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貴州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25日19點至21點,由貴州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貴州大學法學院承辦的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講壇——“談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從法律警句談起”在貴州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舉行。本次學術報告由貴州大學法學院方印教授主持,邀請了武漢大學蔡守秋教授擔任主講人,為了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學術盛宴。
講座伊始,主持方印教授為我們介紹了蔡守秋教授,他說蔡守秋教授是環境法學科的開創人之一,1982年蔡教授就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了環境法學文章,截至目前,蔡老師主持、參與國家級課題數十項,編撰書籍數十本,參與國家重大立法數十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蔡老師現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研究員。我們很多人都是讀著蔡老師的著作、蔡老師的文章成長的。
蔡守秋教授認為,法律警句特別是法諺,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智慧的重要載體,它具有通俗的比喻性和文化性、較強的概括性和傳播性,往往涉及法律之根基、法理之來源、生活之意義。蔡守秋教授分別從“以人為本”、“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慈母之眼”、 “法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等法律警句為素材,以小見大,深入簡出,為我校師生講述了其中蘊含的環境生態法大智慧,迎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講座最后,主持人方印教授總結了蔡守秋教授的講座,他說蔡教授的講座內容樸實但思想深邃,蔡教授的思想、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鼓勵非環境法專業同學在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學習環境保護法,為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