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黨領導法學教育的光輝歷程,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必須進一步學深悟透、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將其融會貫通于法學教育全過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人才培養、學科體系、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守正創新,不斷推動法學教育與法治中國建設同頻共振,滿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需求,源源不斷培養一批又一批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扛起新征程上政法院校法學教育新使命。
一、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須繼續走正道,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辦學治校
大時代有大課題,新征程有新使命。政法院校必須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披荊斬棘、奮力前行。在新的征程中,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政法院校紅色血脈,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一)自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來謀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關心高等教育事業,形成了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這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時代政法院校辦學治校的根本遵循。因此,新時代政法院校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九個堅持”的囑托,朝著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邁進,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高度認同。
(二)自覺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來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局面,法治建設成就為世人矚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法治化進入新階段,高校法學教育、法治人才培養也進入新時代。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到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再到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經歷了從理念到實踐、從實踐到思想、從思想到新規劃的波瀾壯闊歷程。政法院校要始終扣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時代主題,為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而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讓法治領域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才能做好。
(三)自覺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來布局
在新的征程上,迫切需要法學教育直面國家需求,加快培養國家緊缺的大量高層次法治人才,以推動解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所產生的各類問題,不斷開創法學教育的新局面。政法院校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直面國家戰略需求,加快培養國家緊缺的大量高層次法治人才,不斷開創法學教育新局面。要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以創新為驅動,瞄準新征程上的增長點,強化大數據、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促進復合型法治人才的培養,激發新業態法學教育的支撐。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強化政法院校的智力支撐。
二、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須繼續加強長板,著力提高服務法治中國建設能力
政法院校要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加強長板,把握重點、突破難關,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以點帶面、盤活全局,以優勢學科輻射帶動、融合交叉,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源頭創新能力、弘揚法治文化、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為法治中國提供強有力支撐。
(一)著力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
政法院校要作法治人才培養、法學理論創新的第一陣地,成為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的前沿陣地,成為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并進的時代陣地,成為法治和德治互相促進的模范陣地,既要培養法治人才的法治素養,也要培養法治人才的全局眼光,既要培養能夠從事法律職業的“法律工匠”,也要培養能夠服務國家改革發展戰略頂層設計的高端人才。
(二)著力增強法學資政服務水平
高校法學教育必須主動與校內外、市內外、國內外對接,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等實體力量進行多形式多層面多維度合作,構建資政服務的新模式、新機制、新平臺。把研究回答解決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打造高層次智庫團隊,為應用對策研究提供源頭活水,發揮專業人才優勢,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
(三)著力推進法治文化傳承創新
唯有文化,堪稱不朽。政法院校的法治文化是學校的文脈之源、風格之基、立命之本。傳承創新法治文化也是高校法學教育必須肩負的歷史和時代使命,對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精神總結有著重要意義。政法院校要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尋常百姓家,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華。
(四)著力加強涉外法治合作交流
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法治教育的長期短板。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法院校必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涉外法治教學體系建設,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要秉持“走出去、引進來”的辦學理念,把國際化發展作為重要指引,拓展師生國際法、比較法視野,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三、在新的征程上,政法院校必須繼續創一流,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政法院校要增強緊迫感、責任心,在改革發展穩定問題上要從被動、封閉、消極向主動、開放、積極方向轉變,系統健全制度建設,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新使命勝利完成,讓師生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黨建引領構建系統完備的規章制度
政法院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作為當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務,深刻認識新形勢新變化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切實把依法治理作為學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帶頭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法治工作的意見》,融入、貫穿學校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為生命線強化立德鑄魂
政法院校要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發揮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學教育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法治精神培養。
(三)以學科建設牽引加快“雙一流”建設目標
作為政法院校,學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強”,關鍵要建設好與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相匹配的學科群,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探索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陣地,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話語體系。
(四)以師資隊伍激活治理成效的最大發揮
高校內涵式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看師資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應成為新征程上與人才培養同等重要的系統工程。政法院校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師資遴選和培養的基本標準,貫徹“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要求,打造一批在思想上有定力、人格上有魅力、學術上有功力、教學上有活力、實踐上有能力的法學教師隊伍,堅持引育并舉、以育為主,重點培養一批、大膽使用一批、及早儲備一批,吸引廣大優秀法學人才安心育人、踏實科研、服務社會,讓政法院校真正成為法學人才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