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南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隆重開幕,該院師生共同觀看了現場直播。30余位師生代表參加了學校設在焦廷標館主會場的活動。此外,學院黨政領導成員、黨支部委員、教職工和學生代表等10余人在四樓會議室分會場同步觀看。與會代表們身著正裝、佩戴黨徽提前就座,全程同步觀看了慶典活動,共同感受了舉國歡慶的熱烈氣氛。
北京時間上午8時整,法學院全體參與人員跟隨大會進程,在全體肅立齊唱國歌后,認真聆聽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同志宣讀的賀詞,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的獻詞,以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等。
觀看慶典過后,在毛惠西書記的主持下,學院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就慶典觀看心得以及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深刻的交流。龔向和同志表示,百年前先輩們扛起了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使命,百年后我們就應該勇于承擔起我們肩上的歷史使命。作為東南大學人權研究基地的負責人,面對如今的國際人權局勢,要加強國際交流,在國際大舞臺上闡述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理念。高歌同志表示這100年來,黨不但引領了新中國的發展,同樣也引導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作為一位黨員,成長在黨的光輝之下,我們應該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樹立奉獻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教書育人。熊樟林同志表示,深受此次建黨100周年慶典的鼓舞,此后會堅持將黨的精神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并就今后的工作做出三點反思:首先作為一個學者要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加強對黨內法規的學習;其次作為副院長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立德樹人工作;最后作為一名入黨多年的老黨員要積極為新入黨的同志們提供幫助,讓他們盡快成長,更好的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歐陽本祺同志表示,在黨建立100周年之日,重學黨史,我們應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習先輩們的奉獻精神應該與日常工作相結合。作為一名學者,我們做學問的目的不應局限于個人榮辱得失,而應心存奉獻精神,為國家、社會與后人積累更加深厚的精神財富。劉明全同志表示,我國的第一個百年計劃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實現了,距離下一個百年計劃還有28年的時間,這將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時代,我們青年人應該敢于承擔起責任。張越同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其深深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強大,五十年前父輩們能上大學就已是十分稀有,但是今天的年輕人不但有機會上大學,還可以讀研、讀博或選擇出國深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服務祖國的需要。翼洋同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到未來是屬于青年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教學對象也都是青年學生,讓其更深刻感受到了使命的光榮和責任的重大。每一位青年都應該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應該與自身的專業相結合,作為法學專業人才,就應該為法治中國建設做出有力貢獻。
葉泉同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到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這種理念下我國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法體系。作為一名環境法方向的學者,希望能將環境公益訴訟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法理念引向國際,增強中國的學科話語權。王瑋玲同志表示,看了本場直播倍受鼓舞,“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黨對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對青年寄予厚望”,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總書記發表這樣的寄語,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年的高度重視、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飽含著黨對青年成長的無限關懷、對青年事業的無限期待,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黨的期待。
隨后,教職工代表董國珍、陳汐,學生代表朱永青、劉小翠等都結合自身實際談了各自心得體會。
接下來,黨委書記毛惠西對今天的活動進行了總結發言。他說,今天是我們黨的100周歲生日,是一個偉大的日子。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覺醒到奮起反抗,以革命的武裝打敗反革命的武裝,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的歷史進程。今天的我們面對新時代,要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他強調,今后一段時期內,各黨支部,全體黨員、師生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下,不斷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創新,盡快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貢獻更多智慧;為早日建成1-10-100的東大法學夢,培養更多德法兼修的、高品質、高境界法治領軍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后,毛惠西書記帶領大家再次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全體中國共產黨員!黨中央號召你們,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