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消息,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藝教授為學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范導與建構—檢察公益訴訟案例之意義分析”的講座,講座由王世濤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劉藝教授從法教義學角度提出了五大案例分析的方法,即演繹推理法、鑒定式模式、關系分析法、歷史關系法以及要件九步法,但是這些傳統的案例教學法存在一定問題:以“姚某訴福建省某縣民政局撤銷婚姻登記檢察監督案”為例,傳統案例分析法的前提是完備的法律規范,但現實中的法律規范存在不完善之處,而案例實際上發揮了彌補理論缺失的作用。所以要打破法教義學傳統視角,重視案例對理論的反哺。檢察公益訴訟的發展歷程正是案例發揮巨大作用的彰顯。接下來,劉藝教授追溯了檢察公益訴訟的興起和發展階段,并提出在該制度建立期間,指導案例和典型案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通過各種檢察公益訴訟案例,逐步確立了訴前程序的終結標準、跟蹤調查程序以及檢察院提起訴訟的標準。劉藝教授分別講述了“鹽城案”“無錫案”和“睢寧案”,闡釋了檢察院民事公益訴權的補充訴權性質,實踐中案件的辦理是具有制度創設性的,承擔著先導性立法和倡導的工作。
之后,劉藝教授總結點題,何為案例的范導作用,就是“范而不束,導而弗牽”。范導式案例的意義就在于“以目的為范,導出能力;以領域為范,導出思維;以事實為范,導出規律;以成案為范,導出共識”。
在與談環節,閻鐵毅教授作為與談人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談到,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更在于基層的情懷,正是各級檢察官、法官以及行政公務員等的努力,才使得案例分析具有范導和理論構建作用,這也將對我們今后的法學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劉藝教授以其豐富的經驗和精妙的講解給法學院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知識的盛宴,同學們認真聆聽,踴躍提問,深刻認識了案例對于理論構建的重要作用。此次講座立足實踐,旁征博引,拓寬了師生的研究視野,達到了很好的學術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