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7月10日,由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和西南政法大學聯合主辦的“民法典時代的中國民法學教學改革與發展暨民法學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在重慶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40余個高校、法院等單位共計15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本次會議是民法典生效后首個以民法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為主題的全國性研討會。
湖南大學法學院屈茂輝院長向大會提交了《民法典結構與本科民法學課程體系》報告。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助理教授鄧乾坤參加了本次會議。蔣海松副院長在會上做了《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藝術提升》的報告。
蔣海松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法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有其獨特性,決不能簡單搬用大學民法教學方式,而應結合其特點,通過故事化、藝術性方式進行靈活普法。蔣海松結合他的原創課程《法律與藝術》、普法講座《當<西游記>遇上民法典》以及參與策劃主講的央視節目《年話民法典》等,介紹了通過朗誦藝術、動漫藝術、神話藝術、影視藝術、漫畫藝術、音樂藝術等各種藝術形式靈活進行民法典宣講的探索。他別具一格的講述和新穎思路引起全場的廣泛關注。也有出版社在會上迅即達成合作意向。受屈茂輝院長委托,蔣海松還向會議報告了湖南大學法學院民法典課程建設情況和課程思政情況,與大會交流了學院培養方案。
與會人員就“新中國民法學教學與法治人才培養、法治中國建設”“民法典時代的中國民法學教學改革與發展”“中國民法學教學與課程思政”“民法典與中國民法學課程建設”等四個議題,深入探討了民法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問題。王利明等專家們認為,課程是思政的基礎,課程思政既是民法學的教學手段,更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可以從民法學中提煉出思政思想,將其融入到其它課程當中;課程思政建設要把握三個原則,教師多用心是關鍵,課程多提煉是基礎,學生多獲得是檢驗的標準,這也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次會議還進行了第一屆坤源衡泰杯民法典主題征文大賽的頒獎和獲獎論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