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法大學消息,7月3日,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揭牌儀式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城市高質量發展與高效能治理”學術研討會在海淀校區科研樓B209會議室舉行。來自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以及校內相關部門和學院的領導、專家共四十多人出席了儀式。開幕式及揭牌儀式由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栗崢主持。
在開幕式及揭牌儀式階段,首先副校長常保國教授代表學校致開幕詞。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原司長徐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鮑靜(書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局長王瑞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永恒先后致辭,致辭嘉賓都對中國政法大學成立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衷心的祝賀,并期待研究院的未來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城市管理協會(ICMA)中國中心主任、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冬芳宣讀了研究院的首屆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的名單,并由常保國副校長頒發聘書。
研究院副院長韓科子主持了主旨演講。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徐林先生首先以《新時代城市發展與治理》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認為城市是創新要素的聚集高地,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好的治理體系,城市的治理需要保持開放、包容和有序,并圍繞如何在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政治前提下實現城市的公平、自由、民主這些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如何讓城市更宜居、更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度思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以《對我國城市化發展趨勢的若干思考》為題,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并指出了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新趨勢:注重提升城市化發展質量、強調城市化綠色發展、城市發展分化、城市群將成為城市化的主體形態等。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鄉融合發展處處長劉春雨圍繞《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這一主題,以最新的數據及政策分享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城市發展經驗,并強調城市發展與治理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成崗以《科技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機遇、挑戰及趨向》為題、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圍繞《以系統觀念研究城市發展與治理問題》闡釋了對城市治理的獨特見解。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則圍繞《中國主要城市法治政府建設情況觀察》這一主題,重點介紹了主要城市法治政府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潘小娟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專題研討。與會專家圍繞“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城市高品質規劃”三個主題發表了專題演講和理論對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結合對城鄉規劃學的思考,提出了城市治理學科的發展必須要實現的五個超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鄉發展與規劃系主任鄶艷麗教授分享了跨區域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陸軍教授分析了城市大腦何以能驅動未來的管理創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研究員王洪川指出大數據技術在促進公共服務治理模式升級中仍面臨著很多制約和挑戰。法大4為教師在專題研討環節發表了對城市治理的見解:商學院熊金武教授以經濟史的視角分析了從古文明到新時代的城市發展,呂芳教授則重點分析了城市管理體制中的條塊問題、管理規模與資源問題、管理層級設置問題及不同層級治理資源的配置問題,林鴻潮教授從安全容量、安全目標、安全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對城市風險管控的研究思路。劉柏志博士歸納了城市治理需要兼顧三種理性,即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和實踐理性,需要重視權力、資本、技術、信息四種力量,更需要尊重空間邏輯、市場邏輯、行政邏輯、技術邏輯及法治邏輯,并梳理了城市管理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趨勢。專題研討結束后,常保國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闡釋了城市治理的核心不是技術工具問題,應更多關注我國新興城鎮化進程中的管理體制、公民權利保障、資源配置、公共文化資源均等化,以及要發揮除政府之外的社會力量在創新城市發展與治理的特殊作用。
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是法大于2020年成立的集學術研究、學科建設、政策咨詢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研究院依托中國政法大學在公共管理、法治政府、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多學科優勢,在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及國際合作中心、住建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和中國規劃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中國政法大學長期合作伙伴國際城市管理協會(ICMA)的合作資源,將共同推進“政、學、研、產”的協同創新及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