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南法
《南湖法學》是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南湖法學》編輯部承辦的本科生學術期刊。其肇始,本緣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學生之自發;其發展,根源于校院領導之支持。《南湖法學》由吳漢東教授封面題字,劉仁山教授創刊寄語,夏昊晗老師、劉征峰老師進行直接指導。自2010年創刊以來,《南湖法學》已刊行十九期,收錄來自全國各高校優秀的法學稿件。十一年來,《南湖法學》始終堅持“服務學生,裨益學術”的宗旨,貫徹“獨立而多元,原創以致用”的原則,致力于為法科學子提供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平臺。
身為本科生學術期刊,我們的誕生便是為了裨益本科學術、服務本科學子;刊載高質量的學術文章、提供高質量的交流平臺。要實現這一目標,《南湖法學》一方面要牢記扎根中南、帶動中南學子的學術熱情,培養專業的編輯;另一方面則需擴大與國內各高校學生學術期刊的交流,代表中南,面向全國。歷屆南法人都在為此不懈努力,并看到了改變的發生,我們也真切期待有更多新鮮血液的注入,一道在曉南湖畔為心中理想努力。
01更廣闊的法學視野
此刻的你已經在法學這片參天森林中探索了一年,接受過民刑憲法理等部門法學的洗禮,也經歷了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考試月,以及慎之又慎的選課。或許你仍懵懂于法學學習的方向,在玄思中舉目茫然;或許你已經非常適應這一年的學習模式并取得了還不錯的結果,但仍想探索規范之后的奧妙;或許你難以被歸類,但你也有過懊惱于方法和平臺的受限,難以分享所思所感的時刻。
這些反應,其實說明不管你目前處于何種狀態,你至少有過自己的思考,并且也期待在法學學習生涯中能與更優秀、更專業的自己見面。對于以上種種疑惑,《南湖法學》不會直接給你一個解答,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腳下。《南湖法學》愿意且能做到的,是給你呈現出不同的選擇:讓你在各類研討會、法學講座、對外交流中,在各種培養活動、論文比賽里,親身參與其中、逐漸打開學術視野,然后做出自己的選擇,走好自己的道路。
02卓越的交流平臺
對外,南法人們歷來秉持交流、開放的態度,在這里你不僅有機會在審稿的過程中了解國內各高校法科學子的思想,還能夠在和友刊交流中、在學術交流群中和來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學友碰撞思想,交換靈感。
對內,南法大家庭的成員也一貫樂于分享彼此的經驗,事實上,我們相信在互通有無中更能事半功倍,也從不回避做一個“敞開者”。在這里,只要你愿意交流,不僅可以獲得保研、考研、出國深造與就業等多種方向的經驗分享,還能收獲有趣的學友、靠譜的工作伙伴,以及漫漫人生路上的摯友。歷屆編輯部都人才輩出,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強烈的歸屬感也無不印證了這些。
同樣地,此刻,我們也期待新朋友的到來,期待我們能夠彼此激勵、共同成長,交流之火花定將是你前行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亮光。
03務實的工作氛圍
作為學術期刊,《南湖法學》本職工作是期刊的編輯與出版。我們秉著對文字嚴謹、對作者負責的工作態度,時刻以服務中南法科學子、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目標。在這里,不存在“前輩”與“后輩”間刻意的隔閡和過分尊重,也沒有森嚴的等級劃分,我們深知“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能為他人帶來啟發,一切以思考深度為準。
目前,《南湖法學》編輯部下設秘書處、學術辦和外宣辦三個部門,分管期刊統籌、學術策劃、外聯宣傳等相關事務,具體分工如下:
學術辦:主要負責如研討會、講座等學術活動的策劃以及編輯的培養。是《南湖法學》學術活動的中心。*
秘書處:負責征稿、收稿、核稿、付印、發刊等工作;并負責安排、整理講座記錄等。是期刊發行以及技術操作的重鎮。
外宣辦:負責對外聯系、部門宣傳等工作。就期刊方面,聯系友刊進行征稿宣傳;同時負責管理官微和官博,進行推文排版、周邊制作。是對外聯系以及協調宣傳的主力。
*注:自2021級起,研讀小組成員正式更名為見習編輯,納入編輯部編制,具體安排敬請關注后續通知。
學在南法
《南湖法學》的定位為本科生學術刊物,半年一刊,長期面向全國各高校征稿,編輯部負責稿件的初審、復審、聯系老師進行評述等活動。
招賢如斯
1.招新對象:對學術研討或推文排版感興趣,擁有良好法學功底的2020級法學院本科生。
2.能力、態度要求:對法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認真負責;對部門法的基礎理論、學術動態以及前沿研究有獨立認知或者有意愿認知。
3.加分事項:擅長推文排版、美工、Ps/Pr、文字功底深厚者優先。
符合上述條件,有意加入《南湖法學》編輯部的師弟師妹們,請提供以下報名材料:
1.報名表
2.代表申請者水平的獨立作品,題材和篇數不限(嚴禁抄襲,一經發現即刻取消錄取資格):
有意報名學術辦或秘書處的同學,提交與法學相關的讀書報告、學術論文或時政評論等作品,請將該作品直接附于報名表后,字數1200字以上。
有意報名外宣辦的同學,需將自己的讀書報告、時政評論或學術論文以推文的方式進行排版,該推文無字數限制(800字以上為佳)。請將推文以圖片或者pdf的形式附于報名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