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25日至26日,由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刑事訴訟和犯罪學學院主辦的“第八屆刑事訴訟和犯罪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國際會議在圣彼得堡大學舉行,會議采取線上線下形式。來自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俄羅斯亞美尼亞大學、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意大利米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波蘭斯烏普斯克波莫瑞師范學院、南哈薩克斯坦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吉爾吉斯-哈薩克大學,以及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司法部、聯邦調查委員會、圣彼得堡市法院、濱海地區法院等100余名高校與實務部門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會。
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法學院院長Belov Sergey Alexandrovich,俄羅斯聯邦人權事務專員、俄羅斯聯邦榮譽律師、少將Moskalkova Tatyana Nikolaevna教授、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主席、俄羅斯聯邦榮譽律師、俄羅斯聯邦司法部長Bastrykin Alexander Ivanovich、莫斯科科學文獻社總編輯Mikhalsky Eduard Vladimirovich出席開幕式。會議分為主題發言、圓桌討論以及圓桌會議外的演講三種方式。主題發言涉及刑事審判中的專家證人:意大利的經驗、日本現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發展、后蘇聯國家刑事訴訟領域國際合作的國家方法、白俄羅斯刑事訴訟過程中個人不可侵犯原則實施的轉變趨勢等。圓桌會議包括三場,議題分別為刑事訴訟法學知識對俄羅斯立法和法律實踐歷史變革的重要性、蘇聯和后蘇聯時期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法庭科學。圓桌會議外的演講主題包括刑事訴訟數字化、國內刑事程序的歷史條件、俄羅斯刑事訴訟匯總財產沒收的法律規定變遷的歷史分析、后蘇聯刑事訴訟學說中的法律實證主義、秘密調查行動的發展前景等。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彭海青老師應邀在線參會,并就《中俄控辯協商制度比較與相互啟示》做主題發言。發言內容主要從實體與程序兩方面對中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俄羅斯辯訴交易制度的立法與實踐進行比較,然后從協商內容、被告人的權利保障、適用案件范圍、適用程序、量刑建議等方面尋求相互啟示,對中俄兩國控辯協商制度未來完善發展給出了初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