關經濟調查等。同時,該實驗室還承擔來自該院學生團體的社會調查工作,如創新創業實踐賽事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服務法治實踐

  黃文表示,在服務法治實踐方面,該院充分發揮科研平臺的咨政服務功能,除依托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研究中心開展相關工作外,還建立了重慶廉政研究中心。該中心在重慶市紀委、重慶市教育紀工委和重慶工商大學黨委行政部門支持下成立,于2012年被中央紀委確定為全國紀檢監察工作調研與創新聯系點。

  作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該中心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目前承擔著“深化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研究”“黨的基層組織法治化治理腐敗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數據視野下高校腐敗犯罪實證研究”“防范與治理教育系統扶貧中的腐敗問題”等教育部社科司專項課題以及省市區各類專項課題研究。

  除學校科研平臺面向地方乃至全國開展法律服務外,該院學生的社會實踐也引人矚目。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后,該院學生利用暑期走進社區,開展系列民法典宣講活動,并結合時事熱點,向社區居民義務解讀疫情之下的食品安全防范和維權等問題,同時利用微博等新媒體進行法律爭議解讀等線上“云普法”。該院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務隊還因此在2020年“趁年輕 去基層”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網絡展示活動中,獲得“最美團隊”稱號。

  黃文介紹,該院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學生的校外法律實踐活動,將學生下社區法律宣講、法律咨詢服務常態化,結合當下的普法熱點進行宣傳,特別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國家憲法日等前后,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普法活動。近兩年,針對備受關注的電信詐騙,該院還組織學生開展了為期一年多的社區反詐宣傳活動。

  黃文表示,未來,該院將繼續服務法治實踐,并持續發力財經法治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法學與社會學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